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5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11篇
基础医学   11篇
临床医学   66篇
内科学   18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9篇
外科学   67篇
综合类   117篇
预防医学   15篇
药学   6篇
中国医学   8篇
肿瘤学   4篇
  2024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38篇
  2007年   30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28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13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肺移植(lung transplantation,LT)已成为治疗终末期肺疾病患者生命的一个重要手段。细支气管闭塞综合征(bronchiolitis obliterans syndrome,BOS)作为LT术后的一种并发症广泛存在,其特征性病理表现为闭塞性细支气管炎(obliterative bronchiolitis,OB):细支气管周围有淋巴细胞浸润,最终导致纤维瘢痕的形成和细支气管闭塞。理想的动物模型有助于研究的进一步开展。目前,研究肺移植缺少一种理想的动物模型。了解肺移植后闭塞性细支气管炎的发病机制,有助于改善肺移植病人的生活质量,延长肺移植后患者生存率。本研究23将就肺移植后的闭塞性细支气管炎模型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02.
目的:应用即时血流监测技术评价CABG术中桥血管通畅性,以便早期发现低血流量并及时给予纠正。方法:1999~2001年,采用即时血流监测仪对69例165根桥血管血流量进行监测,同时纪录体循环血压,观察即时心电图的变化及桥血管远端的病变情况。结果:术中应用乳内动脉60根,平均血流量19.32±17.33ml/min。应用大隐静脉桥共105根,其中对角支22根,平均血流量25.75±20.15ml/min;回旋支43根,平均流量46.56±25.68ml/min;右冠状动脉41支,平均血流量34.08±20.21ml/min。平均搏动指数3.01±1.58。3根(1.8%)桥血管血流量低,血流波形不满意,且搏动指数增高,其中2根为吻合口狭窄,1例为血管扭曲,经重新修正后恢复正常。结论:即时血流监测作为评价桥血管通畅性的一种方法,其技术操作方便、可靠,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3.
休克为一复杂的病理生理过程,其发病机制尚有许多争论。传统学说认为“交感神经活动亢进是休克的始动环节,并贯穿于休克的始终。”而我国临床使用莨菪类药治疗休克获得成功,推测迷走神经活动亢进在休克中亦占有重要地位。目前,国外正进行钙通道阻滞剂治疗休克的研究,而钙不仅具有心血管效应,还决定神经递质的发放。为了阐明迷走神经活动在休克发病中的作用,我们使用东莨菪碱(Scopolamine)和钙通道阻滞剂—异搏停(Verapamil)治疗休克家兔,以进一步探讨休克的发病机制。  相似文献   
104.
胸腹部联合伤的救治进展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胸腹部联合伤的伤情复杂严重、诊治困难,而且病死率高。胸腹部联合伤常累及膈肌和胸、腹两大体腔的多个脏器,易发生胸、腹腔急性大出血;肺受压萎陷,纵膈移位,呼吸和循环功能障碍,组织低灌流。胸腹部联合伤伤情发展迅速且危及生命,因此,抢救必须分秒必争,准确无误。据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的一般资料统计,严重胸腹  相似文献   
105.
目的 探讨心室辅助装置临床应用中的管理要点。方法 2001.1~2002.12共有6例患者行心室辅助装置植入术。其中终末期扩张性心肌病合并心衰4例(1例术前2次心搏骤停),肥厚性心肌病多次心搏骤停1例,急性大面积心梗并心源性休克1例。4例植入Berlin—Heart人工心脏,其中1例为永久植入型,余为体外气动隔膜型;另2例植入Me—dos心室辅助装置;6例患者中行双心室辅助1例,其余5例为左心辅助。术后采用四联抗凝治疗,专人定时密切监测心室辅助装置血泵和主机工作情况,及时调整各项参数。结果 本组所有患者术后心功能均得到明显改善。其中4例术后可携心室辅助装置自由活动。全部病例中有2例患者于术后心功能基本恢复并成功撤除人工心脏康复出院,1例患者携带人工心脏出院。死亡2例中,1例因术前出现多器官功能不全,术后虽然血流动力学有所改善,但终因严重肝肾功能衰竭于第l0d死亡。另一例患者因凝血功能异常术后并发严重的免疫性溶血于术后第12d死亡。心室辅助装置工作期间无机械故障发生。结论 心室辅助装置作为终末期心衰患者心脏移植前的过渡治疗或作为长期应用以促进心肌功能的恢复,其作用显著。在应用过程中应加强对心室辅助装置系统的各项管理,使其在长期的临床应用中更为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06.
心脏自主神经变化与再灌流损伤关系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中民  朱洪生 《中国急救医学》1995,15(1):F002-F002,1,2,3
本实验旨在探讨体外循环再灌流期间心脏自主神经系统的变化,以期阐明与心肌再灌流损伤之间的关系。实验用纯种、同龄猪10头,体重60-80kg。分为常规心肌保护组(C组,n=5),东莨菪碱治疗组(S组,n=5),局麻分离颈内动,静脉供插入动脉测压管和Swan-Ganz导管测定心排量,气管插管接机械呼吸机,常规建立体外循环,主动脉阻断的同时灌流冷停搏液(C组,仁济医院配方,10ml/kg,S组,C+S,2  相似文献   
107.
目的 探讨心脏手术辅助循环期间并发症的防治方法。方法  13例患者因心脏手术后低心排不能脱离心肺转流 (CPB)或术后严重室性心律失常和心脏骤停 ,分别采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转子泵或离子泵左心室辅助和体外膜肺氧合等辅助循环方法治疗。结果  6例 (4 6 .2 % )存活出院 ,平均辅助循环时间 43h ;辅助循环期间平均输库血 6 80 0ml、血浆 480 0ml。并发症 :10例 (76 .9% )合并胸腔、心包或纵膈引流多 ,采用红细胞清洗和重输入装置 (CellSaver)治疗 ;4例 (30 .8% )并发急性肾功能衰竭 (ARF)行床旁血液透析 ,1例治愈。结论 出血是辅助循环早期最常见的并发症 ,采用CellSaver能够减少库血输入量 ;ARF是导致患者死亡的常见原因 ,并发ARF的患者宜尽早行床旁血液透析治疗。  相似文献   
108.
阿片受体介导心肌保护机制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心肌阿片受体参与了缺血预处理对心脏的调节作用,阿片类物质通过激活心肌阿片受体能模拟缺血预处理对心脏的作用.心肌阿片受体的激活所产生的早期时相和后时相心肌保护作用的信号途径涉及Gi/Go、蛋白激酶C、酪氨酸激酶和ATP敏感钾离子通道等途径.在心脏外科手术或者冠心病等心脏病的治疗中应用阿片受体激动剂,并尝试联合其他心肌保护药物如莨宕碱类药物来保护心脏必将成为临床心肌保护的趋势和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09.
心脏手术围术期辅助循环的应用与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总结心脏手术围术期应用辅助循环的经验。 方法  13例患者 (左心室射血分数平均 0 .3 7± 0 .0 6)中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10例 ,机械瓣膜置换术 2例 ,马方综合征 ( Marfan syndrome)患者行 Bentall手术 1例。术后不能脱离心肺转流 ( CPB) 9例 ,术后并发心肌梗死、严重室性心律失常和心脏骤停 4例 ,分别采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 ( I-ABC)、转子泵或离心泵左心转流和体外膜肺氧合等辅助循环治疗。 结果  6例存活出院 ,平均辅助循环时间 4 4 .0±3 2 .5小时。不能脱离 CPB的 9例患者 ,经辅助循环支持后 7例脱离 CPB,4例存活 ;在 ICU行辅助循环的 4例患者中 ,2例存活。 结论 辅助循环是治疗心脏手术后严重心力衰竭和室性心律失常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10.
卢蓉  范慧敏  李健  刘中民 《上海医学》2003,26(4):279-280
随着体外循环 (CPB)技术在心血管外科中的常规应用及对其理论的深入研究 ,逐渐认识到CPB对机体和器官具有良好的保护作用 ,从而使这一技术开拓性地应用于抢救各类危重患者 ,并显示出其独特的价值。我院 1997年 8月~ 2 0 0 2年 6月间 ,应用应急体外循环 (ECPB)救治患者2 1例 ,现报道如下。一、材料与方法1.临床资料 :本组患者 2 1例 ,年龄 2 2~ 73岁 ,平均43 .2岁。建立ECPB的原因 :心脏手术后 7例 (其中鱼精蛋白严重过敏反应 1例、术后顽固性心律失常 1例、术后心力衰竭 5例 ) ;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 (PTCA)失败 5例 ;外伤导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