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2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18篇
内科学   8篇
神经病学   3篇
特种医学   5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6篇
预防医学   4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8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目的:探讨基于磁共振小肠造影对比增强序列的影像组学分析对小肠克罗恩病活动性炎症的诊断效能。方法:回顾性分析了82例末端回肠受累克罗恩病患者的磁共振小肠造影及临床资料,患者以磁共振活动指数(MaRIA)为参照标准分为无-轻度活动组和中-重度活动组,使用ITK-SNAP对磁共振小肠造影延迟增强图像上的感兴趣区进行勾画,运用PyRadiomics软件对感兴趣区进行特征提取,之后使用FeAture Explorer Pro将提取的特征按7:3比例随机分为训练集和测试集(训练集58例,31/27=阳性/阴性;测试集24例,13/11=阳性/阴性),并进行特征降维及建模。将建立的影像组学模型应用到测试集中进行验证。最后采用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评估影像组学模型对克罗恩病活动性炎症的诊断效能。结果:从磁共振小肠造影延迟增强图像中共提取出374个特征,经过特征降维、筛选后,最终3个特征被纳入到影像组学模型中,克罗恩病活动性炎症影像组学模型为:1.248×wavelet-HLL_firstorder_Kurtosis+0.717×wavelet-LLL_first order_90Percentile+1....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接受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geneic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 allo-SCT)后出现晚发重症肺炎(late-onset severe pneumonia, LOSP)患者的药物治疗情况与肺炎预后转归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21年8月在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接受allo-SCT后出现LOSP的82例患者的治疗药物启用时间, 尤其是抗病毒药物和激素类药物的启用时间与肺炎预后转归的关系。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χ2检验进行单因素分析, Logistic回归进行多因素分析; χ2检验若涉及多组(n>2), 其检验水准采用Bonferroni校正。结果: 在82例患者中, LOSP的中位发病时间为移植后220 d(93~813 d), 患者60 d的生存率为58.5%(48/82), 其中好转患者对应的中位好转时间为18 d(7~44 d), 死亡患者的中位死亡时间为22 d(2~53 d)。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 抗病毒药物启用距离LOSP发病的时间(<10 d vs. ≥10 d, P=0.012)和激素启用距离抗病毒药物的时间(<10 d vs. ≥10 d, P=0.027)是影响LOSP患者60 d生存情况的因素。根据上述多因素分析结果进一步将患者分为4组: A组(抗病毒<10 d且激素≥10 d)、B组(抗病毒<10 d且激素<10 d)、C组(抗病毒≥10 d且激素≥10 d)和D组(抗病毒≥10 d且激素<10 d), 其60 d生存率分别为91.7%、56.8%、50.0%和21.4%。结论: 在接受allo-SCT后出现LOSP的患者中, 抗病毒药物及激素类药物的启用时间与肺炎预后相关, 早期加用抗病毒药物且在其后晚加用激素类药物的患者生存率最高, 提示对于病因不明确的LOSP患者需高度怀疑病毒感染继发过度免疫反应的可能。  相似文献   
13.
目的 了解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后晚发重症肺炎的临床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3月至2013年1月在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接受allo-HSCT后发生晚发重症肺炎患者的临床特点.结果 在行allo-HSCT的1538例患者中共有20例发生晚发重症肺炎,发生率为1.3%,其中同胞人类白细胞抗原(HLA)全相合移植17例(85%),半相合移植3例(15%).重症肺炎发生中位时间为移植后第227(150 ~ 690)天.14例(70%)发病时动脉氧分压低于60mmHg(1 mmHg=0.133 kPa).所有患者首发表现为胸部影像学异常,其中18例(90%)为双侧渗出性病变.全部患者发生重症肺炎时无活动性移植物抗宿主病表现.18例经验性或针对培养阳性病原的特异性抗细菌、真菌感染治疗无效.8例获得病原学证据.因呼吸衰竭治疗无效或死亡11例,治疗有效9例.6例接受供者淋巴细胞输注(DLI),输注后低氧血症及影像学改善4例,其中存活3例.结论 移植后晚发重症肺炎进展迅速,预后差.DLI可能成为提高晚发重症肺炎存活率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4.
于谦 《糖尿病之友》2009,(12):73-73
现代糖尿病的治疗理念中,需要做到心理与教育、饮食、运动、药物和监测齐头并进,有复杂性、困难性、长期性,患者一定要学会用药、监测血糖、调配饮食等知识,多学习糖尿病知识,不做“糖盲”。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利用3D分割产生不同大小输尿管结石估计值来预测输尿管结石自发排出的能力,并研究人工测量的多变性对预测结石排出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了391例行非增强CT(NECT)检查的病人的输尿管结石。将3D分割大小估计值与3名放射科医师的测量值的平均值进行比较。进行受试者操作特征(ROC)分析以评价对每次估计值自发排出的预测。比较上段输尿管结石与下段输尿管结石之间手动估计的预测通过概率的差异。结果测量的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88~0.90。对于宽度的测量,自动3D算法和手动测量95%CI为(0.2±1.4)mm。手动骨窗测量结果显示,在输尿管上段和下段结石自发排出的概度为44%和6%,阅片者间差异超过20个百分点。结论所有自动3D算法尺寸估计均能独立预测结石自发排出,其与3位放射科医师的手动线性测量的平均值具有相似的高精度。对上段输尿管结石的手动大小估计显示了不同阅片者对于预测结石自发排出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6.
于谦 《家庭保健》2014,(1):14-14
玩鸟的过程实际上是个学艺的过程,你必须塌下心来交朋友,虚心地向人请教驯鸟的方法。这其中也有很多类似于相声学艺过程中遇到的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经验,需要你感悟体会,细心观察。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多参数流式细胞术(MFC)与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技术(RQ-PCR)两种方法检测费城染色体阳性(Ph+)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B-ALL)患者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前微小残留病(MRD)的预后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7月至2018年2月在北京大学血液病研究所接受allo-HSCT的280例Ph+B-ALL患者,同时用MFC和RQ-PCR法(检测BCR-ABL融合基因表达)检测移植前MRD。结果RQ-PCR与MFC检测MRD具有相关性(rs=0.435,P<0.001)。MFC、RQ-PCR法检测移植前MRD的阳性率分别为25.7%(72/280)、60.7%(170/280)。移植前MFC-MRD阳性组患者移植后白血病3年累积复发率(CIR)明显高于MFC-MRD阴性组(23.6%对8.6%,P<0.001)。RQ-PCR检测BCR/ABL融合基因阳性组(RQ-PCR MRD阳性组)的3年CIR、非复发死亡(NRM)、无白血病生存(LFS)、总生存(OS)与BCR/ABL融合基因阴性组(RQ-PCR MRD阴性组)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移植前RQ-PCR MRD≥1%组比<1%组具有更高的3年CIR(23.1%对11.4%,P=0.032)、更低的LFS率(53.8%对74.4%,P=0.015)与OS率(57.7%对79.1%,P=0.009)。多因素分析显示,移植前MFC-MRD阳性是影响移植后CIR的危险因素(HR=2.488,95%CI 1.216~5.088,P=0.013),移植前RQ-PCR MRD≥1%是影响LFS(HR=2.272,95%CI 1.225~4.215,P<0.001)、OS(HR=2.472,95%CI 1.289~4.739,P=0.006)的危险因素。MFC检测MRD预测复发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PPV)、阴性预测值(NPV)分别为48.50%、77.56%、23.62%、87.16%。以RQ-PCR MRD≥1%预测复发的敏感性、特异性、PPV、NPV分别为23.00%、88.59%、17.15%、91.84%。移植前MFC-MRD阳性或RQ-PCR MRD≥1%二者任一成立为指标预测移植后复发的敏感性、特异性、PPV、NPV分别为54.29%、73.88%、45.70%、91.87%。结论MFC和RQ-PCR法检测移植前MRD水平均可预测Ph+B-ALL患者移植预后。移植前MFC-MRD阳性是移植后复发的危险因素。联合使用两种方法(移植前MFC-MRD阳性状态或RQ-PCR MRD≥1%成立)可提高预测移植后复发的敏感性、阳性预测值与阴性预测值,有助于更好筛选出高危患者。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估二次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二次移植)治疗移植后复发恶性血液病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纳入1998年3月至2020年12月于北京大学血液病研究所行二次移植的70例恶性血液病患者, 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全部70例患者中男49例, 女21例, 二次移植时中位年龄为31.5(3~61)岁;其中急性髓系白血病(AML)31例,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23例,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及其他16例;30例患者在二次移植时更换供者, 40例未更换供者。首次移植后中位复发时间为245.5(26~2 905)d。1例患者二次移植后原发病持续未缓解未获得粒细胞植入, 其余69例患者均获得粒细胞植入。62例(88.6%)患者获得血小板植入, 更换供者组、未更换供者组血小板植入率分别为(93.1±4.7)%、(86.0±5.7)%(P=0.636)。更换供者组、未更换供者组二次移植后巨细胞病毒(CMV)感染发生率分别为(64.0±10.3)%、(37.0±7.8)%(P=0.053), Ⅱ~Ⅳ度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发生率分别为(19.4±7.9)%、(31.3±7.5)...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应用二次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移植后复发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9年10月-2010年3月在北京大学血液病研究所接受二次造血干细胞移植作为挽救治疗的25例移植后复发患者的资料.除1例移植前未达缓解状态的患者外,其余24例患者在第1次移植后的中位8.8(1~55)个月出现复发,经过中位3(0.3~20)个月的治疗,接受了二次移植.2次移植中位间隔10.6(0.6~59.0)个月.结果 25例患者预处理方案主要为含全身放疗(TBI)或改良的BUCY(马利兰+环磷酰胺)方案.全部患者达到白细胞植活标准,并生存超过30 d,有3例患者发生肝窦阻塞综合征,放射性皮炎以及急性心肌梗死等严重预处理相关毒性,但经治疗后均恢复.截至2011年1月,经过中位9.1(2.0~131.1)个月的随访,8例患者生存,总的生存率为30.9%.12例患者复发,复发率55.7%,复发中位时间是二次移植后的4.4(1.0~8.5)个月.7例患者因移植相关合并症死亡,非复发病死率35.1%.单因素分析发现患者二次移植时是否缓解与生存期有显著关联(P=0.009).结论 适度降低强度的预处理方案可以使二次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安全地应用于移植后复发的患者,保证移植物的植入,非复发病死率亦在可接受范围内.  相似文献   
20.
通过Meta分析探究太极拳训练对在校大学生抑郁情绪的改善效果及相关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