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4篇
内科学   8篇
综合类   4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3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12.
目的:探讨新活素对心肺复苏(CPR)后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及血清IL-6的影响。方法:将96例呼吸心跳骤停心肺复苏成功后发生心力衰竭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给予临床常规心力衰竭治疗,而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同时给予静脉滴注新活素治疗。比较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心功能指标和血清IL-6水平。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91.6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2.92%(χ~2=6.14,P=0.03);治疗后,观察组的CO、CI、SV及LVEF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血清IL-6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t=12.18,P0.01)。结论:心肺复苏后心力衰竭患者应用新活素,可降低血清IL-6水平,对改善心脏结构及功能疗效显著,可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3.
摘要:目的 探讨住院老年精神障碍患者衰弱现状及对跌倒的影响,为临床护理工作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整群抽样法,选取2019年6月在上海市浦东新区精神卫生中心六病区住院的70例老年患者,采用一般资料调查、人体学指标测定、FRAIL量表进行调查。随访52周,分析衰弱对跌倒事件的影响。结果 调查对象中衰弱、衰弱前期、无衰弱的发生率分别为18.57%、55.71%、25.71%。单因素分析显示,与无衰弱、衰弱前期者相比,衰弱期老年患者的BMI更低、年龄更大,有统计学差异(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FRAIL分值越大(OR=3.14,P =0.03)跌倒发生风险越大。结论 住院老年精神障碍患者衰弱发生率较高,且衰弱是跌倒的危险因素,提示医务人员要加强对住院老年精神障碍患者衰弱的筛查,并给予相应干预措施,以预防跌倒等不良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心肌与血管再生的中西医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动物实验和初步人体临床试验研究表明,经冠状动脉灌注或心肌直接注射自体干细胞或祖细胞能减轻心肌的疤痕形成和纤维化,增加心肌新生血管的形成达到增加心肌血流量.一些中药也可通过刺激心肌缺血区各种血管生成因子和旁分泌达到促进血管生长的目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检测血清B型钠尿肽( BNP)在心脏骤停心肺复苏( CPR)成功患者早期升高水平及不同时间的水平变化,并探讨其与近期预后的关系。方法分别检测60例CPR患者在CPR后即刻、3 h和12~24 h的血清BNP水平,并检测CPR后3 h时左心室射血分数( LVEF)。根据血清BNP升高时间分为三组, A组:CPR后即刻、3 h、12~24 h血清BNP水平一直<200 pg/mL;B组:CPR后3 h和12~24 h BNP水平持续升高,且一直>200 pg/mL;C组: CPR后3 h 和12~24 h BNP水平持续升高,但12~24 h较3 h时降低。随访三组患者6个月后的死亡情况。结果 Spearman秩相关分析显示,CPR后3 h血清 BNP水平与LVEF呈负相关,CPR后3 h血清BNP水平高表达组6个月无病生存时间低于BNP低表达组。随访6个月,B组患者的死亡情况明显高于A组与C组;C组患者死亡情况稍高于A组。结论 CPR过程中血清BNP可在心室早期激活,并且呈动态变化,这对机体是一种保护性反应。但是,如果CPR患者血清BNP大量持续表达,提示CPR患者出现心功能不全,预后不良。 CPR后早期血清BNP水平及变化趋势可有效预测患者心功能及近期临床预后。临床上为了改善CPR患者近期预后,治疗上应积极改善心功能不全,提高心排出量,改善重要脏器的血液灌注。  相似文献   
16.
17.
肝脏外伤是腹部外伤中仅次于脾外伤的常见病,虽然大多数肝脏外伤可通过术前各种辅助检查获得诊断,但仍有一定的漏诊,同时,约9%~19%的患者术中证实遭受了不必要的剖腹探查手术[1]。即在肝外伤进行不必要的剖腹探查和延误手术时机之间很难掌握手术指征。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吸烟状态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发病6h内血清IL-1、hs-CRP、TNF-α和IL-10表达水平的影响.方法 采用双抗体夹心ABC-ELISA法测定IL-1、IL-10,放射免疫分析测定TNF-α,速率散热比浊法测定hs-CRP,3组均数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采用q检验对组间进行两两比较,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结果 方差分析结果显示,3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q检验进一步显示,3组IL-1、hs-CRP、TNF-α和IL-10两两之间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吸烟AMI组患者血清中IL-1、hs-CRP、TNF-α和IL-10表达水平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吸烟AMI组患者血清中IL-1、hs-CRP、TNF-α和IL-10表达水平高于不吸烟组和正常对照组.结论 吸烟可上调AMI患者血清IL-1、hs-CRP、TNF-α和IL-10表达水平.  相似文献   
19.
于海侠  徐峰  陶斯阳 《山东医药》2011,51(25):67-68
目的探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妊娠相关血浆蛋白-A(PAPP-A)水平与其冠脉病变程度的关系。方法选择ACS患者93例,其中急性心肌梗死(AMI)40例(AMI组),不稳定型心绞痛(UAP)30例(UAP组),稳定型心绞痛(SAP)23例(SAP组)。采用ELISA法检测各组血清PAPP-A,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清脑利钠肽(BNP)、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并与21例健康者(对照组)进行比较。ACS患者行冠脉造影检查。结果 AMI组、UAP组发病12 h内PAPP-A、BNP、hs-CRP均高于SAP组、对照组(P均〈0.01);AMI组、UAP组PAPP-A与BNP、hs-CRP呈正相关(r分别为0.71、0.74,P均〈0.01)。冠脉单支、双支、三支病变患者的PAPP-A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ACS患者血清PAPP-A、BNP、hs-CRP均明显升高,其均可作为评价ACS患者不稳定斑块的敏感性指标。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心脏骤停给予心肺复苏(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 CPR)成功患者血清可溶性ST2(soluble ST2, sST2)、氨基末端—B型钠尿肽(NT-proBNP)在不同时间水平的变化与近期预后的关系。 方法 选择160 例CPR患者,采用 ELISA 法检测患者CPR后即刻、24h、48-72h的血清sST2水平,根据血清sST2升高时间分为3组,A组(sST2低水平组):CPR后即刻、24h、48-72h血清sST2水平一直小于200ug/L, B组(sST2高水平组):CPR后24h、48-72h血清sST2水平持续升高,且一直大于200ug/L;C组(sST2升高下降组): CPR后24h、48-72h sST2水平持续升高,但48-72h较24h时降低。同时检测每个时间点血清NT-proBNP的水平。三组患者分别随访CPR后6个月死亡情况。 结果 sST2和NT-proBNP具有交互作用(P<0.05)。sST2高表达组(>200ug/L)、NT-proBNP高表达组(>400pg/ml)患者死亡率均高于sST2、NT-proBNP低表达组(P <0 .05)。生存分析结果显示,A组患者6个月生存率高于B组(χ2 = 13.476 P = 0.001),A组和C组6个月生存率无差异(χ2 = 2.385 P = 0.086),B组6个月生存率较C组生存率低(χ2 = 7.347 P = 0.008)。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