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篇
  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3篇
特种医学   3篇
综合类   11篇
  2021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3篇
  2007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目的:探讨超声联合24 h动态血压监测(ABPM)评估老年高血压患者早期肾损害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102例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其中高血压合并早期肾损害55例为A组,高血压无早期肾损害47例为B组,健康体检老年人50例为C组。比较3组患者24 h动态血压、肾脏超声血流参数,并进行多元逐步回归分析和ROC曲线分析。结果:A组24 h平均收缩压(SBP)、24 h平均舒张压(DBP)、昼间平均SBP、昼间平均DBP、夜间平均SBP、夜间平均DBP、SBP负荷值、DBP负荷值均大于B组和C组(P<0.05)。A组SBP平滑指数、DBP平滑指数小于B组和C组(P<0.05)。A组SBP变异系数大于B组和C组(P<0.05)。A组中杓型血压百分率低于B组和C组(P<0.05),非杓型血压、反杓型血压百分率高于B组和C组(P<0.05)。A组肾段动脉、叶间动脉的超声血流阻力指数大于B组和C组(P<0.05)。回归分析中SBP平滑指数、SBP变异系数、非杓型血压、反杓型血压、肾段动脉阻力指数是高血压早期肾损害的独立影响因素。超声联合ABPM预测高血压早期肾损害的灵敏度为85.45%,特异度为90.72%,准确率为88.82%,与临床实际诊断的一致性较高(Kappa=0.759)。结论:超声联合ABPM预测高血压早期肾损害有重要价值,可根据肾脏超声血流阻力指数以及ABPM平滑指数与变异系数评估,非杓型血压、反杓型血压会增加早期肾损害的风险。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小鼠骨髓源性干细胞(bone marrow derived stem cells,BMSCs)在缺血再灌注(I/R)损伤肾脏内表达细胞角蛋白18(Cytokeratin 18,CK18)和蓖麻凝集素(Ricinus communis,RCA)的情况.方法制备BALB/c雌鼠肾脏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亚致死剂量60Co照射后通过尾静脉移植同系雄鼠骨髓细胞,于移植后不同时相点采用PCR检测受体鼠骨髓中Sry基因表达,免疫组化染色结合Y染色体荧光原位杂交(Y-FISH)观察受体肾脏中骨髓源性干细胞的分化情况.结果骨髓移植15 d后,PCR检测到受体鼠骨髓中有Sry基因表达;骨髓移植30 d后,连续切片免疫组化染色结合Y-FISH观察到受体鼠肾脏中存在Y /CK18 和Y /RCA 细胞.结论静脉移植的骨髓源性干细胞可迁移到I/R损伤肾脏,并在局部微环境诱导下表达肾小管上皮细胞的表型特征CK18和RCA.  相似文献   
13.
14.
尿激酶溶栓治疗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QT离散度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尿激酶溶栓治疗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QT离散度的影响。方法:对48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在发病6h内予以尿激酶溶栓治疗,比较AMI溶栓成功组与溶栓失败组治疗前后QT离散度(QTd)和QT离散度校正值(QTcd),比较各组溶栓前和溶栓治疗后7d内复杂室性心律失常(CVA)事件发生率。结果:AMI溶栓成功组治疗7d后QTd或QTcd较失败组显著减少(P<0.05),CVA事件的发生率显著低于溶栓失败组(P<0.05)。结论:尿激酶溶栓治疗可减小AMI患者的QTd或QTcd,减少CVA的发生,提高AMI患者的生存率。  相似文献   
15.
心率变异(HRV)是心脏节律变化-心律不齐的新描述,通常是指窦性心律在一定时间内周期性改变的现象。作为一项无创性、定量检测植物神经系统功能的手段,近年取得了许多新进展。 1 HRV的生理学基础 心血管活动受神经体液因素及自身因素的影响,心率是副交感神经系统与交感神经系统在窦房结水平相互作用的反映。正常人静息状态下,迷走神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静脉应用乙胺碘呋酮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快速性心律失常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对35例急性心肌梗死并发的快速性心房纤颤、室性心动过速和(或)心室颤动,首剂给予乙胺碘呋酮150mg,15min内缓慢注入,若心律失常控制不满意,间隔15min静脉追加150mg,随后以(0.5~1.0)mg/min静脉滴注维持,依病情逐渐减量,静脉应用同时加用口服乙胺碘呋酮200mg,3次/d,1w后改为200mg,2次/d,1w后减少为200mg,1次/d,维持至总疗程8w。结果:总有效率80%,静脉应用早期对PR、QRS、QTc间期均无影响。不良反应12.5%,用药期间无因乙胺碘呋酮导致或加重的心功能不全。结论:静脉应用乙胺碘呋酮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快速性心律失常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大鼠肾脏近曲小管细胞基侧膜钾离子通道生理学特性及其意义。方法 在体视显微镜直视下,从大鼠肾脏冠状切片中机械分离出肾小管,采用膜片钳单通道实验技术,探讨大鼠近曲小管基侧膜钾离子通道的生理学特性。结果 大鼠近曲小管细胞基侧膜上容易记录到一类低电导、有内向整流性的钾离子通道,该通道在多数膜片(81%)中自发性开放,无自发性开放的通道在压力增加时可被激活。在inside-out膜片,通道活动出现rn-down现象。通道开放时间常数分别为0.524ms与5.087ms,通道关闭的两个时间常数分别为1.029ms与16.500ms。结论 大鼠近曲小管细胞基侧膜广泛分布一类低电导的钾离子通道,具有牵张敏感性和化学敏感性双重特性,呈现两个开放状态与两个关闭状态的动力学特征。  相似文献   
18.
19.
2型糖尿病患者C反应蛋白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代静澜  古平  牟海刚 《四川医学》2010,31(5):654-655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2DM)患者C反应蛋白(CRP)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的相关性。方法以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反应动脉粥样硬化程度,对60例T2DM患者及58例健康对照组分别测定CRP与IMT,并对结果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T2DM组CRP及IMT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T2DM组IMT增厚者CRP高于无IMT增厚者(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CRP与IMT呈正相关(r=0.439,P〈0.05)。结论检测CRP与IMT对及早发现DM大血管病变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胸后位导联心电图(ECG),检查ST段抬高(STE)在急性心肌梗死(AMI)中出现的普遍性及治疗中的意义。方法 对260例确诊为AMI患行标准12导联和胸后导联检查。结果 27例(10.4%,27/260)出现胸后位导联STE,其中10例(3.8%,10/260)单独出现;胸后位导联STE在标准导联检查无STE(73例)中的检出率为13.7%(10/73);胸后位导联STE组年龄、心血管危险因素显高于无STE组(P<0.05);院内并发症发生率显高于配对对照组(P<0.05),更易出现左心功能不全和死亡。结论 胸后位导联STE在AMI中并不少见,对这类患进行适当治疗有助于改善临床预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