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3篇
  免费   18篇
  国内免费   23篇
临床医学   4篇
内科学   36篇
综合类   34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8篇
中国医学   98篇
肿瘤学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4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5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1篇
  1977年   1篇
  1976年   1篇
  197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41.
慢性萎缩性胃炎从瘀血论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慢性萎缩性胃炎(CAG)作为胃癌前期疾病,其诊治已成为当前研究的重要课题。祖国医学认为其辨证当属“胃脘痛”、“嘈杂”、“痞满”、“胃胀”、“噫气”等范畴。1989年10月全国第五届脾胃病痹证学术交流会上,将其命名为“胃痞”。1 病因病机CAG的病因主要是饮食失宣、七情过极  相似文献   
142.
目的:探讨胃舒胶囊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CAG)癌前病变的机制。方法:采用甲硝基亚硝基胍(MNNG)、雷尼替丁及饥饱失常的综合方法,造成大鼠CAG癌前病变气虚血瘀病证结合的动物模型。125只大鼠随机分为8组:正常对照预防与治疗组、模型组、自然恢复组、维甲酸预防与治疗组、胃舒胶囊预防与治疗组,观察各组大鼠血液红细胞(RBC)免疫功能的变化。结果:模型组及自然恢复组大鼠RBC-C3b受体花环率降低,RBC免疫复合物(BRC-IC)花环率增高,胃舒胶囊预防与治疗组、维甲酸预防与治疗组以上指标均有改善,但胃舒胶囊对RBC-IC花环率的降低作用好于维甲酸(P<0.05)。结论:胃舒胶囊能显著改善和调节RBC免疫功能,清除体内免疫复合物,这可能是胃舒胶囊防治大鼠CAG癌前病变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43.
胃舒胶囊治疗大鼠萎缩性胃炎癌前病变的作用机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胃舒胶囊对大鼠萎缩性胃炎癌前病变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甲硝基亚硝基胍造成大鼠萎缩性胃炎癌病变模型。将造模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维甲酸组、胃舒胶囊组,观察血清过氧化脂质(LPO)、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胃粘膜病理形态及组织超微结构变化。结果:模型组大鼠血清LPO含量升高,SOD及GSH-Px活性下降;病理检查显示胃粘膜固有腺体减少,纤维组织增生,膜肌增厚,腺体化生,异型增生,胃小凹延长,增殖细胞数、AgNOR颗粒数显著增多;超微结构亦有明显变化。与模型组比较,胃舒胶囊组显著改善(P<0.01-0.05)。结论:胃舒胶囊可抑制大鼠胃粘膜上皮细胞的异常增殖;增强抗氧化能力,减轻自由基对胃粘膜上皮细胞的损伤和致癌致突变作用。  相似文献   
144.
为了探讨胃舒胶囊对萎缩性胃炎癌前病变的治疗作用及机理。临床将192例萎缩性胃炎癌前病变患者按2:1随机分为两组,分别给予胃舒胶囊、胃宁冲剂,疗程均为6个月。观察临床、病理疗效,治疗前后萎缩、肠化、异型增生、肠化亚型和癌胚抗原(CEA)、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表达积分值的变化。实验研究采用甲硝基亚硝基胍(MNNG)、雷尼替丁及饥饱失常的综合方法,造成大鼠萎缩性胃炎癌前病变气虚血瘀病证结合的动物模型,分为正常组、模型组、维甲酸组、胃舒胶囊组。观察红细胞免疫功能、血栓烷B2(TXB2)、6-酮类固醇-前列腺素F1α(6-Keto-PGF1α)及其比值、胃粘膜病理形态和超微结构的变化。结果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2.97%,对萎缩、肠上皮化生、异型增生的有效率分别为64.06%、66.39%、67.86%,并能降低其积分值,对肠化亚型和CEA、PCNA的表达也有明显的改善和阻抑作用,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P<0.05)。胃舒胶囊能提高模型大鼠的红细胞C3b受体花环率(RBC-C3bRR),降低红细胞免疫复合物花环率(RBC-ICR)、TXB2及TXB2/6-Keto-PGF1α比值,显著改善胃粘膜病变,银染色核仁组成中心区(AgNOR)颗粒数、形态接近正常,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说明胃舒胶囊对萎缩性胃炎癌前病变有显著的治疗作用,其机理可能与其诱导和促进肠化细胞、异型增生细胞的分化成熟,抑制和纠正细胞的异常增殖及保护胃粘膜有关。  相似文献   
145.
萎缩性胃炎(CAG)是胃癌前状态中最常见的一种,转癌率达4%-12%,迄今尚无特效药物。众多学期望在中医中药领域能对该病的逆转和控制胃黏膜进一步萎缩并阻止向胃黏膜肠化发展寻求一定的突破。近年来,中医中药对CAG的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现就近几年有关CAG的中医药研究现状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46.
目的观察益气清热活血法对慢性萎缩性胃炎癌前病变组织增殖相关抗原Ki-67和环氧合酶(COX)表达的影响。方法52例慢性萎缩性胃炎伴有中、重度肠上皮化生和不典型增生患者,分为治疗组30例,对照组22例,益气清热活血方为治疗组,胃复春为对照组,疗程12月,观察治疗前后症状及胃镜病理变化。结果治疗组临床及病理改善优于对照组,益气清热活血方能减轻Ki-67、COX-2表达,优于对照组,治疗组还能增加COX-1表达的作用。结论益气活血清热法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癌前病变的机制可能与减少COX-2表达,减轻病变组织增殖活性,增加前列腺素合成,促进粘膜修复有关。  相似文献   
147.
单兆伟教授临证用药追求轻灵婉约,对于病势轻浅或体虚不能受补者,常以数克的代茶饮而收功,且以补益脾胃、调和中气为治疗大法。现举吾师运用代茶饮之验案三则,以飨同道。  相似文献   
148.
孙丽霞  王丽华  单兆伟 《新中医》2014,46(12):19-20
枳术丸源自《内外伤辨惑论》,由枳实、白术两味药组成,具有消食健脾功用,主治脾胃虚弱,饮食停滞,脘腹胀满,不思饮食。名老中医单兆伟教授临证据证之虚实兼夹,以枳术丸或枳术汤,以原方或增味治疗,用药灵活,继承和发扬了孟河学派特色,处处固护脾胃。  相似文献   
149.
<正>反流性食管炎(reflex esophagitis,RE)是胃食管反流病的一种,是由胃、十二指肠内容物反流入食管引起的食管炎症性病变,内镜下表现为食管黏膜的破损,即食管糜烂和(或)食管溃疡。现代医学认为,本病主要发病机制是抗反流防御机制下降和反流物对食管黏膜的攻击作用。目前西医治疗主要予抑酸、保护消化道黏膜及促动力等,虽可以使症状得到缓解或可暂时治愈,但许多患者停药后易于复发,且长期服用抑酸剂所产生的毒副作用也不容忽视。笔者  相似文献   
150.
著名中医脾胃病专家单兆伟教授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总结出了一系列治疗脾胃病的有效方法。为传承其经验,现将其临床常用治疗大法及处方用药进行归纳总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