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2篇
内科学   5篇
综合类   2篇
中国医学   30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4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1.
神是中医学理论体系中的重要概念,在以《黄帝内经》为代表的中医古典医籍中不乏相关论述,但由于"神"概念本身的多义性,在理解方面历代医家均有差异,未能建立起一个相对完备的体系,导致其在临床上的重视程度相对不够。本文以《黄帝内经》等经典著作为基础,对与生命活动相关的神的来源、神在人体发生学中的作用、神的意义及调节方法进行总结和说明,旨在为临床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12.
中医药防治胃肠疾病新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近年来中医药防治胃肠疾病取得了一些新进展,本文从中医诊疗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中医临床研究水平的提升、临床技术标准化研究、中医重大理论和药理机制的研究阐发与认识积累四个方面对此作了述评,以承前启后,促进中医药防治胃肠疾病研究认识水平的提高。  相似文献   
13.
慢性萎缩性胃炎中医证候特征及辨证用药规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慢性萎缩性胃炎(Chronic atrophic gastritiS,CAG)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其发病率高,病因复杂、病势缠绵难愈,常规西药对症治疗常收效不甚满意。中医治疗本病有一定的特色和优势。笔者从文献角度对CAG中医证候特征及辨证用药规律进行总结分析,为临床诊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现代医学诊断分型发生了很大改变,现阶段采用的多是国际上通用的罗马Ⅲ标准。中医学根据相关病症的描述,将功能性消化不良归属于"胃脘痛""痞满"范畴,认为脾虚气滞证、肝胃不和证、脾胃虚弱证是其主要证候。在中医药治疗上,认为应基于患者的整体状态进行判断,针对其临床特点,通过抓主证,明确证候,为采用复方中药进行干预,发挥其多靶点、多环节的作用优势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荣肝合剂对刀豆蛋白A(ConA)介导的急性免疫性肝损伤小鼠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乙型肝炎病毒转基因小鼠60只,随机分为模型组、空白组、荣肝合剂组、茵陈蒿汤组、茵陈组、联苯双酯组,每组10只,采用ConA尾静脉注射法制作急性免疫性肝损伤模型。造模前14天,模型组、空白组给予生理盐水灌胃,其余组每日分别给予荣肝合剂、茵陈蒿汤、单味茵陈煎液、联苯双酯溶液灌胃。末次灌胃给药后1h,空白组给予磷酸盐缓冲液尾静脉注射,其余各组按照3μg/g体重尾静脉注射ConA造模。造模给药后8h处死动物取血或组织标本检测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总胆红素(TBiL)、乙型肝炎病毒载量(HBVDNA)、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等指标。结果与模型组及其他给药组比较,荣肝合剂可降低小鼠ALT、AST、TBiL水平(P0.05或P0.01);与联苯双酯组、茵陈组、茵陈蒿汤组相比较,荣肝合剂可降低小鼠HBVDNA载量,降低肝组织MDA含量,提高肝组织的SOD水平,其余各组均无此作用。结论荣肝合剂的降酶作用优于单味中药茵陈、茵陈蒿汤及联苯双酯,其作用机制是通过抑制HBVDNA,减轻肝细胞膜脂质过氧化反应的损害,起到肝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6.
正功能性胃肠病(functional gastrointestinal disorders,FGIDs)是一组以胃肠功能障碍为主、缺乏严重解剖结构或代谢异常的全身性疾病的总称。以胃食管反流病(GERD)、功能性消化不良(FD)、肠易激综合征(IBS)最为常见。在胃肠门诊中,约42%~61%功能性胃肠病患者存在心理障碍,常表现为焦虑障碍(惊恐和广泛性焦虑)、抑郁障碍(情绪低落和心境恶劣)和躯体形式障碍(疑病障碍等),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1~3])。中医学认为情绪紧张、焦虑等为肝气郁结的表现,而胃肠道的症状多与脾胃运化受纳功能不足相关,FGIDs的发病常与肝胃  相似文献   
17.

Objective  

To assess the effectiveness of Tongjiang Granule (TJG, 通降颗粒) on the patients with nonerosive reflux disease (NERD) of Gan (肝)-Wei (胃) incoordination syndrome, its impact on their quality of life, and its safety.  相似文献   
18.
慢性胃炎痞证论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历代医家对痞证的认识、痞证的病因病机、治疗用药规律及常用方剂等几个方面进行了总结。认为痞证发生机制主要为脾虚气滞,中焦气机升降失常,用药主要以调理气机为主,从脏腑论治,需注意升降;从虚实论治,需注意"灵通";从寒热论治,要注意反佐;从湿论治,需注重风药的应用。  相似文献   
19.
唐旭东  卞立群 《中医杂志》2012,53(14):1171-1173,1181
脾胃“通降理论”是我国著名中医学家董建华院士提出的脾胃病论治方面的核心学术思想之一.对“通降理论”的内涵、治则治法及现代研究进展等内容作了系统的介绍,以发挥该理论对临床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20.
胃食管反流病的流行病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胃食管反流病(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GERD)是指胃内容物反流人食管,引起不适症状和(或)并发症的一种疾病,临床可分为非糜烂性反流病(non-erosive reflux disease,NERD),反流性食管炎(reflux esophagitis,RE)和Barrett 食管 (Barrett'Sesophagus,BE)三种类型[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