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6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7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12篇
综合类   13篇
药学   3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2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4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21.
目的 评价升降式牵引治疗颈椎骨折脱位的临床疗效价值.方法 选择颈椎骨折脱位病例50例,均采用升降式牵引床进行颅骨牵引或枕颌带头颅牵引治疗,包括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患者.根据患者在不同的体位状态(在O-90°之间,并保持脊柱在同一平面)下牵引,观察患者生活自理和护理情况.结果 50例病例中的31例颈椎骨折复位均满意,19例颈椎脱位病例17例脱位完全复位,颈椎生理弧度恢复满意;2例未能复位;复位后30例脊髓神经功能明显有改善,1O例脊髓神经功能无改善.2例四肢完全瘫病例出现肺部感染.所有病例均未出现褥疮和静脉栓塞并发症.上肢肌力Ⅲ级以上的病例可以自己进食、洗脸修面、刷牙漱口、看书看报、看电视等生活自理,增强了患者治疗的信心.护理难度明显降低.结论 升降式牵引改变了传统平卧位牵引的方式,明显减少了患者卧床所致的并发症发生,有利于护理和患者的康复.  相似文献   
22.
颈椎损伤的诊断与治疗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颈椎损伤的早期诊治.方法回顾性分析86例颈椎损伤病例.本组8例颌枕带牵引,78例颅骨牵引,15例早期手术,27例择期手术治疗.结果截瘫Frankel分组:A级36例,无改善、死亡1例;B级18例,改善至C级2例,D级3例,13例无改善;C级9例,均有1~2级改善.20例神经根损伤者均明显改善或痊愈.结论颈椎损伤快捷正确的早期诊治是降低致残率、死亡率的关键环节.  相似文献   
23.
目的 探讨经髂腹股沟入路重建钢板内固定治疗骨盆骨折的效果及护理体会.方法 对26例不稳定骨盆骨折患者行经髂腹股沟人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密切关注患者病情变化,采取护理干预.结果 术后随访0.5~5.0年,无明显并发症,手术治疗效果为优16例、良7例、可3例.所有患者经整体护理后,出现焦虑、恐惧、抑郁等心理的比例显著低于护理前.结论 经髂腹股沟人路重建钢板内固定治疗骨盆骨折,复位准确,牢固可靠,效果较好,有效的护理措施,能够挽救骨盆骨折患者生命,加快其生理功能的康复,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4.
目的了解下肢多发性骨折内固定治疗的意义.方法系统回顾1995~2002年间手术治疗的132例下肢多发性骨折,对283处骨折中239处行内固定治疗.分析了不同时间、不同内固定方法的利弊.结果132例中106例疗效优良,26例疗效差截肢l例,术后感染5例,畸形愈合4例,延迟或不愈合8例,关节僵硬或强直6例,内固定物断裂1例,去内固定后再骨折1例.结论下肢多发骨折早期有效的内固定治疗疗效明显并可减少全身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25.
关节镜辅助下有限内固定治疗胫骨平台骨折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探讨在关节镜辅助下复位有限内固定治疗胫骨平台骨折的手术方法及近期疗效。方法胫骨平台骨折58例,术前X线摄片、MRI扫描及三维CT重建,术中在关节镜辅助下首先治疗合并损伤,然后进行复位空心螺钉和克氏针等固定,最后C型臂X线机透视确认,术后坚持"早锻炼,晚负重"的原则。结果随访8~17个月,术后3~4个月骨折骨性愈合。按Rasmussen评分,54例为优良,4例为可,本组评分为(26±3)分,临床效果满意。结论在治疗SchatzkerⅠ~Ⅴ型胫骨平台骨折时,关节镜辅助下的有限切口结合有限固定手术,能够最大限度恢复关节面的解剖连续性,可同时修复半月板和交叉韧带等复合损伤。  相似文献   
26.
目的探讨磷酸钙骨水泥(CPC)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桡骨远端骨折的疗效。方法运用CPC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23例,平均年龄68岁。所有病例采用小切口切开复位,克氏针固定,注射CPC治疗。结果23例平均随访12个月,以Saito及Shibata为评分标准,所有患者最后随访的平均分值2.6分,结果为优。结论小切口切开复位结合CPC是治疗骨质疏松性桡骨远端骨折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27.
目的 分析近3年深圳龙岗工业性手外伤的流行病学特征,找出可能造成工业性手外伤的危险因素,并提出干预策略.方法 对2003~2006年,在我院住院的工业性手外伤病例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在1987例工业性手外伤病例中,外来工手外伤病例1 963例,占98.8%,男性占78.3%(1 556例).15~35岁组为主要发病年龄组(占86%),受伤的时段主要为上午11:00~12:00和下午16:00~17:00,受伤种类以挤压伤、切割伤、离断伤为主,制鞋业、五金业、印刷业为发生手外伤的主要行业.人为和设备因素为主要的致伤原因.结论 为提高干预效果,针对龙岗工业性手外伤的流行病学特点,建议采用工程干预、经济干预和教育干预"四管"齐下的综合干预策略.  相似文献   
28.
胸腰椎损伤合并截瘫的诊断与手术治疗(附16例报告)广东省深圳市龙岗区第二人民医院外二科(518116)何慕舜外伤性截瘫是脊柱骨折脱位的严重合并症。现将我院1987年5月~1994年5月收治的20例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现将几种手术方法作了初步比较,报告...  相似文献   
29.
目的 观察骨创伤治疗仪对骨折愈合过程中骨痂塑型的影响。方法 将68例骨折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4例,观察组在骨折处于骨痂改造塑型期应用药物治疗结合功能锻炼的同时加用骨创伤治疗仪治疗,而对照组不使用骨创伤治疗仪治疗,治疗后观察骨痂塑型情况。结果 观察组较对照组骨痂塑型时间明显缩短,其中观察组脊柱、股骨、胫骨、肱骨、尺挠比对照组分别缩短0.8,1.8,1.0,2.4,1.3周,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O.05)。结论 创伤治疗仪能促进骨痂改造塑型。  相似文献   
30.
胸腰椎骨折前路Kaneda及Z-plate内固定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目的 对比胸腰椎骨折前路减压 Z- plate及 Kaneda两种内固定方法的优缺点。方法  1994年 4月~2 0 0 2年 4月 ,对 6 3例 ,胸腰椎骨折分别采用 Kaneda及 Z- plate手术 ,并从内植物的生物力学结构 ,手术安装 ,内固定效果 ,并发症 ,手术时间等方面进行比较。结果 以 Z- plate的生物力学结构更合理 ,内固定牢固可靠 ,能充分撑开并维持伤椎中柱高度。内植物安装简便省时 ,手术时间较 K组缩短 1.1小时 ,并发症少。结论 Z- plate为胸腰椎骨折前路手术较理想的内固定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