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87篇
  免费   166篇
  国内免费   115篇
耳鼻咽喉   12篇
儿科学   23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79篇
口腔科学   108篇
临床医学   384篇
内科学   233篇
皮肤病学   17篇
神经病学   25篇
特种医学   87篇
外科学   223篇
综合类   693篇
预防医学   318篇
眼科学   23篇
药学   324篇
  3篇
中国医学   322篇
肿瘤学   93篇
  2024年   19篇
  2023年   59篇
  2022年   55篇
  2021年   64篇
  2020年   59篇
  2019年   88篇
  2018年   95篇
  2017年   63篇
  2016年   86篇
  2015年   66篇
  2014年   162篇
  2013年   162篇
  2012年   162篇
  2011年   201篇
  2010年   181篇
  2009年   201篇
  2008年   176篇
  2007年   157篇
  2006年   122篇
  2005年   121篇
  2004年   112篇
  2003年   88篇
  2002年   82篇
  2001年   79篇
  2000年   70篇
  1999年   51篇
  1998年   26篇
  1997年   25篇
  1996年   26篇
  1995年   24篇
  1994年   14篇
  1993年   19篇
  1992年   13篇
  1991年   14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6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51.
52.
目的 构建基于In-fusion技术的高通量新型HIV表型耐药检测系统,用于临床表型耐药检测。方法 扩增LacZ基因,插入并替换原骨架质粒pLWJ-SV40-Luc中耐药检测片段构建新的骨架质粒pLWJ-SV40-Luc-LacZ,利用In-fusion定向克隆技术,将耐药检测片段插入到改造后的骨架质粒中构建耐药检测载体(RTV),并与膜蛋白表达质粒VSV-G共转染293T细胞产生HIV假病毒,在药物干预下,通过检测感染细胞中Luc+表达量来反应其对药物的敏感性。结果 成功引入蓝白斑筛选改造出新的骨架质粒pLWJ-SV40-Luc-LacZ。36例临床检测样本成功扩增出30例,利用In-fusion无缝连接技术成功构建26例RTV,其中21株产生的假病毒具有活性。药物敏感性实验结果显示所得的假病毒表型耐药检测结果与基因型耐药解释结果完全一致。结论 成功构建出基于In-fusion技术的高通量新型HIV表型耐药检测系统,可应用于临床耐药检测,以指导临床抗病毒治疗。  相似文献   
53.
目的:建立指纹图谱、多指标定量相结合的头痛宁胶囊质量评价方法。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选用Kromasil C18色谱柱(250 mm×4.6 mm,5 μm);以甲醇-0.1%磷酸水溶液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流速:1.0 mL·min-1;柱温:30℃;检测波长:220 nm(0~40 min)、290 nm(40~100 min);进样量:10 μL。运用"中药色谱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系统(2012版)"对15批样品色谱图进行分析,以落新妇苷为参照,确定22个共有峰为特征峰,相似度均>0.977;天麻素、阿魏酸、落新妇苷、5-O-甲基维斯阿米醇苷、二苯乙烯苷线性关系良好,r均>0.999 9,加样回收率在95.5%~98.9%,RSD<5%(n=6)。结论:该方法简便、准确及专属性强,可用于头痛宁胶囊质量控制和综合评价。  相似文献   
54.
目的:探讨利用甲状腺 Berry 韧带定位喉返神经在腔镜甲状腺手术中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对80例甲状腺手术患者按手术方法分为观察组(24例)和对照组(56例)。观察组采取腔镜下胸乳路径,术中通过 Berry 韧带定位喉返神经;对照组采取开放手术,术中通过常规方法定位喉返神经。分析两组患者探查喉返神经所需时间、喉返神经损伤情况。结果观察组手术探查时间(20±6)min,喉返神经麻痹1例;对照组手术探查时间(10±5)min,3例轻度喉返神经麻痹症状。两组喉返神经损伤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5,P >0.05),两组手术探查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 =0.06,P >0.05)。结论腔镜甲状腺手术中,采取胸乳路径并利用甲状腺Berry 韧带定位喉返神经比较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55.
目的利用大鼠模型研究糖尿病(DM)对尿道外括约肌功能的影响。方法以雌性SD大鼠制成DM模型,6-8周后测定DM大鼠和正常对照(NC)大鼠膀胱等容收缩状态下的膀胱内压、尿道充盈压和括约肌肌电图(EUS-EMG)。结果与NC大鼠对比,DM大鼠体重明显降低,血糖明显升高,膀胱容量明显增大;膀胱排尿收缩时尿道压力病理性增高;EUS-EMG表现为排尿过程中应有的尿道外括约肌高频舒张收缩减弱或消失,引发的尿道压力曲线上的高频振动波振幅降低或消失。结论DM在损伤大鼠膀胱功能的同时,还损伤排尿时尿道外括约肌正常的高频收缩舒张功能。  相似文献   
56.
目的探讨双重血浆置换(DFPP)清除抗肾小球基底膜抗体效果。方法选择2010年2月至2013年10月采用DFPP治疗的I型肾小球肾炎男性患者8例,对比分析治疗前后GBM抗体浓度、白蛋白、Ig G和纤维蛋白原(FIB)的水平。结果治疗后GBM抗体浓度呈线性下降,下降斜率(-20.3±1.1)RU/ml/次。FIB下降平均值(49.2±7.9)%,而Ig G水平下降程度可以用指数形式表示。结论采用双重血浆置换清除可以同时有效清除Ig G和GBM抗体,还可清除纤维蛋白原。  相似文献   
57.
目的探讨颅内破裂动脉瘤的临床诊断方法.方法对203位颅内破裂动脉瘤患者进行了DSA和(或)CTA检查,再对CTA和DSA,2D-DSA和3D-DSA等检查结果进行比较研究.结果在动脉瘤检出数方面,CTA与DSA动脉瘤检出数无显著差异,2D-DSA与3D-DSA也无显著差异,但在瘤颈显示方面,3D-DSA清晰率较2D-DSA清晰率则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3D-DSA是目前最可靠的颅内动脉瘤诊断方法,CTA则因其独特的优点,是诊断颅内动脉瘤的重要补充方法.  相似文献   
58.
ACEI类药降压物作用明显,但咳嗽副作用发生率很高,报道在2%~30%之间[1,2,6,8].在我们的临床实践中,发现咪达普利降压作用明显,而咳嗽发生率极低;服用其它ACEI类咳嗽的患者,改用咪达普利后,咳嗽往往消失或者减轻.为此,我们选择一批病人进行随机开放交叉研究,观察咪达普利和雷米普利降压效果和咳嗽副作用发生情况及安全性.  相似文献   
59.
心血管疾病,又称循环系统疾病,一般与动脉硬化有关。常见病种有高血压、冠心病、高血脂、心绞痛和心梗等。流行病学预测,到2020年,我国非传染疾病死因将上升至全部死因的79%,心血管疾病将居首位。现在,心血管疾病已成为我国一个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中医药在心血管疾病的防治上取得了较大的进展。中医血瘀证与活血化瘀研究的逐步走向成熟,芳香开窍法和痰瘀互结病机也有了进一步深入的研究。临床研究领域,芎芍胶囊、速效救心丸、静脉滴注中药防治心血管疾病预防方面作用突出。中医药在防治心血管疾病中,发挥"治未病"思想、中医药特色治疗方式方法的独特优势,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60.
2013年的指南[1]对于心肌梗死后心脏性猝死(SCD)-级预防植入心律转复除颤器(ICD)强调了2点: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0.30~0.35、急性心肌梗死40d以后.然而,心肌梗死40d后究竟哪个时期植入ICD效益最佳,目前尚缺乏足够具有说服力的资料.围绕心肌梗死后SCD一级预防植入ICD最佳时机和ICD对心肌梗死后降低心律失常性死亡率和增加非心律失常性死亡率的双重作用的可能机制引发了广泛关注与讨论.有研究观察到不适当ICD电击和不适时间植入ICD都可能显著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增加死亡率[2-3].本文就近年有关心肌梗死后SCD一级预防植入ICD最佳时机研究资料和观点进行梳理和讨论,希望临床医师在指南的基础上更好地把握适应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