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4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59篇
临床医学   3篇
内科学   1篇
神经病学   2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50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8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3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3篇
  1980年   1篇
  197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为了探讨白细胞介素1I型受体(IL—1RI)在癫痫发病中的作用,本实验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了致痫大鼠行为改变与脑内IL—1RI表达变化。结果发现,侧脑室注射白细胞介素—1β(IL—1β)后再注射阈下剂量谷氨酸钠,可导致动物痫样发作,其大脑皮质及海马锥体细胞层IL—1RI免疫反应阳性细胞数量较对照组明显增多,免疫反应增强;如先注射白细胞介素1受体拮抗剂(IL—1ra)、再注射IL—1β和阈下剂量谷氨酸钠,则动物无痫样发作,且大脑皮质及海马锥体细胞层IL—1RI免疫反应阳性细胞数量较注射IL—1β和阈下剂量谷氨酸钠组减少,免疫反应着色减弱。结果提示,IL—1β有明显促进谷氨酸钠致痫的作用,IL—1RI可能参与致病过程,IL—1ra具有抗痫效应。  相似文献   
102.
目的 研究TNF α与癫痫发病的关系 ,进一步探讨癫痫发病机理及为癫痫的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将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生理盐水对照组和马桑内酯 (CL)致痫组 ,侧脑室给药后观察记录两组大鼠行为变化 ,存活 2h灌注取材切片 ,用SABC法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及图像分析观察大鼠海马内TNF α和TNFR1表达的变化。结果 CL致痫组均出现Ⅲ~Ⅴ级痫性发作 ,对照组无发作 ;CL致痫组TNF α与TNFR1在大鼠海马各区阳性细胞数较对照组增多 ,表达较对照组增强 ,其中TNF α在海马CA1、CA3区锥体细胞层 ,TNFR1在海马CA3区锥体细胞层表达显著增强 (均P <0 0 1)。结论 TNF α在癫痫发病中起促进作用 ,其作用可能是通过TNFR1介导的。  相似文献   
103.
目的 探讨致痫剂马桑内酯引发体外培养小胶质细胞激活的细胞内机制。方法 应用马桑内酯 ( CL ,2 5μmol/ L )作用于培养的新生大鼠的小胶质细胞 ,免疫细胞化学观察小胶质细胞的形态学改变及其核转录因子 NF-κB的表达情况。结果  CL刺激后小胶质细胞形态多为阿米巴形活化表现 ;刺激 10 m in内 NF-κB核表达细胞显著增多 ( P<0 .0 1) ,1h达高峰 ( 97.3 7± 1.94) % ,PDTC ( 10 0μmol/ L )可抑制其核表达。结论 致痫剂马桑内酯可快速激活小胶质细胞 ,其激活的细胞内机制可能与核因子 -κB的活化有关  相似文献   
104.
动脉粥样硬化的主要特征是脂质沉积。为了探讨其发生机制,本实验从进出动脉壁的脂质动态平衡失调角度,用组织化学和电子显微镜方法观察家兔冠状动脉的超微结构改变与脂质沉积的关系,脂质沉积与ATPase(三磷酸腺苷酶)活性变化间的关系。 材料和方法 用雄性白家兔32只,体重1.5~2.5公斤,月龄约3个月,分为二组。对照组10只,喂常规饲料;实验组22只,除常规饲料  相似文献   
105.
Epilepsyisakindofsevereneuralsystemdiseases.Inthepast,researcheshadalreadydemonstratedthattheonsetofepilepsywasrelatedtotheimbalanceofimmuneneuroendocrinenetwork.IL1,asanimportantcytokine,existsextensivelyinthebrainandisinvolvedintheregulationofthenetwork…  相似文献   
106.
根据近年国内外研究,认为兰斑与睡眠和痛觉有关,而兰斑又是富有单胺类神经元的核团,与脑干网状结构有密切联系,其超微结构具有某些特点。因此,我们试图通过观察针麻条件下兰斑超微结构的改变,研究它在针刺镇痛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7.
大白鼠第四脑室底的扫描电镜观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用扫描电镜观察到大白鼠第四脑室底满布纤毛和微绒毛。纤毛的分布在区域上有一定的差别。并证实了第四脑室底存在室管膜上神经元样细胞,神经胶质样细胞和类组织细胞。神经纤维发自神经元样细胞或自脑室外穿入室腔而来。室腔内尚有树突末梢。本文并对上述各种结构的功能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08.
神经垂体内5-羟色胺的免疫电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用免疫电镜方法研究了大鼠神经垂体内5-HT的超微结构分布。结果表明:神经垂体内的5-HT免疫反应产物定位于神经末梢的大颗粒囊泡内、小透亮囊泡表面和线粒体外膜。有时,垂体细胞胞浆也呈5-HT免疫反应阳性。5-HT免疫反应阳性的神经末梢分布于毛细血管周围和垂体细胞附迈。本文首次报道含5-HT的神经末梢可与非5-HT神经末梢形成对称性轴-轴突触。其中,5-HT末梢为突触前成分。本文结果提示:神经垂体内的5-HT不仅可通过非突触方式而且可通过突触方式释放,参与神经内分泌功能的调节。  相似文献   
109.
为了探讨下丘脑神经内分泌功能的突触调控机制和P物质(SP)神经元与γ-氨基丁酸(GABA)神经元之间的相互关系,我们用包埋前免疫电镜PAP双标技术,研究了大鼠弓状核内SP和GABA神经元的超微结构分布。先以DAB为呈色剂显示SP的免疫反应,然后用钢酸铵-TMB法显示GABA免疫反应,再经DAB-氧化钴稳定后作免疫电镜研究。结果观察到,在弓状核内有大量含DAB和TMB免疫反应产物的神经元结构,DAB反应产物为颗粒状或絮状沉淀,电子密度高,弥漫分布;TMB反应产物呈针状或块状,散在分布。含DAB免疫反应的结构有SP神经元的胞体、树突和轴突。含TMB免疫反应的结构有GABA神经元的胞体、树突和轴突。两种神经元均为中、小型细胞,在弓状核内混杂分布。含SP的轴突接受免疫反应阴性轴突的非对称性突触连接;含SP的树突与含GABA的轴突形成对称性的轴一树突触。含GABA的树突接受免疫反应用性轴突的非对称性突触连接,也接受含SP轴突的非对称性突触连接。本研究不仅在超微水平进一步证实了大鼠弓状核内存在着SP和GABA神经元及其末梢,而且首次在形态学上为下丘脑氨基酸能神经元与肽能神经元之间的相互调控提供了超微结构依据。  相似文献   
110.
本文用醛-锇酸固定法对大白鼠弓状核和正中隆起的超微结构特征进行了研究。观察结果表明:在弓状核内有暗细胞和亮细胞两种神经元,它们可能兼具产生多巴胺和释放激素的功能。第三脑室室管膜的伸张细胞纵贯正中隆起的各层,抵达门脉毛细血管的周围间隙。含神经分泌物质的神经末梢可穿行于室管膜细胞之间,也可止于正中隆起毛细血管基膜周围,甚至直接紧贴在“开放型毛细血管”的内皮窗孔上。在弓状核神经细胞的胞体和树突上有轴体突触和轴树突触。在正中隆起的纤维层内有无颗粒囊泡型及颗粒囊泡型两种轴轴突触。在正中隆起的栅状层内,伸张细胞的基突与含有大颗粒囊泡的神经末梢之间也存在着突触联系。上述超微结构特征提示:1.丘脑下部的释放(或抑制)激素可能经由两条途径释放:直接由神经末梢释放入门脉毛细血管或先释放入第三脑室的脑脊液,由伸张细胞摄取,再由伸张细胞的基突转运至门脉毛细血管;2.释放(或抑制)激素的合成、贮存、运输和释放等各个环节都受到神经的调节和控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