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4篇
内科学   5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5篇
综合类   18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4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1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1.
目的 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对比,探讨自然心率下双源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d tomography,CT)血管成像(CT angiography,CTA)在冠状动脉起源异常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广东省人民医院珠海医院2017年8月至2020年1...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原发性肝癌介入治疗前、后凝血及纤溶功能的变化。方法:比较介入治疗前(68例)、治疗后(67例)及对照组(40例)以下指标: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含量(Fg)、凝血因子Ⅶ(FⅦ)、Ⅷ(FⅧ)、Ⅹ(FⅩ);P-选择素(Ps),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uPA);uPA抑制物(PAI)。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治疗前后PT、APTT、TT、Ps、VWF、uPA均升高,Fg、FⅦ、FⅧ、FⅩ均降低;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PT、APTT、Ps、VWF、uPA降低,FⅦ、FⅧ升高。结论:原发性肝癌患者凝血障碍,纤溶亢进,血小板活化,介入治疗后减轻,但未恢复正常。  相似文献   
13.
作者对32例中晚期肝癌行肝动脉化疗检塞。药物选用5-Fu,顺铂,丝裂霉素;栓塞剂为碘化油加丝裂霉素乳剂。经治疗,临床症状等均有不同程度改善,肿瘤缩小。经3次以上治疗者1年生存率为58.6%。此法公认为是中晚期肝癌的最好疗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等中心320排CT扫描联合AIDR3D重建在降低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CCTA)辐射剂量中的价值。方法将108例怀疑冠心病行CCTA检查病人随机平均分为A、B、C组,扫描管电压均为120 kV。A组常规扫描体位,管电流为智能毫安;B、C组等中心位置(心脏位于CT机架孔的中心),管电流分别为智能毫安的90%、60%。A组行滤波反投影法重建和AIDR3D重建分别得到Af、Aa组,B、C组行AIDR3D重建,比较Af、Aa、B、C组图像的噪声、信噪比(SNR)、对比信噪比(CNR)、主观图像质量及辐射剂量(ED)。结果辐射剂量按A、B、C组顺序依次降低(P < 0.01);4组主观图像质量评分显示,Af组评分低于其他3组(P < 0.01),其他3组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组客观图像质量的比较显示,噪声方面,Af组最高(P < 0.01),其次为C组(P < 0.01),Aa和B最低(P < 0.01);SNR和CNR两指标方面规律一致,均为Aa和B组最高(P < 0.01),其次为C组(P < 0.01),Af组最低(P < 0.01)。结论在不降低冠状动脉成像质量的情况下,等中心扫描联合AIDR3D能降低CCTA的辐射剂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评价迭代算法(AIDR 3D)和滤波反投影算法(FBP)联合低剂量CT扫描评估腰椎间盘突出的价值。方法 将150例患者随机分为A~E 5组,每组30例,A~D组扫描管电压为120 kV,管电流分别为 100 mAs、50 mAs、30 mAs、20 mAs,E组管电压为80 kV、管电流为100 mAs。对每组图像分别进行AIDR 3D和FBP重建,比较不同重建方法各组图像的噪声、SNR及CNR。并采用3分法对图像质量进行主观评分,评分 ≥ 2为诊断可接受图像质量,比较各组图像椎间盘突出的显示能力。结果 在不同扫描条件下,采用AIDR 3D重建的图像噪声、SNR、CNR及椎间盘突出的显示情况方面均优于FBP。同一重建技术条件下,随辐射剂量减低,噪声升高、SNR和椎间盘突出显示能力降低;除采用AIDR 3D的50 mAs组CNR略低于30 mAs组外,其余各组随剂量减低,CNR降低;同一剂量下两种重建技术采用降低管电流得到的图像质量优于降低管电压的方式。结论 采用AIDR 3D重建方法联合低剂量CT扫描诊断椎间盘突出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16.
CT仿真内镜(computer tomography virtual endoscopy,CTVE)技术是先进的计算机科学与现代医学影像学结合产生的一种无创性虚拟现实的检查手段。CTVE发展十几年来,国内外有不少关于其临床方面的应用,主要涉及的领域有喉、气道、消化道、血管、中耳、鼻窦、膀胱、胰胆管等。目前随着后处理技术的逐渐成熟与完善,相关的报道不断积累。本文查新了国内外近10年文献,主要就CTVE在冠脉疾病诊断中的应用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7.
子宫输卵管造影术简史子宫输卵管造影术是利用一定的器械将造影剂从子宫内口注入子宫、输卵管的方法。目前仍为妇科所常用。在许多方面,超声波、CT也不能代替它。远在1909年,Nemenow氏即以Lugol液作子宫输卵管造影术,1912年Torier用银胶状...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低剂量单源双能量CT在跟腱撕裂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42例怀疑跟腱撕裂患者行双能量CT和MRI检查,经查跟腱撕裂36例、正常6例。36例跟腱撕裂患者中,25例跟腱完全撕裂均经手术确诊;11例不完全性撕裂中,7例经MRI随访确诊,4例经手术及MRI确诊。6例跟腱正常患者,经查为跟骨粉碎性骨折,骨折线累及跟腱附着处,手术明确及MRI未见跟腱撕裂。行多平面重组(MPR)、肌腱3D容积再现(VR)等二维及三维图像后处理,用以显示跟腱;双能CT虚拟去钙质成像诊断踝关节骨质水肿;计算撕裂及正常跟腱80KeV图像与135KeV图像上的CT差,CT差=CT均值135-CT均值80。结果 99KeV软组织图像窗上横断面结合MPR均能诊断跟腱完全撕裂患者,诊断跟腱完全撕裂灵敏性100%、特异性100%,诊断跟腱部分撕裂的灵敏性81.8%、特异性100%;VR图像上,诊断跟腱完全撕裂的灵敏性100%、特异性100%,诊断跟腱部分撕裂的灵敏性63.6%、特异性100%;虚拟去钙图上,诊断骨质水肿患者灵敏性77.5%、特异性80%。MRI诊断完全及部分跟腱断裂和骨质肿患者的灵敏性100%、特异性100%,诊断骨折的灵敏性40%、特异性100%。结论双能CT成像能有效诊断跟腱完全撕裂和部分撕裂,发现骨折优于MRI、发现骨质水肿差于MRI。  相似文献   
19.
动脉硬化性脑梗死TCD检查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TCD是通过脉冲多普勒原理,无创性获取颅内主要动脉血流动力学参数的检查方法。为观察TCD对脑梗死诊断可靠性及其临床应用性,现将我院81例动脉硬化性脑梗死患者的头颅CT与TCD检查结果进行对照分析,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81例患者,男53...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正反化学位移成像(chemical shift imaging,CSI)在椎体压缩骨折病因分析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利用超导核磁共振扫描仪(GE HDX 1.5T)对169例267个椎体进行常规扫描和CSI扫描,测量并计算相对信号强度(反相位信号强度/正相位信号强化,SIR)。根据临床表现、年龄、病理结果和影像学资料将267个椎体分为正常组33例33个椎体,良性压缩骨折组77例103个椎体(40个胸椎、63个腰椎),恶性压缩骨折组59例131个椎体(6个颈椎,50个胸椎,67个腰椎,8个骶椎)。对各组SIR值进行F检验统计学处理。结果 1.正常组相对强度平均值为(0.5117±0.1468)。良性压缩骨折组相对强度平均值为(0.7195±0.1475)。恶性压缩骨折组平均信号强度(0.8458±0.1231)。2.各组间进行独立样本F检验,三组两两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t1,P0.05)。结论正常椎体组SIR最小,良性压缩骨折组SIR次之,恶性压缩骨折组SIR最大。正常组与良性组,良性组与恶性组相对信号强度有重叠。CSI成像对椎体压缩骨折的良恶性压缩骨折有鉴别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