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49篇
  免费   81篇
  国内免费   48篇
耳鼻咽喉   5篇
儿科学   50篇
妇产科学   11篇
基础医学   40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118篇
内科学   114篇
皮肤病学   3篇
神经病学   11篇
特种医学   30篇
外科学   65篇
综合类   317篇
预防医学   85篇
眼科学   7篇
药学   91篇
中国医学   93篇
肿瘤学   37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43篇
  2022年   29篇
  2021年   30篇
  2020年   35篇
  2019年   43篇
  2018年   57篇
  2017年   33篇
  2016年   29篇
  2015年   46篇
  2014年   58篇
  2013年   59篇
  2012年   55篇
  2011年   66篇
  2010年   49篇
  2009年   42篇
  2008年   44篇
  2007年   42篇
  2006年   49篇
  2005年   35篇
  2004年   28篇
  2003年   28篇
  2002年   20篇
  2001年   29篇
  2000年   20篇
  1999年   17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4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3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0年   1篇
  196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7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目的:探讨可吸收棒固定骨盆Chiari截骨的疗效.方法:对我科收治的50例53髋(双侧3例)儿童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病人,按Herring外侧柱分型:B型16髋,B/C型5髋,c型32髋,均采用Chiari骨盆内移截骨,截骨断端用可吸收棒内固定术.结果:所有患儿获得随访,髋关节功能明显改善,伸屈可达0~120°,疼痛消失,跛行明显改善.复查X片示股骨头均覆盖良好;骨盆截骨处骨痂丰富,骨折线模糊的时间为6~12周,平均8周.仅早期1例骨盆截骨处有回缩,余52髋骨盆内移截骨固定好,无移位,可吸收棒的低密度影在5~6个月时渐消失.结论:可吸收棒代替克氏针应用于骨盆截骨术,操作简单,固定牢靠,可缩短骨折愈合时间,无明显不良反应,避免二次手术,费用减少.  相似文献   
992.
目的 探讨Mckay手术及其改良治疗小儿先天性多关节挛缩症的马蹄内翻足畸形的临床应用及疗效.方法 1998~2005年间采用Mckay术及其改良治疗先天性多关节挛缩症中马蹄内翻足畸形13例(共24足),术中采用Mckay术内后外长U形切口7例(14足)或改良后之跟腱外侧弧形/直切口加内侧弧性切口6例(10足),加大后内侧松解范围,充分延长跟腱和屈拇长肌腱,胫前肌腱部分切断,以克氏针固定距下关节,术后石膏固定6~8周.结果 随访1~5年,平均3.3年,根据术后足的外观形态、足印、踝部功能、有无疼痛及X 线检查进行评价:优6例11足;良3 例6足;可4 例7 足,优良率70.8%.结论 多关节挛缩症病因不清,伴发畸形多且重,其马蹄畸形的矫治较为困难,疗效多不理想.Mckay术及其改良是矫正小儿僵硬型先天性马蹄内翻足的有效手术方法,其优点是纠正彻底、手术时间短而矫形效果好,伤口愈合可,恢复时间快,同样可用于多关节挛缩症之马蹄畸形的矫治,但疗效较先天性马蹄内翻足稍差.  相似文献   
993.
目的讨论儿童肱骨髁上骨折手术治疗指征、手术方法及入路的选择、影响手术疗效的因素和如何降低骨折并发症的发生。方法对2000年3月~2005年8月我院收治的儿童严重型(GartlandⅢ型)肱骨髁上骨折181例手术治疗的疗效进行评价,分析肱骨髁上骨折手法复位失败、开放性骨折、合并神经血管损伤及陈旧性骨折伴畸形影响肘关节功能等严重病例采用切开复位克氏针固定治疗结果。结果随访时间1~5年,平均3年。按肘关节功能评价Flynn标准进行评价,优142例,良21例,优良率90.05%,可13例,差5例。发生肘内翻25例(13.81%)。结论儿童严重型肱骨髁上骨折切开复位仍是主要治疗手段,准确复位骨折两断端和牢固内外固定、早期进行肘关节功能锻炼是提高治疗疗效、防止肘内翻畸形发生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994.
MMP-1基因1G/2G 多态性在胃癌侵袭转移中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背景与目的:基质金属蛋白酶-1(Matrix metalloproteinase-1,MMP-1)通过降解细胞外基质和基底膜屏障促进肿瘤的浸润转移,本研究探讨MMP-1基因1G/2G多态性在胃癌人群中的分布及其与胃癌侵袭转移的关系。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变性高效液相色谱分析(denaturing 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DHPLC)方法,对102例胃癌患者进行MMP-1基因1G/2G多态性的基因型分析,比较基因型分布和胃癌组织浸润转移等侵袭性指标的关系。结果:MMP-1基因1G/2G多态的1G/1G、1G/2G和2G/2G基因型在胃癌患者中的分布频率分别为15(14.7%)、48(47.1%)、39(38.2%);1G/2G多态性基因型分布与胃癌淋巴结转移程度(N1VSN2+N3)显著相关(P=0.013);与1G/1G纯合子基因型相比,携带2G等位基因型的胃癌患者淋巴结转移更严重(P〈0.05)。1G/2G基因型分布与胃癌组织学类型,肿瘤部位,组织病理分级及胃壁浸润深度(T1+T2 vs T3+T4),临床病期等无明显相关(P〉0.05)。结论:MMP-1基因1G/2G多态性与胃癌的侵袭性有关,携带2G等位基因可能是胃癌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995.
王树国  刘星 《吉林医学》2006,27(7):719-720,722
目的:探讨前列地尔(LipoPGE1,凯时)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作用及其不良反应。方法:选取80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前列地尔+弥可保组)40例,对照组(弥可保组)40例。两组控制血糖方法相同,对照组给予弥可保500%g肌肉注射,每日1次,观察组给予弥可保500%g肌肉注射和前列地尔10%g静脉滴注,每日一次,两组疗程均为4周,观察其对神经传导速度(SNCV、MNCV)影响。结果:治疗4周后,患者主观症状和体征有较明显改善,前列地尔注射液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总有效率为82.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55.0%,两组疗效比较,有显著差异性(P<0.01)。同时改善神经传导速度,两组疗效比较,有显著差异性(P<0.01)。药物治疗过程中未见明显的不良反应。结论:前列地尔注射液是治疗糖尿病神经病变安全且有效的药物。  相似文献   
996.
改良Mckay术治疗小儿僵硬型先天性马蹄内翻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改良Mckay术治疗小儿僵硬型先天性马蹄内翻足(CCF)的临床应用及近期疗效.方法 2003年~2005年采用改良Mckay术治疗小儿僵硬型先天性马蹄内翻足36例(共54足),术中采用跟腱外侧弧形切口或直切口,加大后侧松解范围,充分延长跟腱和屈拇长肌腱,将胫前肌腱部分切断,以克氏针固定于距下关节,术后石膏固定6~8周.结果 均痊愈,平均随访2.3年(1~3年),根据术后足的外观形态、足印、踝部功能、有无疼痛及X线检查评价疗效,疗效优25例38足;良8例12足;可3例4足,优良率为92.59%.结论 改良Mckay术是矫正小儿僵硬型先天性马蹄内翻足的有效手术方法,其优点是损伤小、手术时间短,矫形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997.
目的探讨手动多叶准直器能否替代低熔点铅挡块在鼻咽癌常规放疗中的使用。方法选择200例同期鼻咽癌患者入组,治疗组为100例使用手动多叶准直器,对照组100例使用熔点铅挡块作常规鼻咽癌放射治疗。通过验证片的对比,比较两种挡块的位置准确性及吻合性。结果鼻咽癌常规放疗使用两种挡块各有优点,均可利用。结论手动多叶准直器在鼻咽癌常规放疗第一段面颈联合野使用会因受到准直器等中心尺寸的限制及Y轴方向凹的影响,以及MLC的有效半经比低熔点铅挡块大,需要增加1cm PTV边缘。两者的DVH、TCP和NTCP相同。低熔点铅挡块明显优于手动多叶准直器。手动多叶准直器在鼻咽癌常规放疗第二段缩野时比熔点铅挡块使用方便。治疗效果没有明显区别。  相似文献   
998.
138例颈椎六位片的X线表现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颈椎六位片对各型颈椎病诊断的选择.方法:回顾性分析138例患者的临床分型与颈椎六位片中异常表现的关系.结果:神经根型可拍侧位、双斜位片;脊髓型与椎动脉型拍侧位、过伸位、过屈位;交感型拍侧位、双斜位、过伸位、过屈位;混合型拍张口位、侧位、双斜位、过伸位、过屈位.结论:颈椎病可依据其临床表现进行分型,再根据分型选择相应的投照部位.  相似文献   
999.
目的总结经尿道等离子体电切术治疗前列腺增生症的临床治疗经验。方法采用英国佳乐等离子切割系统经尿道等离子体前列腺切割术,术后采用无痛导尿管。结果术中出血少,无水中毒及尿失禁的发生,术后膀胱痉挛发生少且轻。结论经尿道等离子体前列腺电切术安全性高,出血少,并发症少,疗效确切且易掌握。  相似文献   
1000.
刘星  饶莉 《四川医学》2007,28(3):264-266
不稳定性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是导致急性冠脉综合征的主要原因;他汀类降脂药物对ACS的防治有积极作用。本文就促进斑块不稳定因素的新发现及相关他汀类药物治疗的新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