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篇
  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14篇
综合类   8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2篇
肿瘤学   3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 毫秒
11.
目的检测人类可溶性细胞程序性死亡受体-1/人类可溶性程序性死亡配体-1(s PD-1/s PD-L1)在外周血中表达情况,分析其意义,为食管鳞癌的诊断和治疗提供理论基础。方法选取正常对照组、食管鳞癌前病变组、食管鳞癌组3组,每组90例。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待测人群血清中s PD-1/s PD-L1的含量,统计学分析其与临床病理学特征的关系。结果(1)s PD-1/s PD-L1在正常对照、食管鳞癌癌前病变、食管鳞癌三组外周血中的含量分别为(601.66±92.52)/(173.95±22.30)pg/ml、(636.62±125.79)/(195.49±28.44)pg/ml、(649.22±101.72)/(219.05±27.98)pg/m l,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3组外周血s PD-1和s PD-L1相关性分析,均无相关性。(3)食管鳞癌患者外周血s PD-1的表达与食管鳞癌N分期密切相关(P0.05),s PD-L1与肿瘤的最大径密切相关(P0.05)。(4)s PD-L1正常组和高值组的PFS有统计学差异(P=0.026)。结论 s PD-1与食管鳞癌病变的发生有关,s PD-L1与食管鳞癌的发生、发展及预后有一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12.
13.
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牙周疾病是导致消化系统肿瘤的一个重要危险因素,而牙龈卟啉单胞菌(Pg)是引起牙周疾病及慢性牙周炎的关键病原体。大量研究表明,牙龈卟啉单胞菌除在口腔中具有局部作用外,还可能引发其他器官肿瘤,该细菌可能与胃和结肠的癌前病变、食管鳞状细胞癌、头颈部肿瘤和胰腺癌存在密切关系。本文重点总结了牙龈卟啉单胞菌和消化系统肿瘤之间的关系及相互作用机制的最新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索家庭肠内营养对食管癌患者肝肾功能、血清营养指标及营养耐受性的影响。方法 选取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20-09-07-2022-12-23收治的105例食管癌术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营养干预方式分为非肠内营养组和肠内营养组。非肠内营养组52例出院后采用非家庭肠内营养,肠内营养组53例出院后给予家庭肠内营养,对比2组患者肝肾功能、营养指标、营养耐受性和营养不良发生情况。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组内干预前、出院2个月后相关数据比较采用单因素协方差分析,计数资料应用经Fisher确切概率法检验。结果 单因素协方差分析结果显示,肠内营养组出院2个月后丙氨酰氨基转移酶(ALT)水平为(37.15±10.48) U/L,高于非肠内营养组的(34.21±8.23) U/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4.846,P<0.001;尿素氮(BUN)水平为(5.35±1.72)μmol/L,高于非肠内营养组的(4.97±1.26)μ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5.747,P=0.018;门冬氨酸转移酶(AST)水平为(32.17±8.24) U/L,高于非肠内营养组的(29.83±...  相似文献   
15.
Wnt/β-catenin信号通路是调节胚胎发育及细胞增殖的重要途径之一,其异常激活会影响细胞正常的生长、增殖及迁移,在消化道肿瘤的发生发展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本文对Wnt/β-catenin信号通路在食管癌、胃癌、结直肠癌等发病机制中的影响进行综述,探讨Wnt/β-catenin信号通路与消化道肿瘤发生发展的关系,为消化道肿瘤的靶向治疗提供新的研究思路。  相似文献   
16.
17.
目的本研究利用食管鳞状细胞癌(ESCC)相关微表达矩阵芯片数据,筛选出与ESCC发生、发展显著相关的关键通路及关键基因,并对关键基因所在的功能模块进行GO和KEGG富集分析、蛋白-蛋白相互作用分析以及关键基因在ESCC患者中的生存分析。方法从GEO数据库获得了GSE38129微表达矩阵芯片数据,利用R语言及其相关的软件包进行数据处理和差异表达分析,所有差异表达基因选取“FDR<0.05及logFC≥2或log2FC≤-2”为阈值。结果本研究筛选出51个上调基因和81个下调基因进行GO和KEGG富集分析,并将筛选出来的关键基因进行生存预后分析,表明PBK、VCAN、DLGAP5、ADAT2、TOP2A与ESCC生存期相关。结论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筛选出ESCC发生、发展过程中的关键基因和信号通路,为ESCC的诊疗提供潜在的候选靶点。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勾头缩喉法训练对食管癌术后患者吞咽功能以及营养状况的影响。方法:选取91例食管癌术后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和B组,A组46例给予勾头缩喉法进行吞咽训练,B组45例给予常规吞咽功能训练,观察两组吞咽功能、消化道症状、营养状况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干预结束后,A组吞咽功能好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反流、咳嗽、吞咽困难、疲劳、疼痛评分均低于B组(P<0.05)。A组前白蛋白(PA)、转铁蛋白(TF)及白蛋白(ALB)均高于B组(P<0.05)。A组并发症发生率6.52%低于B组24.44%(P<0.05)。结论:勾头缩喉法训练用于食管癌术后吞咽困难患者康复,能提高患者吞咽功能,可减轻消化道症状,改善营养状况,增强康复效果。  相似文献   
19.
20.
摘要:目的 分析牙龈卟啉单胞菌(Porphyromonasgingivalis,Pg)对食管鳞癌(esophagealsquamouscellcarcinoma,ESCC)选择性自噬接头蛋白p62的表达诱导效应及其与食管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生存期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 透射电子显微镜及 Westernblot法检测Pg对 ESCC细胞 KYSE150自噬的影响,随后通过共聚焦显微镜检测Pg感染及 p62敲降对 KYSE150细胞自噬进程的影响,并进一步采用平板克隆、CCK-8及划痕实验检测 Pg感染及 p62敲降对 KYSE150细胞增殖及迁移能力的影响。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 ESCC组织中 Pg感染及 p62的表达情况,并分析其 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采用 Kaplan-Meier法分析二者对 ESCC患者生存期的影响。结果 Pg感染初期可通过 p62介导 KYSE150细胞自噬水平的提高,但随着 Pg持续感染进一步诱导 p62高表达,则导致 ESCC细胞自噬受阻,同 时增强 ESCC细胞的增殖及迁移能力。ESCC组织中 Pg感染与p62表达高于相应癌旁组织,且二者阳性表达呈显著一 致性。Pg感染与p62表达阳性的患者多为吸烟、饮酒的男性,其肿瘤分化程度低、有淋巴结转移、临床分期晚,且5年生 存期显著缩短。其中 Pg感染与p62表达共阳性患者的5年生存期缩短最为显著。结论 长期吸烟、饮酒的男性患者感 染 Pg的风险增高,Pg可通过诱导p62高表达,阻断 ESCC细胞自噬,促进其恶性进展。有效清除 Pg并抑制其对p62的 诱导效应有望成为 ESCC新的防治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