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0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10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4篇
临床医学   13篇
内科学   15篇
特种医学   4篇
外科学   4篇
综合类   78篇
预防医学   15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25篇
中国医学   89篇
肿瘤学   1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22篇
  2010年   20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18 毫秒
241.
<正>黄褐斑(Melasma)是一种发生于颜面部的色素代谢障碍性皮肤病,多见于中青年女性,是临床常见的皮肤病之一。由于现代生活压力的增加以及各种环境因素的改变,黄褐斑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根据Wood灯照射色素积聚的部位,临床上将黄褐斑分为三种组织学类型:表皮型、真皮型和混合型[1]。本病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可能与遗传、药物、紫外线辐射、内分泌、局部微生态、氧自由基等因素有关[2-3],这些因素会引起黑素细胞的生成  相似文献   
242.
佟丽  程兆忠  张莉 《山东医药》2006,46(34):1-2
目的观察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大鼠模型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MMP组织抑制剂(TIMP-1)表达,以及肺表面活性物质(PS)对其的影响。方法用香烟熏吸加气管内注入脂多糖法建立大鼠COPD模型,PS进行干预,观察其肺功能、肺组织病理学改变,免疫组化法检测肺MMP-9及TIMP-1表达;并设正常对照组。结果COPD组肺功能与对照组有明显统计学差异。COPD组MMP-9表达强阳性,TIMP-1轻度增多,二者比例失衡。PS干预后肺功能改善,组织损伤减轻,MMP-9阳性表达减弱,MMP-9、TIMP-1比例趋于平衡。结论PS对COPD有预防保护作用,可延缓其病情发展。  相似文献   
243.
急性肺栓塞合并深静脉血栓患者不同治疗方案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通过分析急性中危肺血栓栓塞症合并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不同治疗方案的治疗效果,探讨对该类人群合理的治疗方案.方法 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收集2006年1月至2011年5月于我院连续收治、临床疑诊肺栓塞并经CT肺动脉造影及心脏彩超、下肢血管超声或CT血管造影确诊为急性中危肺栓塞合并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的临床资科.根据治疗方案的不同分为单纯抗凝组和溶栓联合抗凝组.结果 73例急性中危肺栓塞合并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最主要的危险因素是外伤手术(50.7%),其次是下肢静脉曲张(35.6%);最常见的临床表现是呼吸困难(95.9%),最常见的体征是双下肢不对称肿胀(79.5%);治疗前两组患者年龄、性别及临床表现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D-二聚体及心超估测肺动脉收缩压(PASP)明显升高,动脉血氧分压(PaO2)明显下降(P<0.05),但两组之间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D-二聚体及PaO2较治疗前均有明显改善,但溶栓联合抗凝组PASP明显低于单纯抗凝组(P<0.05).所有患者治疗后未出现重要部位出血.结论 溶栓联合抗凝治疗能够明显改善患者肺动脉收缩压,进而改善患者右心功能和临床症状,疗效显著优于单纯抗凝治疗.  相似文献   
244.
作为我国科教兴国方针的实施措施之一,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2000年度科学基金经费在1999年度约10亿元的基础上又有较大幅度的增长,达到约13亿元人民币。今后两年还将有较大幅度的增加,到2002年科学基金经费将不少于20亿元人民币。我国科学家从事的基础研究工作将会得到更有力的支持。同时,“十五”期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还将在具体管理和项目评审办法方面进行新的改革和探索,积极支持和鼓励有我国特色和源头创新性的科学研究,以使我国科学研究的总体水平在21世纪初期能进一步缩小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在某些方面形成我国的特色和优势领…  相似文献   
245.
温病湿热证是中医急性热病中的一类具有特殊性规律的症侯群。为揭示湿热证的本质,我们对温病湿热证动物模型的造模方法进行了研究,并观察了自拟方剂清香散的治疗作用。材料与方法1 动物 Wistar 大鼠,雌雄兼用,体重180~220g,清洁级。由华南实验动物中心提供。2 药物清香散由香薷15g 地胆草15g 柴胡10g黄芩10g 石菖蒲9g 郁金9g 丹皮12g 白术10g 茯苓10g 等12味中药组成。粉碎过60目筛制成粉末状,常规煎煮,过滤,浓缩,灭菌,制成1.2g(生药)/ml。3 试剂及菌种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及丙二醛(MDA)  相似文献   
246.
目的 通过观察过山枫乙醇提取物对大鼠胶原诱导性关节炎模型的作用,探讨过山枫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疗效和免疫作用机制。方法 制作类风湿性关节炎大鼠模型,观察药物对其炎症、免疫系统等方面影响。结果 醇提大剂量组淋巴细胞增殖作用显著高于模型组。关节软骨内MMP-3、TIMP-1和MMP-3/TIMP-1模型组与正常组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结论 过山枫乙醇提取物具有抗炎、调节免疫的药理作用。  相似文献   
247.
丹参酮ⅡA磺酸钠注射液不良反应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丹参酮ⅡA磺酸钠(STS)注射液是目前临床广泛用于治疗心绞痛、心肌梗死及室性早搏等疾病的常用药。该药临床疗效好,不良反应发生极少。通过对该药不良反应病例的举例和讨论,得出发生极少数不良反应的原因可能是由于注射液制剂不稳定、易对周围组织造成刺激;本身成分促进溃疡发生;制剂质量不同,单体提纯不够;进入人体血液循环,有效成分发生理化改变。提出了该药临床应用注意事项,供广大医务人员参考。  相似文献   
248.
目的:探讨清热利湿法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综合因素造模(饮食加气候环境加致病生物因子)复制成温病湿热证动物模型,给予清热祛湿方药清香散,观察动物模型给药后的变化。结果:该模型无论从发病条件、病变脏腑,还是主要症状、体征均近似于中医湿热证型,造模后体温上升,小肠吸收功能明显下降,红细胞SOD活性下降,MDA 升高,肛门红肿,大便溏泄。经清香散治疗后,上述症状、体征及其他指标均得到明显改善。结论:清热利湿法治疗湿热证的机制可能与改善症状、体征,保护小肠吸收功能,抗机体氧化反应等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249.
目的:观察湿热痹片对灭活结核分枝杆菌(Mtb)诱导的佐剂性关节炎大鼠T细胞及细胞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采用热杀死结核分枝杆菌(H37RaMtb)免疫SD大鼠,以诱导佐剂性关节炎,用ELASA法检测大鼠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同时测定大鼠踝关节滑膜组织中IL-1β,IL-6,IL-10及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水平的变化。结果:与模型对照组比较,湿热痹组CD8+T细胞水平升高(P<0.05),CD4+/CD8+比值降低(P<0.05);促炎细胞因子TNF-α,IL-1β及IL-6水平下调(P<0.01),VEGF含量降低(P<0.01),同时抗炎因子IL-10水平上升(P<0.01)。结论:湿热痹片通过调节T细胞及细胞因子网络平衡而发挥对类风湿关节炎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250.
我国是全球糖尿病患者最多的国家,但糖尿病并非不可控,营养治疗是治疗方案的基础和关键,同时纠正不良生活方式,践行合理膳食和积极运动。作者对《成人糖尿病食养指南(2023年版)》其中的食物多样、能量适宜、主食定量、积极运动、清淡饮食、食养有道、规律进餐、自我管理等8个食养原则进行逐一解读,并针对食物多样性要求进行配餐建议等,旨在帮助基层医务人员掌握指南内容,从而更好地实践于临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