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9篇
  免费   23篇
  国内免费   8篇
耳鼻咽喉   2篇
儿科学   13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25篇
临床医学   44篇
内科学   5篇
神经病学   22篇
特种医学   3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149篇
预防医学   37篇
药学   38篇
中国医学   31篇
肿瘤学   8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29篇
  2011年   32篇
  2010年   27篇
  2009年   21篇
  2008年   22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24篇
  2004年   19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29篇
  2001年   20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2007年9月~2009年9月,我们收治278例甲亢患者,其中44例发现并发症,经精心护理,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甲亢患者268例,男65例,女213例;年龄19~53岁,平均32岁.其中17例诊断为甲亢并周期性麻痹,男15例、女2例,平均年龄22岁.临床表现为甲亢相关症状及肌肉无力、肢体对称性弛缓性瘫痪;23例诊断为甲亢并甲亢性心脏病,男3例、女20例,平均年龄36岁.临床表现为在甲亢的基础上出现心脏增大、心律失常、心力衰竭等一系列心脏病症状;4例出现甲亢危象,均为女性,平均年龄27岁.临床表现为高热、昏迷、心律失常、高血压、呕吐等.  相似文献   
72.
目的分析儿童患者感染非典型EB病毒流行特征,指导患儿临床感染预防与治疗。方法收集2018年就诊的儿童患者临床资料,采用ELISA方法检测非典型EB病毒的特异性抗体,采用实时荧光定量技术可直接检测EBV-DNA载量,同时观察临床指标分析病毒流行特征。结果非典型EB病毒感染患儿的疾病类型为急性呼吸道感染、支气管炎及肺炎、淋巴结炎、心肌损伤、急性喉炎、及其他疾病的患者数分别为61、42、19、12、6和12例,构成比40.13%、27.63%、12.50%、7.89%、3.95%和7.89%。男性患儿106例(69.74%),女性患儿46例(30.26%)。<1岁、1~岁、4~岁、7~14岁患儿分别为22、76、45和9例,构成比分别为14.47%、50.00%、29.61%、5.92%。非典型EB病毒感染患儿的发病季节为春季、夏季、秋季、冬季的例数为70、17、21和44例,构成比分别为46.05%、11.18%、13.82%和28.95%。临床特点为发热、咳嗽、肺部干湿罗音、咽颊部疼痛、淋巴结肿大、咽部疱疹及其他临床特点的患儿例数分别为67、29、18、13、9、4和12例,构成比分别为44.08%、19.08%、11.84%、8.55%、5.92%、2.63%和7.89%。结论非典型EB病毒感染患儿的疾病类型主要为急性呼吸道感染,且1~4岁男性患儿感染数居多。春冬季节是感染高发季节,发热是主要临床特点,应积极监控预防感染。  相似文献   
73.
目的探讨HBe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临床血清学指标和肝组织病理学的关系。方法对189例HBeAg阴性CHB患者进行肝组织病理炎症活动度、分级和纤维化分期与同期血清HBV DNA水平、血生化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189例HBeAg阴性CHB患者肝组织病理炎症活动度分级与血清HBV DNA水平相关(χ2=30.26,P〈0.01);肝组织纤维化程度分期与血清HBV DNA水平无明显相关性(χ2=10.94,P〉0.05)。患者血清中TBIL、ALT、AST、GGT水平与肝组织炎症程度呈正相关,其ALB、PTA与之呈负相关。结论 HBeAg阴性CHB患者病毒复制活跃和血清TBIL、ALT、AST、GGT能反映肝组织炎症活动。  相似文献   
74.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亚低温治疗的常见问题及护理对策。方法 43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均及时给予亚低温治疗,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护理对策。结果本组病例出现并发症的比例较大,经积极处理后,均未影响治疗效果。结论全面掌握亚低温的常见并发症,密切监测及时有效处理,可保证该疗法正常进行,对重型颅脑损伤的神经恢复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75.
新生儿败血症中性粒细胞CD64、CD11b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郝玲  杨恒伟  李艳芝  李彦敏  刘桂玲 《临床荟萃》2007,22(19):1382-1385
目的探讨中性粒细胞CD64、CD11b对新生儿败血症早期诊断、判断病情、分析预后的实用价值。方法败血症组36例和非感染组22例均在入院初及恢复期采空腹静脉血,应用流式细胞术测定中性粒细胞CD64、CD11b,同时行外周血C反应蛋白(CRP)测定,败血症组在入院接受抗生素治疗前做血培养,对照组一次性采血测定CD64、CD11b和CRP。结果败血症组CD64水平为(60.4±22.7)MFI,明显高于非感染组的(27.9±4.9)MFI和对照组的(23.1±5.1)MFI(均P<0.01);败血症组CD11b水平为(1 645.1±463.7)MFI,明显高于非感染组的(1101.5±333.8)MFI和对照组的(1 041.5±260.3)MFI(均P<0.01);败血症组恢复期CD64、CD11b水平明显有下降(均P<0.01);以CD64≥35MFI、CD11b≥1 300MFI、CRP≥8 mg/L为阳性标准,三指标对诊断败血症的敏感度分别为95.7%、82.6%、69.6%,特异度分别为95.8%、79.2%、75.0%;CD64与CRP呈正相关(r=0.428,P<0.01),与CRP无相关性(r=0.214,P>0.05)。结论中性粒细胞CD64、CD11b可作为新生儿败血症早期诊断、判断病情的可靠指标。  相似文献   
76.
门诊输液病人是医院门诊的主要就医者.但健康教育却是一个较薄弱的环节,虽然不能有计划地进行健康教育,但这方面的工作也是不可忽视的.门诊输液病人多,流动性大,病种复杂,用药种类繁杂,以慢性病、常见病病人多见.病人心理状态决定于他们的职业、心理、生理状况、文化程度、文化习俗以及对医疗知识的了解、希望和需求.大多数病人存在着急、焦虑、愤懑、多疑、挑剔等不同心理.  相似文献   
77.
交叉边缘跨学科科技期刊的评价及归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介绍了医学F1000因子的概念和计算公式,选取医学F1000网站部分文献,通过其F1000因子与其所在期刊影响因子的比较,发现医学F1000与影响因子在评价对象、评价方法、组织文献方法等方面的不同,建议在评价文献质量时应综合应用这两项指标。  相似文献   
78.
79.
目的:探讨综合医院心理门诊患者的特点及处理原则。方法:对2008~2010年空军航空医学研究所附属医院心理门诊患者183例的性别、年龄、成长环境、诊断与治疗等因素进行归纳、整理、分析。结果:综合医院心理门诊求治患者有一定的人群特征和疾病特点。就诊患者主要以20—50岁年龄段所占比例最大,占51.37%;按职业划分,中小学生及管理人员患病比例最高,军人最低,分别占24.59%和2.7%;家庭环境不和谐的患者111例,占60.66%;确诊为疾病患者122例,占66.6%,主要包括焦虑症、抑郁状态、失眠症;确诊为心理问题患者61例,占33.3%,以情绪问题为主。结论:总结综合医院心理门诊患者的人群和疾病特点,可以提高心理咨询治疗工作质量,同时应加强各专科医生的身心医学知识培训。  相似文献   
80.
系统评价2000-2020年中国0~14岁儿童缺铁性贫血(iron deficiency anemia,IDA)的流行现状,为中国儿童IDA的防治提供依据.方法 通过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维普、万方、PubMed、Embase、Web of Science数据库,收集2000年1月1日至2020年4月29日公开发表的关于中国0~14岁儿童缺铁性贫血的横断面研究.中文检索词包括缺铁性贫血、儿童、小儿、患病率、现况,英文检索词包括Anemia、iron-deficiency vchild、children、epi-demiology、cross-sectional studies、China、Chinese等,并追溯参考文献以补充相关文献.由2位研究者独立进行文献筛选、方法学评价和资料提取,应用Stata 13.0软件对结果进行数据合并估算患病率,利用Q检验和I2值评价研究异质性,Begg及Egger检验评价发表偏倚.结果 共纳入60篇文献122 771例儿童,其中患病儿童28 693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2000-2020年中国0~14岁儿童总患病率为19.9%,女童患病率(18.7%)高于男童(16.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婴儿期患病率最高(30.3%),其次为幼儿期(16.7%);2006-2010年儿童患病率最高(22.6%),但近年来儿童缺铁性贫血患病率较前下降,2011-2015年为21.9%,2016-2020年降至16.8%;88.7%的患病儿童表现为轻度贫血,仅11.3%表现为中重度;西北、西南地区儿童患病率最高,分别为31.9%,28.3%,华东、华南及东北发病率相对较低,分别为13.1%,14.0%,16.6%;农村儿童患病率(25.6%)远高于城市儿童(9.1%),尤以西部农村地区表现明显.结论 2000-2020年中国0~14岁儿童缺铁性贫血患病率仍较高且地区间差异显著,应继续重视婴幼儿及贫困地区儿童缺铁性贫血防治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