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4篇
内科学   6篇
综合类   4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4 毫秒
11.
有研究显示,脑卒中后7d内便秘发生风险最高,11d内约有半数患者发生便秘[1].大便秘结时,排便用力过度可以增高颅内压,导致脑卒中加重,对脑卒中的预后与转归具有较大的影响[2],Robain等[3]研究也表明便秘可加重脑卒中患者脑部损害,降低患者的活动能力及生活质量.因此,应对急性脑卒中患者卒中后便秘发生的危险进行预测,及时采取护理干预.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国产纳他霉素滴眼剂对真菌性角膜炎的治疗作用,为其临床应用提供实验基础。方法:成年健康新西兰白兔30只,随机分为6组,真菌性角膜炎(FK)模型组、生理盐水组、纳他霉素滴眼剂赋形剂组、Natacyn组、纳他霉素组和正常对照组,每组10只兔眼。除正常对照组外其余各组角膜基质注射法建立真菌性角膜炎模型。各组动物于造模后第4、10、15和21天于裂隙灯下观察兔眼溃疡情况并评分,第10和21天观察兔眼治愈情况,并记录各组角膜发生新生血管、虹膜炎、前房积脓、斑翳等发生情况。结果:(1)第10、15和21天Natacyn组和纳他霉素组兔眼溃疡评分低于FK模型组(均P<0.001);纳他霉素组和Natacyn组差别无统计学意义。(2)Natacyn组和纳他霉素组较FK模型组兔眼治愈率升高(均P<0.001),而前2组治愈率差别无统计学意义。(3)纳他霉素和Natacyn组较FK模型组兔眼真菌性炎症并发症发生率低(均P<0.001),而前2组真菌性炎症合并症发生率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纳他霉素滴眼剂可降低真菌性角膜炎兔眼溃疡评分、提高治愈率、有效预防并发症。  相似文献   
13.
脑卒中后便秘发病率为30%~ 60%[1],国内研究显示,临床有40% ~ 65.38%的脑卒中急性期患者伴有便秘症状,尤以出血性卒中急性期两周内最为多见[2].便秘与脑卒中病势轻重呈正相关[3],病情越重,病程越长,出现便秘的概率就越高[4],主要表现为大便量太少、太硬、排除太困难[5].便秘患者用力排便可使颅内压增高,引发再次出血,加重脑卒中患者脑部损害,降低患者的活动能力[2],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并且对脑卒中的预后与转归有较大影响[6].本文针对脑卒中后便秘患者实施简单易行的饮食处方干预,观察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4.
15.
目的:观察国产替罗非班在急性ST段抬高心梗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前后应用对冠脉灌注及临床预后的影响,探讨不同应用时机对疗效影响的差异。方法:选择46例符合直接PCI的急性ST段抬高心梗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n=24)和对照组(n=22),比较两组PCI前后梗死相关动脉(IRA)的心肌梗死溶栓治疗(TIMI)血流分级及住院期问的临床预后。结果:治疗组在术后冠脉TIMI分级、心电图ST段回落、7d后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等方面显著优于对照组,肌钙蛋白Ⅰ(cTnI)峰值、住院天数、住院期间主要心血管事件(MACE)及死亡两组之间无差异。结论:对于急性ST段抬高心梗PCI前应用替罗非班可更有效的改善冠脉血流及临床预后,方法安全。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兔眼真菌性角膜炎(FK)动物模型的病理学改变。方法新西兰白兔15只(30只眼),随机分为模型组、生理盐水组和正常对照组,每组10只兔眼。采用角膜基质注射法建立茄病镰刀菌性角膜炎模型,接种后2 d角膜刮片行真菌培养;接种后1、2、6、8、14、20 d和30 d,对兔眼溃疡评分;接种后3、8、15、30 d于裂隙灯下观察兔眼病理变化并拍照;接种后30 d处死家兔,取角膜,HE染色,光镜下观察组织病理学改变,PAS染色观察角膜基质层间的真菌菌丝,电镜观察角膜超微结构改变。结果模型组角膜刮片真菌培养均可见典型真菌菌落生长;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在接种1、2、6、8、14、20 d和30 d后,角膜溃疡评分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模型组接种3、8、15、30 d后,分别可见角膜溃疡、穿孔、前房积脓、新生血管、角膜白斑等并发症。HE染色、PAS染色、电镜观察均显示模型组角膜感染样改变。生理盐水组和正常对照组未见明显病理改变。结论角膜基质注射法可以成功建立兔眼的真菌性角膜炎模型,出现典型的形态学改变。  相似文献   
17.
便秘是脑卒中患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主要表现为大便量太少、太硬、排除太困难[1].国外调查显示其发病率为30%~60%[2].国内研究显示,临床有40% ~ 65.38%的脑卒中急性期患者伴有便秘症状,尤以出血性卒中急性期2 w内最为多见[3].便秘与脑卒中病势轻重呈正相关[4],病情越重,病程越长,出现便秘的概率就越高[5].便秘给患者带来极大的痛苦.  相似文献   
18.
对原子荧光光谱法测定水产品中无机砷的前处理条件进行优化组合,选取80℃、5 h的样品浸提条件和10.0 g/L的还原剂浓度。结果表明,在该条件下,仪器具备较好的重复性和灵敏度,检出限为0.03μg/L,RSD为2.8%~3.1%。  相似文献   
19.
脑卒中后便秘是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主要表现为大便量太少、太硬、排除太困难。国外报道发病率为30%~60%,国内报道发病率为40%-65.38%,尤以出血性卒中急性期2周内最为多见。便秘与脑卒中病势轻重呈正相关,便秘给患者带来极大的痛苦。同时患者用力排便可使颅内压增高,引发再次出血加重卒中患者脑部损害,降低患者的活动能力,并对脑卒中的预后与转归产生影响怕。对脑卒中后便秘患者实施有效干预,寻求简便易行、效果佳的方法,为临床脑卒中后便秘患者的预防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20.
巴曲酶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巴曲酶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急诊科和神经内科住院的脑梗死患者90例,随机分为:①治疗组:治疗用巴曲酶.②特殊对照组:治疗用注射用纤溶酶.③常规对照组:治疗用维脑路通.于治疗前和治疗后第7天第14天进行欧洲脑卒中评分、脑CT扫描.结果:临床疗效ESS评分治疗组治疗前与治疗后7天、14天有明显差异(P<0.01);与常规对照组相比有显著差异(P<0.01).治疗组与特殊对照组相比无明显差异(P>0.01).在治疗组30例患者中有3例于14天~21天出现了再梗死.而特殊对照组和常规对照组均未出现再梗死病例.治疗组治疗后脑CT扫描梗塞灶体积明显小于治疗前,也明显小于常规对照组,与特殊对照组相比无显著差异.结论:巴曲酶能够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的预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是治疗急性脑梗死有效药物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