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7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16篇
儿科学   1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13篇
内科学   9篇
神经病学   5篇
特种医学   3篇
外国民族医学   1篇
外科学   62篇
综合类   39篇
预防医学   10篇
药学   10篇
中国医学   7篇
肿瘤学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18篇
  2003年   21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3篇
  1993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2篇
  197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31.
背景:对于肱骨骨折术后骨不连至今尚无十分有效完善的方法.髂骨钢板的应用不仅可以保持骨折端与植骨块的紧密接触,促进骨折的愈合;还可以为骨折愈合提供良好的稳定性,提供更加坚强的固定.目的:观察应用髂骨钢板植骨有限内固定置入结合外固定支架治疗肱骨骨折术后骨不连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解放军济南军区总医院骨创伤外科收治的肱骨骨折术后骨不连患者13例,男11例,女2例:年龄20~51岁,平均年龄35.5岁:全部患者采用髂骨钢板植骨有限内固定结合外固定支架治疗.X射线平片观察骨愈合情况;肩关节功能采用Neer评分进行评定,及有无并发症发生.结果与结论:13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7-64个月,平均随访38个月.全部患者原骨不连处均在6-10个月(平均8.1个月)内完全愈合;所有患者肩肘关节活动功能正常,术后半年Neer评分71-96分,平均87分.无感染及患肢疼痛等并发症,无再发骨折及骨不连发生,肩肘关节功能均得到恢复.提示髂骨钢板植骨有限内固定结合外固定支架固定治疗肱骨骨折术后骨不连是一种十分合理、安全、可靠和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32.
背景:可吸收内固定材料具有手术简便、恢复快及无需二次手术等诸多优点,受到骨科界的青睐,并在临床上有一定的应用,但仍缺乏可靠的系统实验依据.目的:通过对可吸收材料(可吸收张力带加可吸收棒或螺钉)和钢丝张力带加克氏针在髌骨横断性骨折修复固定中的生物力学比较,研究可吸收材料替代钢丝张力带加克氏针的可行性.设计、时间及地点:随机分组对照实验,生物力学分析,于2007-03/2008-01在上海大学生物力学研究所实验室完成.材料:采新鲜成年尸体髌骨标本8个,保留完整髌骨、关节囊、髌韧带3.0~4.0 cm和股四头肌4.0~5.0 cm.方法:随机分成AO钢丝组2个和可吸收张力带组6个,制成横断骨折模型.分别用可吸收张力带、钢丝张力带加克氏针进行内固定,测定它们的生物力学性能,骨折端分离1.0 mm为固定失效.主要观察指标:髌韧带拉力、股四头肌拉力、髌骨分离性位移、股四头肌位移、髌韧带位移及髌骨拉应变在外载荷作用下的变化.结果:在外载荷作用下,可吸收张力带组的总体位移与AO钢丝组相差不大(两者相差9%~10%),可吸收张力带组髌骨的应变与AO钢丝组相差不大(两者相差9%~10%),可吸收张力带组的髌股关节力与AO钢丝组基本相似,且髌骨骨折内固定位移1 mm时,可吸收张力带组载荷为587 N,AO钢丝组载荷为650 N,经统计学处理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可吸收材料具有优越的生物性能和良好的骨折断端稳定性,在髌骨横断性骨折内固定中替代钢丝张力带和克氏针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33.
目的 比较血清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C(Cystatin C)、肌酐(Scr)和改良后的肾病预后膳食改良试验(modifica tion of diet in drsease,MDRD)方程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对糖尿病肾功能损害的诊断价值.方法 Cystatin C采用颗粒增强免疫透射比浊法,Scr采用碱性苦味酸动力学法.结果 247例糖尿病患者,各期Cystatin C,Scr随eGFR的下降逐渐升高,各期水平差异显著.Cystatin C,Scr与eGFR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8539,-0.7409,二者间差异有统计学显著性意义(P<0.01).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962,0.98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0),Cystatin C最佳诊断点为1.39 mg/L.结论 Cystatin C是反映糖尿病肾病肾功能损害的良好指标,敏感度高于Scr,如与eGFR结合,可作为早期诊断的依据.MDRD方程适用于Scr正常及增高患者eGFR的估算.  相似文献   
34.
医院实行成本核算遇到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市场经济条件下,医院只有通过成本核算来降低成本,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下面就我院开展成本核算工作中遇到的实际问题,谈一点经验和教训。 一、现实环境对成本核算的制约 1.医院成本核算基础工作薄弱。(1)计算机网络自动化程度差制约了成本核算的发展;(2)实物管理不规范影响了成本核算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2.行政管理、后勤保障部门的成本核算和效益评估缺  相似文献   
35.
血液细胞分析仪在我国的应用已相当普遍 ,尤其在近十几年。但我们同时也应该看到 ,我国地域辽阔 ,医院数量极多 ,各地发展水平不均衡 ,使用的仪器种类、型号很复杂 ,各实验室条件千差万别 ,这一点给我国实验室质量保证工作带来了很大难度。在此我们针对我国的实际情况就血液细胞自动分析技术中关键性的问题提出我们的观点 ,与大家交流。1 仪器校正 目前公认的血液细胞分析的参考方法只有用于血红蛋白的氰化高铁血红蛋白法和用于红细胞压积测定的微量红细胞压积法。而在仪器校正方面 ,大多数学者建议使用配套的定标液 ,此种校正方式在大型…  相似文献   
36.
目的:建立腹壁浅动脉皮瓣一期治疗兔后肢软组织火器伤动物模型,为进一步研究皮瓣或肌皮瓣一期治疗软组织火器性损伤的机理奠定基础.方法:使用54式手枪制造兔后肢软组织火器伤,观察伤道入出口大小、骨折与血管伤发生情况、伤道周围骨骼肌组织的病理变化.采用带腹壁浅动脉的皮瓣转移一期修复创面,观察术后伤口愈合情况及愈合时间.结果:所有动物致伤后均可见典型软组织火器伤病理改变,未见骨折及较大血管神经损伤.术后皮瓣均成活,伤口达一期愈合.结论:本实验成功建立了皮瓣转移一期修复火器伤的动物模型,而且此模型安全、可靠,并有良好的重复性.  相似文献   
37.
目的:探讨针灸联合中药熏蒸治疗风热型周围性面瘫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三河市中医医院针灸科和三河市医院针灸科的门诊及住院收治的风热型周围性面瘫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运用随机数表的方法将对其分成2组,即观察组50例采用针灸联合中药熏蒸治疗,对照组50例采用西医常规疗法治疗,2组均10 d为1疗程,共治2个疗程。采用多伦多面神经评定系统(TFGS)、House-Brackmann(H-B)分级量表总体评分判断疗效,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2组治疗后TFGS评分、H-B分级评分比治疗前有明显下降(P0.05),且观察组治疗后较对照组治疗后下降更为明显,差异有显著性(P0.05);观察组痊愈率(58.0%)、有效率(98.0%)明显高于对照组痊愈率(30.0%)、有效率(62.0%),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风热型周围性面瘫采用针刺结合中药熏蒸的方法进行治疗,能够使面部功能得到改善与恢复。  相似文献   
38.
目的 回顾性分析子宫肉瘤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及随访资料,了解子宫肉瘤发病和病理类型的相关因素,以及子宫肉瘤的预后影响因素。方法 收集2011年7月至2018 年7月期间大连市中心医院妇科的收治37例子宫肉瘤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其中子宫腺肉瘤(AS)3例,子宫平滑肌肉瘤(LMS)10例,子宫癌肉瘤(CS)11例,子宫内膜间质肉瘤(ESS)13例。统计患者年龄、临床症状、术前肿物大小、CA125值、临床分期、治疗方式、术后病理等资料,并对所有未在住院期间死亡患者进行电话随访,随访终止日期为2018年12月30日。应用SPSS21.0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影响预后的相关因素。结果 对子宫肉瘤患者预后影响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显示:术前CA125>35 (P=0.005)、FIGO分期(P=0.000)、淋巴结转移 (P=0.001)、组织学分级(P=0.019)是影响子宫肉瘤患者生存时间的相关因素。Cox多因素分析:术前CA125>35(OR=1.655, 95%CI 1.067-2.568,P=0.023)、FIGO分期高 (OR=2.433, 95%CI 1.104-5.360,P=0.018)、淋巴结转移阳性(OR=1.242, 95%CI 1.007-1.532,P=0.016)是影响子宫肉瘤预后的独立因素。结论 术前CA125>35、术后淋巴结阳性、FIGO分期高、组织分化程度越差,患者中位生存时间越短,而术前CA125>35、术后淋巴结阳性、FIGO分期高是影响子宫肉瘤预后的独立因素。  相似文献   
39.
40.
严重移位的跟骨关节内骨折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研究移位的跟骨关节内骨折的手术治疗方法。方法:移位的跟骨关节内骨折32例35侧,男22例,女10例;平均年龄39.4岁;左侧16例,右侧13例,双侧3例。按Sanders分型法分型,SandersⅢ型21侧,Ⅳ型14侧。对所有病例采用延长的外侧途径应用钢板松质骨螺钉联合固定治疗,钢板为跟骨解剖钢板。结果:32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4~62个月,平均25个月。依据Maryland足部评分评价,优14侧,良8侧,中10侧,差3侧。治疗后并发症主要为伤口裂开并表浅皮肤感染2例,皮肤感染并全层坏死1例,距下关节炎4例,腓骨肌腱炎2例,跟部增宽3例,跟骰关节炎2例。Bhler角与Gissane角术前与术后对比均有显著统计学差异。结论:以延长的外侧途径为入路应用钢板螺钉联合固定治疗移位的跟骨关节内骨折,术后可早期功能锻炼,减少骨折的并发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