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2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43篇
内科学   12篇
综合类   6篇
预防医学   8篇
药学   19篇
中国医学   9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3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5篇
  1997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31.
Rh血型系统的抗原至今已发现40多个,但涉及临床的主要有D、C、c、E、e 5个抗原,其中以D抗原最为重要,是临床上引起新生儿溶血病、溶血性输血反应的最重要的血型抗原[1],具有很强的免疫原性.D抗原存在多种变异体,如部分D、弱D、D放散型、-D-型等.D抗原的表达强弱不一,其中以RhCcEe缺失型(-D-)的抗原性最强,而D放散型(Del)最弱,RhD常规定型技术多被误定为RhD阴性.  相似文献   
32.
目的:研究河北汉族终末期肾功能衰竭患者HLA-A、B位点基因多态性,寻找HLA-A、B位点与终末期肾功能衰竭相关基因。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序列特异性引物(PCR-SSP)分型方法对河北汉族490例终末期肾功能衰竭患者进行HLA-A、B位点基因分型,计算基因频率,利用Haldane相对危险度修正公式计算该基因与终末期肾功能衰竭发生的相对危险度,相对危险度与1的显著性检测利用Fisher精确P值法计算,为避免偶然性造成的显著性差异,乘以该位点所比较的抗原总数对P进行修正。结果:490例终末期肾功能衰竭患者中共检出HLA-A位点抗原15个,检出频率最高的等位基因为A*02(0.341155),其次是A*24(0.212161)、A*11(0.203201)、A*30(0.077001)、A*03(0.053136)、A*01(0.050996);HLA-B位点抗原35个,基因频率最高的为B*13(0.146657),其次是B*4002G(0.080303)、B*1501G(0.077001)、B*51(0.068252)、B*4001G(0.066078)、B*35(0.062825),以上12个基因为HLA-A、B位点常见等位基因(基因频率GF0.05)。患者组A*11、A*24、B*13的RR与1的显著性检测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且其RR均1,证明这3个基因与终末期肾功能衰竭的发生显著关联。结论:推测A*11、A*24、B*13是河北汉族终末期肾功能衰竭的易感基因。  相似文献   
33.
对于需要长期输血的患者,血小板输注无效(PTR)一直是临床上面临的主要问题。为更好的提供临床输血服务,人们一直在查找原因,寻求解决对策,并建立起了多种血小板配型方案。由于各种配型方法针对血小板抗原和抗体不同,血小板配型实验结果可能有差异,影响血小板的输注效果。为此,我们采用ELISA实验方法对PTR患者血样中血小板抗体进行了特异性分析,并对微量淋巴细胞毒实验(LCT)、简易致敏红细胞的血小板血清学技术(SEPSA)和单克隆抗体固相血小板抗体实验(MASPAT)三种实验方法进行比较,以确定各实验方法对血小板特异性抗体的反应性。  相似文献   
34.
异地报销血费是提升采供血机构服务能力、保障献血者免费用血权利的有效途径。我国从2012年9月份开始实行省内异地报销血费,目前各地市基本上是以手工方式进行异地返还血费。利用采供血网络数据及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进行网络直接报销是实现异地报销血费的最有效办  相似文献   
35.
目的研究HLA-DRB1基因和终末期肾衰竭的相关性,寻找终末期肾衰竭患者的易感基因。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序列特异性引物(PCR-SSP)分型方法对490例终末期肾功能衰竭患者进行HLA-DRB1分型,采用直接计数法计算基因频率,利用Haldane相对危险度修正公式计算该基因与疾病发生的相对危险度RR,通过乘以所比较的抗原总数对其进行修正。结果 490例终末期肾衰竭患者中共检出HLA-DRB1基因座等位基因13个,检出频率最高的等位基因为DRB1*15(0.167347),其次是DRB1*04(0.129592)、DRB1*12(0.126531)、DRB1*07(0.121429)、DRB1*09(0.088776),DRB1*11(0.088776),DRB1*14(0.082653),患者组DRB1*04、DRB1*12、DRB1*14基因与终末期肾衰竭的发生显著关联,DRB1*09对终末期肾衰竭的发生有保护作用。结论推测DRB1*04、DRB1*12、DRB1*14是河北汉族终末期肾衰竭的易感基因,而DRB1*09为保护基因。  相似文献   
36.
血小板输注作为由于血小板减少而引起的出血性疾病的支持疗法,在临床上被广泛应用。但由于血小板输注一般只考虑ABO同型,随着输血次数的增加,许多患者出现血小板输注无效。对于一些需长期输注血小板的患者,可能产生复杂抗体而出现血小板配型困难,影响血小板的应用,甚至危及患者的生命。为此,我们对12例疑难血小板配型患者的解决方案进行了HLA—I同基因输血探索,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7.
目的 了解石家庄市大学生献血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不合格率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2011年初筛合格的40257份大学生献血者血液标本中ALT活力,对ALT不合格大学生献血者进行随访,调查其影响因素.结果 40 257份大学生献血者中ALT不合格608名,不合格率较低(1.51%),与同期献血的其他献血人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男性不合格率高于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3季度ALT不合格率较高,与其他季度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献血次数的增加,ALT不合格率降低(x2=49.05,P<0.01).ALT不合格多为单项ALT活力增高,且97.9%为非病理性原因引起.结论 大学生献血者血中ALT不合格率低于其他人群献血者,应减少由非病理因素引起的ALT不合格而导致的血液报废率.  相似文献   
38.
目的 了解石家庄市无偿献血大学生感染指标检测情况.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对2012年9-11月石家庄市参加无偿献血的在校大学生进行乙型肝炎表面抗原、丙型肝炎病毒抗体、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抗体和梅毒螺旋体抗体(HBsAg、抗-HCV、抗-HIV和抗-TP)检测.结果 7882名无偿献血大学生HBsAg、抗-HCV、抗-HIV和抗-TP阳性率分别为0.51%、0.22%、0和0.14%,总阳性率为0.86%.HBsAg、抗-HCV和抗-TP阳性率明显低于其他献血人群(0.79%、0.44%和0.30%).结论 在校大学生是无偿献血的低危人群.  相似文献   
39.
目的 对2例标本B(A)血型进行鉴定.方法 运用血型血清学、PCR-序列特异性引物(sequence specific primer,SSP)基因定型和ABO基因第6及第7外显子直接测序的方法,对2例标本的B(A)血型和B(A)型等位基因进行检测.结果 2例标本血清学定型分别为A2B和AxB,PCR-SSP法初筛均为B/O基因型,DNA序列分析测定标本1基因型为B(A)02/O02型,标本2基因型为B(A) 02/O01型.结论 采用DNA序列分析法才能准确测定华北地区汉族人群中B(A)血型,PCR-SSP法可能引起差错.  相似文献   
40.
N-乙酰基转移酶(N-acetyltransferase,NAT)是一个二相代谢酶,催化乙酰基团从乙酰CoA转移到其作用底物芳香胺及杂环胺类物质上,在人体对芳香胺类致癌物质的活化和/或灭活以及某些药物的代谢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NAT的遗传多态性和组织特异性表达,加上环境因素与NAT基因之间的相互作用,共同决定着人类对不同肿瘤的易感性。正确理解NAT的遗传多态性和环境因素的关系,对于揭示肿瘤的发病原因,提高对肿瘤易感者的预测水平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