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2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2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5篇
口腔科学   2篇
临床医学   19篇
内科学   2篇
特种医学   3篇
外科学   4篇
综合类   40篇
预防医学   15篇
眼科学   2篇
药学   13篇
中国医学   36篇
肿瘤学   5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5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01.
目的:探讨河南高发区贲门癌组织浸润淋巴细胞CD4、CD8和δγT的表达变化特征及其意义。方法:采用ABC和组织病理学方法,分析20例贲门癌组织和20例正常贲门对照组淋巴细胞CD4、CD8和δγT的表达状况。结果:贲门癌组织比正常组织CD8(68·05±29·85vs51·85±18·20,P=0·045)和δγT免疫阳性细胞数(7·50±4·24vs4·90±2·65,P=0·025)升高;贲门癌组织CD4免疫阳性细胞数比正常组织降低(68·35±28·73vs89·75±35·34,P=0·042);但是,正常组织CD4 /CD8 细胞比值明显高于贲门癌组织(1·88±0·76vs1·01±0·06,P=0·000)。结论:贲门癌患者免疫功能异常,可能与贲门癌变有关。  相似文献   
102.
目的 探讨河南高发区青年食管癌和癌前病变组织中STAT3的表达及意义,加深对食管癌变机理的了解。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卵白素-生物素-过氧化物酶复合物(ABC)法和组织病理学方法,分析STAT3在36例食管癌和癌旁组织中的变化特征和规律。结果 从正常食管上皮→基底细胞过度增生→间变→至鳞状细胞癌的演变过程中,随着病变程度的加重,STAT3蛋白阳性表达率呈现下降趋势,分别为86%(12/14)、88%(28/32)、55%(11/20)和75%(27/36),其中基底细胞过度增生与间变(P=0.008)的阳性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STAT3蛋白在高分化鳞癌组织中的阳性率最高89%(16/18),中、低分化鳞癌组织阳性率逐渐下降,分别为60%(6/10)和63%(5/8),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STAT3蛋白在癌变早期阶段表达变化显著,并随癌变程度加重和癌组织分化程度下降而呈现阳性表达率下降的趋势,提示STAT3是食管癌变早期的重要分子事件,并可能是食管癌变重要分子基础之一。  相似文献   
103.
食管癌变过程中p53、BrdU、P21waf1和PCNA 蛋白表达的变化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目的:探讨食管癌及癌前病变组织中p53、P21waf1、PCNA及S期细胞标记指数(BrdU)表达的变化.方法:采用免疫组化ABC法对食管癌高发区无症状食管活检组织179例(正常上皮31例,基底细胞过度增生(BCH)117例,不典型增生(DYS)31例)、食管癌手术切除标本26例以及同一个体食管癌手术标本37例及相应癌旁组织中(正常上皮7例,BCH 29例,DYS 23例)p53、PCNA、BrdU和P21waf1进行检测.结果:不同个体和同一个体病理形态学相似的食管正常、各级癌前病变和癌组织中p53、P21waf1、PCNA和BrdU蛋白表达变化相似.随病变程度加重,PCNA、p53和BrdU阳性细胞数均呈上升趋势,但P21waf1呈下降趋势(P<0.05).BrdU阳性表达与食管癌患者的年龄、性别、分化程度、肿瘤浸润程度及淋巴结转移均无关(P>0.05).p53蛋白表达与食管癌患者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与其他指标无关;P21waf1的表达与细胞分化程度有关(P<0.05);PCNA的表达与细胞分化程度和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结论:不同个体和同一个体食管癌变过程中存在相似的分子变化.在食管癌变过程中p53蛋白可能起重要的促进细胞增生的作用;P21waf1可能是一个重要的保护因子.  相似文献   
104.
在抗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中,医务人员作为抗击的中坚力量,他们的身心健康是抗疫成功的重要保证。分析了抗疫期间可能引发医务人员应激反应的多重应激源,包括疾病本身、家庭、工作强度、工作角色、患者以及外界舆论,并从政府及行业主管部门、医疗机构、医务人员自身3个方面提出应对策略,以维护医务人员身心健康,从而更好地抗击疫情。  相似文献   
105.
目的分析胃肠道术后早起下床活动的护理干预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2月至2019年2月来院行胃肠道手术患者68例为研究对象,按照入院登记薄将患者分入研究组和常规组。两组均行胃肠道手术治疗,常规组辅以常规护理,研究组在此基础上进行早起下床活动,观察两组术后首次下床时间、住院天数和心理状态的变化。结果与常规组比较,研究组患者术后首次下床活动时间更早,住院天数更少,焦虑和抑郁评分更低,两组各指标数据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胃肠术后患者早期下床活动可显著加快康复进展,是改善患者预后切实可行的护理方案,具有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06.
单纯性肥胖儿童血浆瘦素水平的变化及相关因素的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观察单纯性肥胖儿童瘦素水平变化 ,探讨其与血脂代谢的关系。 【方法】 单纯性肥胖儿童及对照组各 3 0例。两组儿童均测量身高、体重 ,计算体质指数。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检测两组儿童血清瘦素 (lep tin)、酶比色法测血甘油三酯 (triglyceride ,TG)、胆固醇 (cholesterol,Tch) ,用磷钨酸 镁法测血高密度脂蛋白 (highdensi tylipoprotein ,HDL C) ,通过公式LDL =|TG/ 5 +HDL TG |计算血低密度脂蛋白 (lowdensitylipoprotein ,LDL C)等血脂指标。对两组儿童的瘦素、血脂分别进行t检验 ,并进行相关性分析。 【结果】 肥胖组儿童的瘦素、血脂水平明显升高 ,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相关性分析显示肥胖组瘦素与体块指数、体表面积 ,血脂存在正相关关系。 【结论】 肥胖组儿童存在高瘦素血症、瘦素抵抗现象 ;瘦素抵抗可能间接地在心血管系统疾病、血脂紊乱中有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107.
目的 探讨青叶胆中獐牙菜苦苷生物合成的遗传基础。方法 采用Illumina Hiseq 2500高通量测序技术,对青叶胆全草进行转录组测序。结果 共获得68 643个unigene,平均长度901 bp,共有42 954条unigene注释到NR,SwissProt,COG,KOG,GO,Pfam数据库中,獐牙菜苦苷生物合成的3个阶段中,有43条unigene参与中间体的生成,3条unigene参与萜类骨架合成,25条unigene可能参与萜类最后的修饰。结论 首次对青叶胆转录组进行测序分析,获得了可能参与獐牙菜苦苷生物合成的候选基因,为后续功能基因的挖掘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08.
卢亚南  刘小莉  章保新 《武警医学》2000,11(11):677-677
1 资料和方法11 一般资料 本组2911例,男2820,女91,男∶女为31∶1;年龄在17~64岁之间;其中干部426,士兵2485。其病种类别以出院诊断为准,共2类15种,其中乙类传染病11种,丙类传染病4种。12 驻湘武警传染病住院人数呈下降态势 从2911例住院病人的逐年分布看出,90年代比80年代有明显下降(见表1)。表1 2911例传染病年代分布时间(a)n年均数显著性测定1983~19901749213±721991~199911621335±325P<0.0513 传染病病种变化较大 80年代我省武警传染病病种依次为病毒性肝炎(以下简称肝炎)、细菌性痢疾、肺结核、流感及其它(间日疟、伤…  相似文献   
109.
不同处理方法对草果种子生活力测定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建立草果种子生活力测定的方法,为种子保存、种苗生产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TTC(四唑)法测定8组不同处理的草果种子生活力.结果 草果种子存在吸涨损伤,8组不同处理方法在不同程度上避免吸涨损伤;草果种子对0.5% TTC染色反应比1.0% TTC敏感.结论 室温浸泡4 h,25 ℃恒温浸湿48 h的处理能有效避免吸涨损伤,0.5% TTC染色48 h以测定草果种子生活力.  相似文献   
110.
目的 优选胡黄连稳定的ISSR-PCR反应体系.方法 采用4因素(dNTPs、Mg2+、Taq酶、引物)4水平的正交实验和单因子梯度优化相结合的方法.结果 适于胡黄连的25 μl的ISSR-PCR反应体系中各因素最佳浓度分别为10×buffer2.5 μl,dNTPS150 μmol/L,Mg2+1.5 mmol/L,Taq酶1U,引物0.5μmol/L,DNA20 ng或10×buffer 2.5 μl,dNTPs150 μmol/L,Mg2+2 mmol/L,Taq酶0.5U,引物0.5 μmol/L,DNA20 ng.结论 对于胡黄连ISSR-PCR实验,一次正交实验完全可以建立起满足要求的PCR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