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8篇
  免费   1篇
综合类   57篇
中国医学   2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1993年   3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开展了FCC汽油萃取精馏耦合重组分加氢脱硫脱氮的研究。首先在连续萃取精馏小试装置上,以碳酸丙烯酯为萃取剂考察萃取精馏的脱硫效果。在优化工艺条件下,塔顶低硫精制油收率达63.2%,硫氮质量浓度分别为29.4 mg/L和1.3 mg/L,脱硫率和脱氮率分别达84.5%和97.4%。类型硫分析结果表明,碳酸丙烯酯对含氮化合物及噻吩衍生物在内的大部分类型硫具有很高的选择性,但对噻吩的选择性稍弱。随后在小型固定床上采用FGH 31催化剂对富硫重组分进行加氢脱硫,在优化操作条件下重组分加氢后硫、氮质量浓度分别降至9.5 mg/L和12 mg/L,脱硫率和脱氮率分别达97.4%和91.8%。萃取精馏的低硫、低氮和低芳精制油和经过加氢脱硫后的重组分均可作为优良的欧IV汽油调和组分。  相似文献   
12.
开展了萃取蒸馏法脱除催化裂化(FCC)汽油含硫化合物的研究。在改进的Eliss气液两相双循环型蒸馏器上测定汽油在不同溶剂中的萃取蒸馏分离系数,筛选出N-甲酰基吗啉为最佳脱硫萃取蒸馏溶剂。在连续萃取蒸馏小试装置上,通过单因素试验考察了N-甲酰基吗啉的FCC汽油脱硫效果。优化的工艺条件:回流比1,剂油体积比0.7,塔釜温度160 ℃,塔顶精制油体积收率达64.18%,硫质量浓度26.03 mg/L,总脱硫率达86.30%。PONA分析结果表明,萃取蒸馏过程还能有效地将大部分高辛烷值的烯烃组分转移到低硫精制油中,可作为优良的欧IV标准高辛烷值汽油调和组分。  相似文献   
13.
采用苯乙烯-丁二烯-苯乙烯嵌段共聚物(SBS)和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EVA)复合改性C9树脂和高含量芳烃减压馏分油获得了浅色沥青胶结料,对比考察了国内外同类产品和70#基质沥青族组成和流变性能。研究结果表明:EVA和SBS可明显改善浅色沥青胶结料的针入度、软化点和延度;添加SBS后浅色沥青胶结料的动力黏度变大,损耗因子的变化幅度变小,温度敏感性能有较大改善。动态剪切和应力流变测试结果表明,加入SBS后浅色沥青胶结料复合模量略有改善,损耗因子在50℃附近出现明显拐点,抗车辙性能有较大改善。蠕变性能分析结果表明,SBS改性浅色沥青胶结料的形变和恢复率可达70#基质沥青水平,胶结料形变恢复率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14.
为了满足高酸性天然气的脱硫要求,基于醇胺类脱硫剂的脱硫机理,研制了对硫,尤其是对有机硫含量高的天然气具有良好脱除效果的复合高效脱硫溶剂(XDS),优化了脱硫工艺条件,并与甲基二乙醇胺(MDEA)溶剂的脱硫性能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当XDS质量分数为41%,气液体积比(Vg/Vl)为131、操作温度为16 ℃时,净化效果最好,此时尾气中H2S和总硫的质量浓度分别为4.0 mg/m3和20.2 mg/m3,φ(CO2)<0.1%,达到一类天然气指标要求。XDS和MDEA对H2S和CO2含量高的天然气均具有良好的脱除效果,但在脱除高含量的COS和硫醇等有机硫化物时,XDS显著优于MDEA。  相似文献   
15.
从超稠原油内部复杂的结构组成出发.针对高含量氮化物是造成辽河超稠油粘度大的原因,合成了含氮聚合物型降粘剂,并采用红外光谱仪和核磁共振波谱仪对其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该降粘剂对超稠原油降粘效果显著.降粘率达到65%以上。结合两种超稠原油不同剪切速率下粘度与温度的关系.对不同稠油体系的流动模型进行预测,通过对辽河超稠油粘温预测模型的应用性能验证.证实了预测模型的相关性达到0.987。并将粘度、剪切速率和温度3参数关系进行三维模拟分析.得到了更全面、更直观的体现不同剪切状态下的粘温关系图。  相似文献   
16.
采用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凝胶色谱和氢核磁共振技术(1H-NMR)并结合电位滴定等方法,对基质沥青和硫化沥青中主要的硫化物类型进行了定性定量分析,并探究了沥青硫化交联反应机理.结果表明:基质沥青中的主要硫化物是亚砜,沥青硫化的主要产物是二硫化物和亚砜,硫主要取代沥青中β位上的氢.  相似文献   
17.
选择了卡宾达和阿曼原油、卡宾达和马西拉原油、马西拉和大庆原油等3组混合原油,考察了原油混合后,在520°C前的拔出率、粘度、表面张力、密度、凝点、馏分油密度和折光率等性质。结果表明:不同原油掺炼比例适当时有可能使拔出率高于理论拔出率0.88%~3.87%;掺炼原油总拔出率的正增趋势对应着粘度、表面张力、密度和凝点的负增趋势,反之亦然;在最佳掺炼比条件下,原油掺炼会引起原油各馏分结构组成变化,而且对柴油、蜡油及渣油尤其明显,渣油略有变重;混合原油拔出率及原油、馏分油和渣油性质的变化不具有加和性。  相似文献   
18.
为了优化乙烯裂解原料并合理利用石脑油资源,将石脑油中的正构烷烃进行分离。不含正构烷烃的吸余油作为优质催化重整原料或高辛烷值清洁汽油的调和组分,正构烷烃质量百分数大于98.2%的脱附油作为乙烯裂解原料。在工业操作条件下,与石脑油原料相比,气体收率从85.8%提高到96.1%,乙烯收率从31.4%提高到47.2%,乙烯、丙稀和丁二烯三烯总收率从52.1%提高到65.9%。考察了不同正构烷烃含量的裂解原料对乙烯、丙烯和丁二烯收率的影响,得出乙烯、丙烯和丁二烯收率与原料中正构烷烃含量的关联式。提出了乙烯裂解与催化重整耦合的石脑油资源优化利用方案及以吸附分离脱附油和石脑油共同作为裂解原料的石脑油部分吸附分离加工方案。并对省略中间油切割步骤的吸附分离流程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9.
提出了以高沥青质的塔河原油生产重交通道路沥青和聚合物改性道路沥青的制备工艺,并对产品进行了路用性能评价。采用增延剂和其他添加剂可以制备性能优良的重交沥青;利用交联稳定剂可以制备相容性好的聚合物改性道路沥青。路用性能评价采用传统方法和美国战略公路研究计划(SHRP)方法进行。结果表明:塔河沥青具有软化点和针入度指数高的特点;SHRP方法评价表明,尽管塔河沥青老化前后的低温延度低,但是在具有较高的抗高温变形能力前提下,能够保持优良的低温抗裂性。与其他原油制备的改性沥青相比,高沥青质塔河原油制备的苯乙烯-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SBS)和丁苯橡胶(SBR)改性沥青,具有独特的高、低温性能和更低的感温性。  相似文献   
20.
用二烷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钼和氯化石蜡等添加剂调制的攻丝油,经四球机及Falex机作磨损试验,结果表明,具有优异的抗磨性能。四球钢球磨损直径D_(30min)~(588N)=0.46mm,Falex机攻丝扭矩为6.879 N·m。经上海照相机总厂应用试验,用不锈钢材料(1Cr18)攻丝25 000次以上,丝锥不位移磨损,超过了该厂所要求的攻丝7 000次的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