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0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6篇
基础医学   4篇
临床医学   24篇
内科学   7篇
神经病学   1篇
外科学   36篇
综合类   19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5篇
  2022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9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21 毫秒
21.
22.
23.
【摘要】 目的:通过Meta分析探讨休门氏病(Scheuermann′s disease)矫形术后近端交界区后凸(proximal junctional kyphosis,PJK)的发生率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中国知网以及万方数据库(从建库到2021年11月),对休门氏病患者矫形术后发生PJK的相关研究进行检索。采用纽卡斯-渥太华量表(Newcastle-Ottawa Scale,NOS)对纳入研究进行质量评价,提取纳入研究的结局指标,包括PJK的发生率、年龄、性别、手术术式、近端固定椎(proximal instrumented vertebra,PIV)相较于近端转向椎(proximal end vertebra,PEV)的位置、PIV的位置、脊柱后凸矫正量、骨盆入射角(pelvic incidence,PI)、术前与术后腰椎前凸(lumbar lordosis,LL)、术前与术后骨盆倾斜度(pelvic tilt,PT)、术前与术后骶骨斜坡(sacral slope,SS)、术前与术后胸椎后凸(thoracic kyphosis,TK)、PI-LL、矫正的丢失度、TK矫正率。用Revman 5.3软件进行统计分析。使用固定或随机效应模型,单个率采用优势比(odds ratios,OR),连续性变量采用加权平均差异(weighted mean difference,WMD),并给出可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CI)为95%。结果:共纳入17篇文献,均为高质量队列研究。总计784例患者,其中213例休门氏病患者在矫形手术后发生了PJK(PJK组213例),非PJK组571例,随访时间为35.72±14.16个月。Meta分析结果显示,PJK的总发生率为23%(RD 0.23,95%CI 0.13~0.33,P<0.00001);PIV的位置(OR 0.37,95%CI 0.16~0.85,P=0.02)、脊柱后凸的矫正量(OR 4.52,95%CI 1.72~11.90,P=0.002)两组之间存在统计学差异,当PIV的固定位置在T5~T8之间PJK的发生率显著上升,当脊柱后凸的矫正量>50%时PJK的发生率也显著上升;而PI(WMD -1.51,95%CI -4.75~1.73,P=0.36)、年龄(WMD 0.15,95%CI -1.80~2.09,P=0.88),性别(OR 1.08,95%CI 0.39~2.97,P=0.88)、手术术式(OR 1.2,95%CI 0.65~2.22,P=0.55)、PIV相较于PEV的位置(OR 0.6,95%CI 0.32~1.14,P=0.12)、术前LL(WMD -1.22,95%CI -5.86~3.41,P=0.60)、术后LL(WMD -1.43,95%CI-6.02~3.16,P=0.54)、术前PT(WMD 0.63,95%CI -1.82~3.08,P=0.62)、术后PT(WMD 4.03,95%CI -1.71~9.78,P=0.17)、术前SS(WMD -0.10,95%CI -3.40~3.19,P=0.95)、术后SS(WMD -1.15,95%CI -3.95~1.67,P=0.42)、术前TK(WMD 1.38,95%CI -1.21~3.98,P=0.30)、术后TK(WMD 3.13,95%CI -0.56~6.817,P=0.10)、PI-LL(WMD -2.40,95%CI -6.92~2.12,P=0.30)、矫正的丢失度(WMD -0.49,95%CI -2.92~1.93,P=0.69)及TK的矫正率(WMD -4.22,95%CI -12.63~4.18,P=0.32)两组之间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休门氏病患者矫形术后PJK的发生率为23%,当PIV的固定位置在T5~T8之间时,PJK的发生率显著上升;当脊柱后凸的矫正量>50%时,PJK的发生率也显著上升。  相似文献   
24.
阶段性酶消化法高效分离关节软骨细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软骨细胞的简便、高效分离方法。方法 应用自行设计和制造的细胞消化器,对10只新西兰白兔关节软骨细胞进行阶段性酶消化分离,以45min为一个消化单位时间,计算细胞收获率和细胞存活率.并与传统分离法进行比较。结果应用改进的细胞消化器通过阶段消化分离法可获得大量具有活性的软骨细胞,细胞收获率4877&#177;726&#215;10^4个/g,细胞存活率98.7&#177;1.6%,比传统消化分离法有明显提高。结论 应用自制细胞消化器进行软骨细胞的阶段性酶消化分离简便宜行,可高效分离软骨细胞。  相似文献   
25.
目的:探讨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AIS)患者后路矫形术后远端交界区(LIV+2)在冠状面、矢状面和轴位上的变化。方法:2005年6月~2007年6月手术治疗AIS患者32例,男6例,女26例,年龄10~19岁,平均14.4岁。按PUMC分型,Ⅰc1例,Ⅱa4例,Ⅱb19例,Ⅱb21例,Ⅱc11例,Ⅱc35例,Ⅱd15例,Ⅲa5例,Ⅲb1例。均采用后路全节段椎弓根螺钉系统矫形固定,其中远端融合椎(LIV)与稳定椎(SV)为同一椎体(A组)15例,LIV与SV非同一椎体(B组)17例。术前和末次随访时摄站立位全脊柱正侧位X线片,测量冠状面上躯干偏移(TS),LIV的倾斜度(LIVT),LIV尾侧椎间盘开角(LIVA),冠状面和矢状面上远端交界区的Cobb角和椎体的旋转度(LIV+1VR和LIV+2VR)。结果:随访24~36个月,平均29个月。两组末次随访时的TS与术前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A组LIVT由术前20.2°±5.9°下降到末次随访时的4.7°±3.8°(P0.001),B组由17.2°±5.5°下降到4.4°±2.7°(P0.001);A组术前和末次随访时LIVA分别为7.5°±4.7°和3.9°±3.1°(P=0.056);B组分别为4.5°±3.4°和5.4°±3.2°(P=0.492);Pearson′s相关分析显示两组远端融合椎倾斜度变化和其尾侧椎间盘开角变化之间相关性不显著(A组r=-0.067,P=0.813;B组r=0.362,P=0.154)。A组远端交界区(LIV+2)冠状面上Cobb角由术前20.5°±9.6°矫正至末次随访时9.4°±7.3°(P0.001);B组由13.8°±6.7°矫正至8.1°±4.7°(P=0.013);A、B组末次随访时远端交界区矢状面上Cobb角与术前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分别为P=0.464,P=0.598);Pearson′s相关分析显示A组末次随访时矢状面Cobb角和术前矢状面Cobb角之间相关性不显著(r=0.076,P=0.788),B组的相关性显著(r=0.803,P0.001)。两组末次随访时LIV+1VR和LIV+2VR与术前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AIS患者应用后路全节段椎弓根螺钉系统矫正后远端交界区在冠状面上矫形明显,矢状面和轴位上矫形不明显,且远端融合椎倾斜度减小。  相似文献   
26.
前列腺素E1在断指再植术后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前列腺素E1对断指再植术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断指再植术后患者166例,随机分为两组:A组为对照组予以常规抗炎、抗栓塞、抗痉挛“三抗”治疗;B组为治疗组在常规“三抗”治疗基础上给予前列腺素E120μg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250ml中静脉滴注,2次/d,14d为1个疗程;观察两组患者血管危象及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并对再植指的成活率进行比较。结果治疗组断指再植术后血管危象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而再植指的成活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均无明显的药物不良反应。结论前列腺素E1能有效地防止断指再植术后血管危象的发生,提高再植指的成活率。  相似文献   
27.
寰枢椎椎弓根螺钉固定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寰椎椎弓根螺钉固定技术.即通常所说的经寰椎后弓侧块螺钉固定技术,与寰椎侧块螺钉固定技术不是等同的概念。有很多文献将其混淆。寰椎椎弓根螺钉固定技术由Resnick等于2002年首次提出.用于治疗齿状突骨折引起的寰枢椎不稳。枢椎椎弓根螺钉固定技术首先由Leconte于1964年用于枢椎创伤性滑脱的治疗。近年来在寰枢椎后路内固定术中寰枢椎椎弓根螺钉固定技术发展越来越快,  相似文献   
28.
目的:在整体水平研究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对大鼠水通道蛋白4表达水平的影响.方法:SD大鼠72只随机分为空白组、假手术组和SCⅡ组,每组24只.建立大鼠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并于1、3、5、7天四个时间点分别处死6只.BBB评分评价神经功能,Western blot和免疫荧光方法检测AQP4的表达情况.结果:空白对照组和假手术组在不同时间点的BBB评分均为21分,SCⅡ组的BBB评分在1天时最低,随时间推移逐渐增加,3天明显优于1天(P<0.05),5天明显优于3天(P<0.05),5天明显优于7天(P<0.05).Western blot在34 kD及43 kD分子量处可见特异性条带,SCⅡ组早期AQP4的表达水平显著下降,即在1、3、5、7天四个时间点AQP4的表达显著低于空白对照组和假手术组,但呈逐渐增加趋势;在7天仍显著低于正常空白组和假手术组(P<0.05).免疫荧光检测AQP4的表达变化趋势与Western blot的检测结果相似.结论:SCⅡ存在AQP4低表达,这可能是造成SCⅡ神经功能障碍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29.
胸椎后纵韧带骨化(OPLL)是指因胸椎后纵韧带发生骨化从而压迫脊髓和(或)神经根,产生肢体感觉和运动障碍及内脏自主神经功能紊乱。OPPL病情发展缓慢,患者发病年龄为40~59岁,当出现神经症状时影像学表现往往显示压迫严重。OPLL保守治疗无效,当确诊之后,应当手术治疗。许多学  相似文献   
30.
目的 报道应用邻指带蒂皮下组织瓣加游离趾断层甲床片移植修复指甲床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 利用邻指带蒂皮下组织瓣覆盖指甲床缺损创面后,游离趾断层甲床片移植修复手指甲床缺损35例35指.结果 术后随访6个月~3年,35指全部长出新的指甲,患指外形及功能均满意.供区趾甲正常生长,无疼痛不适,行走功能正常.结论 采用邻指带蒂皮下组织瓣加游离趾断层甲床片移植修复指甲床缺损,方法操作简单,损伤少,指甲生长外形良好,畸形发生率低,是一种较为实用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