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1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篇
妇产科学   12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综合类   23篇
预防医学   16篇
药学   1篇
肿瘤学   8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21.
异位妊娠是一种常见的妇科急腹症,也是孕早期孕妇死亡的主要原因.目前异位妊娠的发病机制尚不明确,且在妊娠早期异位妊娠与宫内孕特别是宫内孕发育不良鉴别困难,同时异位妊娠早期检测指标缺乏特异性,这些因素均可导致患者病情延误或宫内妊娠不必要丢失.因此,深入研究异位妊娠的发病机制,寻找异位妊娠早期检测指标,可以为异位妊娠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22.
microRNA(miRNA)是一类长约22个核苷酸的非编码小RNA,转录后水平调节基因的表达,在个体发育,细胞的增殖、凋亡、分化中发挥重要的作用.近年来研究发现,DNA甲基化可能是妇科肿瘤中miRNA表达异常的调控机制,包括癌基因miRNA低甲基化活化和抑癌基因miRNA高甲基化失活,从而导致下游靶向基因表达异常,参与妇科肿瘤的发生发展.文章主要就miRNA的DNA甲基化在妇科肿瘤中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23.
目的:评价子宫颈电圈切除术(LEEP)在宫颈上皮内瘤变(CIN)诊治与管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实施LEEP治疗的79例CIN患者,对比其病理结果、术中出血、术后粘连等并发症的发生以及随访中病变的消长情况。结果:①79例CIN患者中25~36岁占54.43%;术中平均出血量为15.26ml;术后宫颈粘连、红线反应等并发症发生率为2.5%。②LEEP术后病理诊断升级5例占6.3%,术后标本仍有CIN存在18例占22.8%;LEEP组织标本不影响病理诊断,且具有弥补细胞学和阴道镜活检诊断治疗宫颈病变不足的优点。③治疗结局以病变的自然消退为主,占88.6%。结论:LEEP在宫颈上皮内瘤变的诊治与随访管理中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4.
目的评价院内课题的设立对医院科研发展所起到的作用。方法采用计量学方法,对1994--2009年北京妇产医院院内课题资助情况、受资助人情况、资助专业情况和产出成果情况进行分析。结果有39人次在院内课题的基础上获得局级以上课题,共获经费335.9万元。在国内核心期刊发表论文288篇,培养研究生61名,出版专著1部,获局级成果四项。结论医院的科研产出在院内课题的资助下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同时也反映出在院内课题资助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可行性建议。  相似文献   
25.
子宫肌瘤是育龄女性最常见的良性肿瘤。随着女性生育年龄的推迟,合并子宫肌瘤的妊娠患者逐渐增多。文献资料显示,妊娠期间子宫肌瘤大小的变化与孕期呈现非线性相关。产褥期间子宫肌瘤可明显减小至孕前状态。孕前子宫肌瘤的大小、BMI、产次、年龄在一定程度上能影响妊娠期间子宫肌瘤的大小变化,而哺乳及产后月经复潮时间对妊娠期间子宫肌瘤的大小变化无影响。雌激素、孕激素、β-h CG在妊娠期间子宫肌瘤的大小变化中均起到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26.
近年来 ,由于剖宫产率的不断上升 ,由剖宫产所致的子宫切口缺血或感染引起的组织坏死 ,缝合线脱落、切口裂开而致的产褥晚期大出血屡见报导 ,现将我院近期收治的 2例 ,报道如下。1 病例介绍患者 1,37岁 ,因剖宫产术后 83天 ,阴道反复大出血3次于 1998年 6月 30日 ,以“剖宫产晚期出血、子宫切口愈合不良待排除 ,失血性贫血”急诊收入院。患者于 1998年 4月 7日因“产程停滞”行剖宫产 ,手术顺利 ,术后 5天出院 ,术后 6~ 10天 ,曾有发热 ,体温持续 37 6℃~38 5℃之间 ,恶露增多 ,血性 ,无明显腹痛 ,自服消炎药对症治疗。术后第 4 0天 ,无…  相似文献   
27.
目的通过乙酰普鲁兰纳米粒子对人绒毛膜癌细胞(BeWo b30)的细胞毒性以及细胞摄取研究,为普鲁兰基纳米药物跨胎盘屏障机制及妊娠期用药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透析法制备异硫氰酸荧光素标记的乙酰普鲁兰纳米粒子(fluorescein isothiocyanate labelled pullulan acetate nanoparticles,PA-FITC NPs),分别利用激光粒度分析仪、扫描电镜、透射电镜考察乙酰普鲁兰纳米粒子粒径、Zeta电位、形貌及结构;用细胞计数试剂盒-8(cell counting kit-8,CCK-8)检测细胞生长曲线,考察不同浓度纳米粒子(0.4~2.0 mg/m L)对BeWo b30细胞的细胞毒性;考察纳米粒子浓度、孵育时间、孵育温度对BeWo b30细胞摄取纳米粒子的影响。结果 PA-FITC纳米粒子水合直径为(348.0±114.3)nm,Zeta电位为(-26.0±5.1)m V,呈表面光滑、内部结构规整的球形。PA-FITC纳米粒子在0.4~2.0 mg/m L浓度范围内细胞存活率为95.0%~1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eWo b30细胞摄取实验表明:细胞吞噬纳米粒子的量随着PA-FITC NPs的浓度升高和孵育时间延长而增大;当孵育温度从37℃降低至4℃,PA-FITC NPs的细胞摄取量显著降低(P<0.05)。结论乙酰普鲁兰纳米粒子呈球形,对BeWo b30细胞无明显细胞毒性;BeWo b30细胞摄取PA-FITC纳米粒子与纳米粒子浓度、孵育时间和孵育温度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28.
子宫肌瘤是女性最常见的盆腔良性肿瘤,随着女性生育年龄的推迟,有生育要求的肌瘤患者逐渐增多。带瘤妊娠会引起一系列产科并发症[1,2],而子宫肌瘤剔除术后形成的子宫瘢痕是妊娠、分娩期发生子宫破裂的潜在隐患。目前关于肌瘤剔除术后妊娠发生子宫破裂的报道多为发生完全性子宫破裂的个案病例,而不完全性子宫破裂是发生子宫破裂的前期表现,其发病情况少有相关报道。本研究对我院2005年1月至2013年1月行肌瘤剔除术后妊娠发生不完全性子宫破裂的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总结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9.
目的 探讨宫颈细胞学非典型鳞状上皮细胞(ASCUS)的临床意义及处理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2010年12月因宫颈细胞学ASCUS在北京市海淀区妇幼保健院阴道镜门诊进行诊治的1 354例患者组织病理结果 、高危型HPV-DNA检测和随访情况.结果 ①宫颈细胞学ASCUS就诊的患者占阴道镜门诊总数的60.6...  相似文献   
30.
子宫肌瘤是女性最常见的盆腔良性肿瘤.随着女性生育年龄的推迟,未生育的合并子宫肌瘤的患者逐渐增多.带瘤妊娠能降低妊娠率、增加产科并发症发生率.然而,子宫肌瘤剔除术形成的盆腔粘连及子宫疤痕对随后的妊娠和分娩都有负面影响.故而,对于未生育的子宫肌瘤患者建议其带瘤妊娠还是剔除子宫肌瘤后妊娠,以及以何种手术方式剔除子宫肌瘤一直是临床的难题.本文对子宫肌瘤剔除术对术后妊娠的影响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