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53篇
  免费   61篇
  国内免费   29篇
耳鼻咽喉   1篇
儿科学   8篇
妇产科学   13篇
基础医学   74篇
口腔科学   20篇
临床医学   151篇
内科学   68篇
皮肤病学   17篇
神经病学   40篇
特种医学   26篇
外科学   61篇
综合类   319篇
预防医学   68篇
眼科学   4篇
药学   152篇
  2篇
中国医学   97篇
肿瘤学   22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35篇
  2022年   36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32篇
  2019年   27篇
  2018年   35篇
  2017年   32篇
  2016年   25篇
  2015年   38篇
  2014年   77篇
  2013年   78篇
  2012年   57篇
  2011年   84篇
  2010年   74篇
  2009年   52篇
  2008年   44篇
  2007年   57篇
  2006年   28篇
  2005年   40篇
  2004年   40篇
  2003年   27篇
  2002年   31篇
  2001年   22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16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13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17篇
  1993年   14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71.
目的 了解食管癌手术后心房颤动的发生率、高危因素及预防措施。方法 将 4 4例食管癌术后发生心房颤动的资料 (房颤组 ) ,与按 1∶5的比例从 6 6 2例术后未发生心房颤动的资料中随机抽取的 132例 (对照组 )做对照 ,观察两组年龄、性别、术前心肺功能、生化指标、术后并发症等对食管癌术后发生心房颤动的可能影响因素 ,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食管癌术后心房颤动的发生率为 6 7% ,房颤组的年龄在 6 5岁以上和男性的比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P <0 0 1) ,术前心肺功能异常及术后肺部感染的比率高于对照组 (P <0 0 1,P <0 0 5 )。结论 心房颤动是食管癌术后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 ,高龄、男性、术前心肺功能异常、术后肺部感染、手术对心脏的直接刺激是食管癌术后发生心房颤动的高危因素  相似文献   
72.
73.
冯保华  陈利蕴  刘琦 《临床荟萃》2003,18(12):682-682
心房颤动(房颤)是心脏外科手术和胸腔手术常见的并发症,我们欲通过P波离散度来预测房颤的发生,并对开胸手术后有可能发生房颤的患者给予预防性的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以减少术后房颤的发生。  相似文献   
74.
性早熟是一种生长发育异常,表现为青春期特征的提早出现。女性性早熟指8岁以前出现第二性征或10岁以前月经来潮。及时区别真性性早熟与假性性早熟,有助于对患儿身体状况的判断和制定合理的治疗、预防措施。我们测定了性早熟女童基础血清雌二醇(E2)、促卵泡刺激素(FSH)、促黄体生成素(LH)水平及行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nRH)激发试验后血清FSH、LH水平,并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75.
目的检测4-1BBL在肿瘤细胞株上的表达及其功能。方法半定量RT-PCR检测几种肿瘤细胞株内4-1BBL mRNA表达;流式细胞术检测肿瘤细胞表面4-1BBL蛋白的表达;MTT法检测4-1BBLmAb对肿瘤细胞增殖的影响。结果4- 1BBL在Raji和THP-1细胞株表面表达率分别为26.8%和15.3%,而在T1301和Jurkat细胞株中,4-1BBL mRNA水平虽有一定表达,但蛋白水平却几乎不表达;4-1BBLmAb可以促进肿瘤细胞的增殖。结论4-1BBL在不同肿瘤细胞株上的表达有差异;4-1BBL在肿瘤细胞的增殖和长期存活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6.
目的:组织因子介导了细胞凝集、组织损伤、血栓形成,从而参与"凝血-炎症-血栓形成"网络。组织因子是否为一种独立的前炎症介质介导炎症反应,刺激人脐静脉内皮细胞使之分泌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1。方法:实验于2004-09/2006-02在贵阳医学院组织工程与干细胞实验中心(省级重点实验室)完成。利用重组的组织因子刺激体外培养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并设立空白对照组、0.2mg/L组织因子刺激组和0.8mg/L组织因子刺激组,用ELISA检测不同组织因子刺激浓度在同一刺激时间(6h)其炎症介质(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1)的表达分泌情况。结果:①组织因子可以刺激人脐静脉内皮细胞使之分泌肿瘤坏死因子α,0.2mg/L组织因子刺激组与0.8mg/L组织因子刺激组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高于空白对照组(P<0.05);0.8mg/L组织因子刺激组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高于0.2mg/L组织因子刺激组(P<0.05)。②与空白对照组相比较,0.2mg/L组织因子刺激组白细胞介素1水平未升高,0.8mg/L组织因子刺激组略有升高,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组织因子可以作为一种前炎症介质介导炎症反应,使内皮细胞肿瘤坏死因子α表达增强。  相似文献   
77.
目的探讨低频脉冲电刺激小脑顶核对脑梗死患者肢体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100例脑梗死患者分为低频脉冲电刺激组50例和对照组50例,两组患者均接受常规药物治疗。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1个月后采用Fugl-Meyer肢体运动功能评定与神经功能缺损评定量表对两组患者进行评估。结果研究对象为结果:低频脉冲电刺激组治疗后的Fugl-Meyer肢体运动功能评定和神经功能缺损评定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低频脉冲电刺激有助于脑梗死患者肢体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78.
目的分析高级别脑内神经胶质瘤术后生存期限的影响因素。方法选择2008-01—2012-12手术治疗的Ⅲ、Ⅳ级脑内神经胶质细胞瘤256例,进行定期随访,统计术后24个月生存率,并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Ⅲ、Ⅳ级脑内神经胶质细胞瘤患者术后24个月生存率为46.09%(118/256),小脑、直径5cm、Ⅳ级、KPS评分70、Ki67指数阳性、术后规范放疗脑内神经胶质瘤术后24个月生存率明显低于大脑、直径≤5cm、Ⅲ级、KPS评分70、Ki67指数阴性、术后不规范放疗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肿瘤部位、肿瘤大小、病理分级、KPS评分、Ki67指数、术后辅助放疗是脑内神经胶质瘤术后生存期限独立危险因素(OR=0.529、1.048、0.179、1.798、0.886、1.046,P0.05)。结论高级别脑内神经胶质瘤术后24个月生存率较低,发病部位、肿瘤大小、病理分级、KPS评分、Ki67指数、术后辅助放疗是其生存期限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79.
目的无性腺症是罕见的,其分子机制尚不清楚。文中报道1例无性腺症患者合并Y染色体结构重排。方法染色体核型分析结合荧光染色体原位杂交(FISH)和聚合酶链反应-序列标签位点(PCR—STS)以确定患者核型。对SRY和SHOX基因进行序列分析。用反转录荧光定量PCR(RT—qPCR)对位于Y染色体长臂的AZFa上USP9Y基因和U吖基因进行表达分析。结果患者核型为46,X,der(Y)(pter→q11.23::pter→p11.31 or p11.2:).ishder(Y)(DYZ3+,SRY++,pter++,qter-)。患者Ypter→p11.31或p11.2片段重复,q11.23→qter片段缺失,没有性染色体嵌合和常染色体结构畸变。SRY和SHOX基因测序未发现突变。Y染色体上的USP9Y基因和UTY基因几乎不表达。结论文中1例无性腺症患者合并Y染色体结构重排是首次报道,Y-连锁基因几乎不表达,提示Y染色体可能失活,推测是无性腺症和矮身材的原因。  相似文献   
80.
卵巢癌治疗的决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卵巢癌是妇科恶性肿瘤中发病率位居第2、死亡率位居第1位的恶性肿瘤,因其深居盆腔,发现时约70%患者已达晚期,尽管经过标准的一线治疗[手术+PT(紫杉醇+铂类)方案]绝大多数患者可获得缓解,但约70%的患者仍有复发.目前对于复发患者的治疗方法种类繁多,基因治疗、靶向治疗也初显效果,但仍以再次手术及化疗为主,疗效却不尽人意.因此寻找并纠正我们在肿瘤治疗理念上的偏差对于饱受病痛折磨的卵巢癌患者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