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6篇
  免费   6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7篇
内科学   1篇
皮肤病学   162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5篇
综合类   72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28篇
肿瘤学   2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26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25篇
  2007年   19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22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0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32.
胡美玲  阎国富  刁庆春  王苏平  王鲁 《重庆医学》2008,37(12):1306-1306
变应性血管炎是由于药物或感染等原因引起的变态反应性疾病,好发于下肢皮肤,是一种侵犯真皮上部毛细血管及小血管的坏死性血管炎.本病通常预后良好,但暴发型及伴严重内脏损害者预后差.本科于2007年12月收治1例,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3.
目的:毫火针联合补肾活血方对寻常型进展期白癜风的疗效及对血清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 ICAM-1)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7月至2017年12月重庆市中医院收治的寻常型进展期白癜风患者95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n=47)和观察组(n=48),2组均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补肾活血方,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应用毫火针治疗,1个疗程为4周,均连续治疗3个疗程。统计2组临床疗效;比较2组治疗前后白癜风病变面积改善情况;检测并比较治疗前后2组血清s ICAM-1、干扰素-γ(IFN-γ)、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Treg细胞比例;记录治疗期间2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对照组和观察组起效时间分别为(25. 46±10. 36) d、(18. 59±9. 63) d,观察组较对照组明显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治疗后2组白癜风皮损面积均较治疗前减小,且观察组改善效果优于对照组(P 0. 01)。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5. 8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0. 2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2组血清s ICAM-1、IFN-γ含量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2组CD4~+CD25~+Treg细胞比例升高,GM-CSF含量降低,且观察组CD4~+CD25~+Treg细胞比例高于对照组,GM-CSF含量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5. 00%比12. 50%,P 0. 05)。结论:毫火针联合补肾活血方治疗寻常型进展期白癜风疗效显著,可降低血清s ICAM-1、IFN-γ等炎性反应递质的表达,调节患者免疫功能,延缓疾病的进展,且安全性较好。  相似文献   
34.
先天性小痣82例临床与病理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解先天性小痣的临床与病理特点,对82例进行了分析。在临床上,SCN损害常为梭形或椭圆形褐黑色斑块,84%的损害大小超过1cm,表面粗糙不平,常覆盖有黑色粗毛;部位最常见于躯干和四肢。由于先天性小闱比后天性闱易于恶变,故支持尽量在青春期前作预防性切除的意见。  相似文献   
35.
湿疹中药外治研究近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近年来中药外治法相关文献的整理研究,总结其组方规律、配伍规律及相关理念,筛选出最有效的核心药物及常用药对,改进剂型及给药途径,进而制定出合理的治疗方案,运用于临床,为患者解决痛苦,真正做到发扬中医。  相似文献   
36.
<正>患者女,69岁。主诉:右小腿斑块1年,瘙痒2个月。现病史:1年前,患者无明显诱因右小腿出现一甲盖大淡红色斑块,境界清楚,其上覆有少量白色片状鳞屑,无瘙痒,未予诊治。2个月前,皮损处出现轻度瘙痒,同时斑块缓慢增大,自行外用药膏(具体不详),皮损未见明显消退。遂于2016年10月2日来重庆市第  相似文献   
37.
目的 研究狼疮2号方对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血清中白介素(IL)-6、IL-10、IL-18及B淋巴细胞刺激因子(Blys)的影响,探讨其治疗SLE的作用机制.方法 将78例缓解期SLE患者分为狼疮2号方加西药治疗的中西药结合治疗组和单纯西药治疗的对照组,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中IL-6、IL-10、IL-18及Blys水平的变化.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前血清中IL-6、IL-10、IL-18及Blys水平均显著高于健康组;治疗组治疗后患者血清中IL-6、IL-10、IL-18及BIys水平明显下降;对照组治疗后血清中IL-6、IL-18、Blys水平明显下降,但IL-10水平治疗前后差异无显著性;其中治疗组血清中IL-18、Blys下降水平较对照组显著.结论 狼疮2号方结合小剂量糖皮质激素治疗缓解期SLE患者,能明显降低IL-6、IL-10、IL-18及Blys的水平,有效减少激素的副作用.  相似文献   
38.
0.1%他扎罗汀乳膏短时接触治疗寻常痤疮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对比观察及评价0.1%他扎罗汀乳膏短时接触治疗与常规每日一次治疗轻中度寻常型痤疮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采用前瞻性开放性对照观察,选用重庆华邦公司0.1%他扎罗汀乳膏局部外用面部轻中度痤疮,短时接触疗法为每晚1次,5分钟后洗去,常规疗法为每晚1次过夜,疗程均为8周,于第1、2、4、8周进行复诊随访。短时接触治疗组为52例,常规治疗组为49例。[结果]第8周时0.1%他扎罗汀短时接触治疗组有效率为69.1%,常规治疗组有效率为75.1%,X2=6.501,P=0.09>0.05,两组疗效之间无显著统计学差异。不良反应发生率短时接触治疗组为21.2%,常规治疗组为44.9%,X2=8.538,P=0.036<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有显著统计学差异,短时接触治疗组明显低于常规治疗组。[结论]他扎罗汀短时接触治疗寻常型痤疮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9.
烟酸缺乏症2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烟酸缺乏症又称陪拉格,糙皮病,癞皮病和玉蜀黍疹等。其常见的病因是营养不良,现在由于生活水平的提高,此病已很少能够看到。我院近期收治了2例因过量饮酒所致的烟酸缺乏症。1临床资料例1,男,43岁,已退休。因“四肢以大片暗紫红色斑,大疱及灼痛1月”入院治疗。1月前右足踝无明显  相似文献   
40.
病理性瘢痕中细胞因子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细胞因子在病理性瘢痕的发病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致纤维化细胞因子如转化生长因子-β、结缔组织生长因子、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等促进瘢痕的形成,而另一些细胞因子如干扰素、表皮生长因子、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等则抑制瘢痕的形成。基因技术与细胞因子结合干预瘢痕的形成,有望成为未来治疗病理性瘢痕的一个新的突破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