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5篇
  免费   1篇
妇产科学   67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7篇
外科学   11篇
综合类   24篇
预防医学   5篇
肿瘤学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3篇
  1991年   4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目的探讨单孔腹腔镜技术用于输卵管异位妊娠手术的益处和可行性。方法总结11例单孔腹腔镜下输卵管异位妊娠手术的操作经验,并与20例传统腹腔镜下异位妊娠手术作比较,观察二者适应证、手术时间、出血、术后疼痛、并发症等方面是否有显著差异。结果 11例患者大多应用以软性入路平台为主的入路方式,部分配合使用特殊的腹腔镜器械进行操作。其术前β血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水平、内出血量、术中出血、术后恢复等指标与传统腹腔镜技术比较无显著差异,但手术时间较后者延长且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单孔腹腔镜技术用于输卵管异位妊娠手术是一种简单可行的、适于单孔腹腔镜操作技术入门学习的手术方式,且手术切口美观,手术效果确切。  相似文献   
52.
外阴、阴道平滑肌瘤15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外阴、阴道平滑肌瘤的发生、临床特点、诊断、治疗和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住院手术的1 5例外阴、阴道平滑肌瘤。结果:外阴平滑肌瘤最大径线5cm ,阴道平滑肌瘤最大径线6cm ,全部为单发肿瘤。6 9.2 %的初治阴道平滑肌瘤无明显症状,通过妇科检查发现。术前确诊率38.5 %。手术切除为唯一治疗方法,预后良好。结论:外阴、阴道平滑肌瘤是一类少见的妇科良性肿瘤,多发生于生育年龄。肿瘤常为单发,治疗上应尽早手术切除,预后良好,不易复发。  相似文献   
53.
产前预测新生儿体重,对及时发现生长迟缓儿及决定孕妇分娩方式等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国内外预测新生儿体重的方法较多,但均有不足之处。笔者根据孕妇宫高、腹围与新生儿体重的关系,采用数理统计方法,绘制成新生儿体重计算图,为临床预测新生儿体重提供了既简便易行、又相对准确的方法。资料与方法一、资料 518例孕妇均为本院住院病例,其中403例单胎足月孕妇用于新生儿体重计算图的绘制,另115例单胎孕妇作为临床应用对照。二、方法在分娩前一周内准确测量403例单胎足月孕妇的宫高、腹围,分娩居准确测定其新生儿体  相似文献   
54.
<正>经自然腔道内镜手术(natural orifice translu-minalendoscopic surgery,NOTES)于1998年由Moran提出,是指运用人体的自然孔道,如口腔、肛门、阴道或尿道和内脏的穿孔等作为内镜进入腹腔的外科通道,到达目标组织操作的手术方式[1]。此处有两个概念:"混合"NOTES,即腔镜手术入路结合了经自然腔道及经腹(或经脐)的入路,而"纯"NOTES手术入路仅涉及经自然腔道[2-3],本文主要针对后  相似文献   
55.
目的 探讨诊断性刮宫(简称诊刮)结合血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测定,在诊断早期异位妊娠中的作用。方法 对临床症状、体征及实验室检查可疑异位妊娠的61例患者进行了诊断性刮宫、病理检查及血hCG测定。结果 子宫刮出物有绒毛组织,确诊为子宫内妊娠患者有17例;刮出物无绒毛组织,24小时后血hCG继续升高诊断为异位妊娠患者26例;子宫刮出物无绒毛组织,24小时后血hCG下降者18例,其中有子宫内妊娠也  相似文献   
56.
阔韧带肿瘤的手术诊断和病理类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阔韧带肿瘤的手术诊断价值和病理类型。方法 回顾性分析23例阔韧带肿瘤术前、手术诊断及病理特点。结果23例阔韧带肿瘤中仅1例术前诊断(4.35%),其中误诊为子宫肌瘤的9例(39.13%),误诊为卵巢肿瘤的13例(56.52%)。22例阔韧带肿瘤均为手术诊断(95.65%)。为阔韧带内间叶组织来源的肿瘤即为阔韧带真性肿瘤的17例(73.91%),为阔韧带囊肿的即非真性肿瘤的6例(26.09%),来源于阔韧带间叶组织的真性肿瘤占大多数,但两者差异无显著性(P>0.05)。恶性肿瘤2例,均为阔韧带肉瘤(8.70%),良性的1例(91.30%),其中发生玻璃样变性或粘液样变性的2例(8.70%),1例为神经鞘瘤。结论 阔韧带肿瘤的诊断主要以手术诊断为主,由于其组织来源不同,肿瘤表现为多样性,其中来源于Woffian氏管的阔韧带肿瘤具有恶性变的倾向,术后应密切随访。手术时应注意肿瘤基底部与输尿管、髂血管以及坐骨神经等的关系,慎勿损伤。  相似文献   
57.
阴道直肠隔子宫内膜异位症25例的诊断治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阴道直肠隔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分析1986至 2 0 0 2年手术病理证实的阴道直肠隔子宫内膜异位症 2 5例。结果 :发病年龄平均39岁 ,临床表现为各种形式的盆腔痛及不育 ,6 6 .7%合并有肠道症状。病灶位于阴道直肠隔内 ,单发 2 0例 ,多发 5例 ,直径 1~ 4cm。术前药物治疗中假孕疗法 7例 ,4例症状缓解 ,3例无效 ;假绝经疗法 8例 ,6例症状缓解 ,2例无效。 2 3例行手术治疗 ,2例行病灶切除术 ,11例行全子宫及阴道直肠隔异位病灶切除术 ;3例行全子宫单侧附件及阴道直肠隔异位病灶切除术 ;7例行全子宫双附件及阴道直肠隔异位病灶切除术。术后 6例用药物治疗 ,3例假孕疗法 ,3例假绝经疗法。在平均 15 .2月的随诊中 ,2 0例 (80 % )症状缓解 ,5例 (2 0 % )复发 ,其中 4例于术后 1年内复发 ,多发灶位于阴道直肠隔 ,1例于术后 14月复发 ,多发灶位于阴道残端。根治性手术组 (全子宫双附件及阴道直肠隔异位病灶切除术 )无 1例复发 ,非根治手术组 5例复发 ,两组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1)。结论 :阴道直肠隔子宫内膜异位症临床少见 ,通常有盆腔痛及不育 ,肠道症状的发生率高。临床诊断依靠妇科三合诊 ,药物治疗可以短期缓解症状 ,根据年龄、症状、生育要求采取个体化的手术治疗是主要的  相似文献   
58.
主动脉夹层瘤是血液渗入动脉壁中夹层形成的夹层血肿.并沿着主动脉壁延伸剥离的严重心血管急症。此病是较少见的严重的血管疾病,起病突然,临床表现复杂多变,病死率较高,故迄今仍有相当多的病例因漏诊、误诊而死亡。因此护理人员要密切观察病情变化,给医师提供有价值的诊断资料,并制定出周密细致的护理计划,是降低并发症和死亡率  相似文献   
59.
卵巢粘液性囊腺瘤患者不同手术治疗预后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对比卵巢粘液性囊腺瘤 (囊瘤 )患者不同手术方法治疗的预后。方法 :回顾分析 81例卵巢粘液性囊腺瘤患者手术治疗后的随访情况 ,分析比较囊瘤切除和子宫附件切除术后及采用腹腔镜手术和剖腹手术后的复发率 ,也比较两种切除术中肿瘤破裂与否的癌变率和复发率。结果 :81例患者平均 4 2岁 (16~ 6 7岁 ) ,均随诊 2年以上 ,平均随诊时间 4 9个月 (2 4~ 12 0个月 )。癌变率为 1.2 % ,复发率为 8.6 %。囊瘤切除术 37例中 ,腹腔镜手术和剖腹手术途径的复发率分别为 16 .7%和 12 .5 % ,差异无显著性 ;切除术中肿瘤破裂与否的复发率分别为 16 .7%和 14 .3% ,差异亦无显著性 (P >0 .0 5 )。结论 :卵巢粘液性囊腺瘤切除术后的复发率显著高于子宫附件切除术。腹腔镜手术和剖腹术两种途径以及手术中囊腺瘤破裂与否对患者预后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60.
三种途径子宫切除术的临床评估   总被引:81,自引:0,他引:81  
子宫切除术在生育年龄组妇女接受的手术中占第2位。美国每年约完成60万例子宫切除术。传统子宫切除术多经开腹完成。最大的缺点是腹部创伤大,对腹腔干扰多,术后病人恢复较慢。进入20世纪80年代,以腹腔镜和阴式手术为代表的微创手术日益受到妇产科学界的重视。腹腔镜手术和阴道手术蓬勃开展,替代了部分开腹子宫切除术。三种手术途径的综合临床结局如何?子宫切除术的三种不同途径选择适应证如何?少有文献报道。本文对我院因子宫肌瘤行子宫切除术的三种手术途径的临床结局进行分析评估,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