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49篇
  免费   219篇
  国内免费   48篇
耳鼻咽喉   31篇
儿科学   31篇
妇产科学   14篇
基础医学   102篇
口腔科学   44篇
临床医学   280篇
内科学   248篇
皮肤病学   21篇
神经病学   86篇
特种医学   104篇
外科学   206篇
综合类   644篇
预防医学   222篇
眼科学   32篇
药学   212篇
  14篇
中国医学   136篇
肿瘤学   89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20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68篇
  2020年   30篇
  2019年   46篇
  2018年   43篇
  2017年   23篇
  2016年   79篇
  2015年   28篇
  2014年   44篇
  2013年   56篇
  2012年   42篇
  2011年   73篇
  2010年   114篇
  2009年   81篇
  2008年   54篇
  2007年   39篇
  2006年   56篇
  2005年   45篇
  2004年   45篇
  2003年   37篇
  2002年   29篇
  2001年   498篇
  2000年   403篇
  1999年   232篇
  1998年   75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18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5篇
  1990年   24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15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10篇
  1985年   6篇
  1983年   8篇
  1982年   5篇
  1981年   8篇
  1980年   8篇
  1979年   7篇
  1978年   10篇
  1976年   6篇
  1975年   7篇
  1974年   6篇
  1972年   9篇
  1960年   7篇
  1957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61.
62.
63.
张磊  陈娜  王颖  翦凡  张在强  潘华 《武警医学》2021,32(12):1030-1032
 目的 探讨髂腰肌肌电图在诊断多发性肌炎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收集2018-01至2019-02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就诊并确诊为多发性肌炎的28例患者(多发性肌炎组)的临床资料,以及年龄、性别相匹配的健康人20名(对照组),就其髂腰肌、股四头肌、三角肌肌电图自发电位和小力收缩运动单位电位(motor unit action potential, MUAP)进行分析。结果 对照组髂腰肌未检测出自发电位,多发性肌炎组髂腰肌自发电位阳性率为57.14%(16/28),显著高于对照组(P<0.001);另外其MUAP波幅显著低于对照组[(424.20±82.41)μV vs. (593.93±65.49 )μV,P<0.001],MUAP时限也显著短于对照组[(9.73±2.05)vs. (11.26±0.42) ms,P<0.01]。在肌肉病患者中,股四头肌自发电位阳性率为35.71%(10/28),三角肌自发电位阳性率为25.00%(7/28),三角肌自发电位显著低于髂腰肌(P<0.05)。结论 髂腰肌在多发性肌炎患者中有明显的肌源性损害的表现,可为临床提供更加敏感、客观的诊断依据。  相似文献   
64.
目的:探讨糖尿病患者三叉神经-脑干-面神经传导通路功能状况,为发现亚临床颅神经及中枢神经系统病变提供客观依据.方法:运用瞬目反射技术,分别检测无颅神经及脑干病变的糖尿病患者67例,其中伴周围神经病变的39例,不伴周围神经病变的28例,同时,检测年龄、性别相匹配的健康对照组36例.糖尿病患者记录其最近一周内的糖化血红蛋白及检查当日早餐前的空腹血糖.结果:糖尿病不伴周围神经病变组与伴周围神经病变组与正常对照组的R1潜伏期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糖尿病两组间R1比较差异也有显著意义,R2潜伏期,R2、R3与R1潜伏期差值,三组间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意义.R1潜伏期与糖尿病病程呈正相关,与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血糖无相关性.结论:选择R1潜伏期改变,提示无症状糖尿病患者存在三叉神经-脑干-面神经传导通路亚临床病变.随糖尿病病程延长,这一通路受损进一步加重,还应防范因血脑屏障的破坏而出现中枢神经系统病变的可能.  相似文献   
65.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对缺血性卒中患者的疗效。方法收集2012年6月~2014年2月来我院诊治的缺血性卒中患者311例为研究对象,依据其来诊的顺序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两组均给予常规内科治疗,实验组加用阿托伐他汀治疗,治疗3个月后,观察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的临床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治疗后实验组的总胆固醇、甘油三酯及低密度脂蛋白明显低于对照组,而高密度脂蛋白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阿托伐他汀可以改善缺血性卒中患者血脂水平,提高缺血性卒中患者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66.
目的观察氧气葡萄糖剥夺(OGD)对原代培养的星形胶质细胞谷氨酸释放的影响,并探讨其释放机制。方法原代培养SD大鼠海马区星形胶质细胞,将其分为OGD组和对照组。OGD组的细胞置于不含糖和氧的培养基,37℃,950 mL/L N2和50 mL/L CO2,饱和湿度的培养环境下培养,而对照组细胞则正常培养。缺糖缺氧刺激时长分别为0、15、30、60、90、120 min,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测定细胞外液的谷氨酸浓度。分别选用连接子蛋白43(Cx43)特异性反义寡核苷酸(Cx43-ASODN)和Cx43半通道的阻断剂Gap26预处理星形胶质细胞,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测定细胞外液谷氨酸浓度,观察OGD对其谷氨酸释放的影响。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较,OGD刺激后,细胞外液谷氨酸浓度升高,并在刺激90 min后,达到峰值,为(5.00±0.30)nmol/mL,显著高于对照组的(2.36±0.15)nmol/mL(P0.05);而OGD条件下,Cx43-ASODN或Cx43半通道阻断剂均可抑制细胞外液谷氨酸浓度的升高,刺激90 min后,细胞外液谷氨酸浓度分别为(4.02±0.18)nmol/mL和(3.93±0.32)nmol/mL,显著低于单纯OGD刺激组(P0.05)。结论 OGD可以诱导星形胶质细胞通过Cx43半通道释放谷氨酸。  相似文献   
67.
68.
目的探讨绝经后骨质疏松椎体压缩骨折(osteoporotic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OVCF)与胰岛素抵抗(insulin resistance,IR)的相关性。方法 2014年10月—2017年10月重庆市巴南区中医院骨科、内分泌科和老年科收治绝经后骨质疏松症(postmenopausal osteoporosis,PO)患者158例,分为单纯骨质疏松组(88例)和骨质疏松合并IR组(70例)。收集患者一般信息,骨密度采用双能X线吸收仪(dual energyX-ray absorptiometry,DEXA)测定,分别以测定值(g/cm2)和T值表示;椎体压缩骨折以X线和MRI判断为新鲜骨折,IR指数(HOMA-IR)采用稳态模型评估公式计算。结果骨质疏松合并IR组骨密度测定值和T值低于单纯骨质疏松组[(0. 61±0. 14) g/cm2vs.(0. 69±0. 09) g/cm2,-(3. 24±0. 22) g/cm2vs.-(2. 84±0. 11) g/cm2],且OVCF的发生率明显增高(51. 43%vs. 18. 1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进一步在骨质疏松合并IR组行亚组分析发现,随着HOMA-IR值升高,OVCF的发生率也进一步升高,而骨密度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相关性分析表明HOMA-IR与OVCF发生率呈正相关(r=0. 415,P=0. 005),而与骨密度测定值呈负相关(r=-0. 315,P=0. 028),但与骨密度T值无明显相关性(r=0. 215,P=0. 184)。结论骨质疏松合并IR组的患者具有更高的骨折风险。IR可作为绝经后骨质疏松患者发生椎体骨折的危险因素,且与病情的严重程度密切相关,为今后临床预判绝经后女性发生OVCF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69.
β3肾上腺素能受体基因多态性与高血压病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中国人群β 3肾上腺素能受体 (β 3- AR)基因 Trp64Arg突变频率以及该突变对高血压病患者临床特征的影响.方法应用 PCR/RFLP技术检测 186例中国人 (健康体检者 58例,高血压病患者 128例 )的β 3- AR基因 Trp64Arg突变基因型,并比较两组的临床特征.结果 (1)高血压病组与对照组β 3- AR基因 Trp64Arg突变频率分别为 13.3%与 11.2% ,两者差异无显著性 (P >0.05).β 3- AR基因 Trp64Arg突变者的体重指数显著高于正常基因型 (P< 0.05). (2)突变与否间的临床特征差异无显著性 (P >0.05).结论β 3- AR基因突变杂合子型 (Trp/Arg)可能不是高血压病发生的决定因素.但 Trp/Arg杂合子与 Trp/Trp纯合子人群间体重指数差异有显著性 ,该基因变异被证实可能与肥胖等表现存在相关.  相似文献   
70.
目的探讨血液透析中发生失衡综合征的原因及预防护理措施。方法采用静脉给予高渗溶液,控制脱水速度,提高透析液钠浓度等预防透析中的失衡综合征。结果750例次血液透析中发生失衡综合征6例次(0.8%)。结论密切观察病情、合理用药、及时处理是预肪透析中失衡综合征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