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6篇
  免费   5篇
儿科学   3篇
口腔科学   16篇
临床医学   13篇
内科学   5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6篇
综合类   71篇
预防医学   33篇
药学   21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26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27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4篇
  1994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81.
非隶属附属医院的教学工作是高校后期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医学生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重要环节.通过端正办学指导思想,加大教学投入,强化教学管理,深化教学改革,突出办学特色,为推进我院医教研工作协调发展探索出一条新路.  相似文献   
82.
先天性梅毒 (congenitalsyphilis ,CS)又称胎传梅毒 ,是梅毒螺旋体通过胎盘所致的胎儿先天感染 ,常为全身受累。发病可出现于新生儿期、婴儿期和儿童期。近几年来其发病有逐年增多的趋势 ,严重影响出生质量 ,给社会及家庭造成极大危害。我院近年收治CS患儿 2例 ,现报道如下。1 病例介绍例 1 女 ,生后 32d。因周身皮肤黄染 2 5d于 2 0 0 0年 9月 10日入院。第一胎第一产 ,足月妊娠顺产 ,出生体重3 2 0 0g。生后 10d出现淡红色斑丘疹 ,呈圆形 ,见于四肢、会阴部及面部 ,高出皮面 ,大小不等 ,部分呈出血性 ,按“皮…  相似文献   
83.
84.
临床实习是整个在校教育的最后阶段,是学生向医生这一角色转变过程中的重要时期,也是培养合格的临床医生和高级医学人才的关键环节。加强医学实习生培训,意义重大。本文结合我院的具体做法,谈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85.
骨化灶游离前移治疗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   总被引:22,自引:10,他引:12  
目的应用改良前路减压术治疗颈椎后纵韧带骨化,并分析其疗效。方法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42例134个骨化节段,其中连续型35例122个节段,跳跃型4例9个节段,局限型3例3个节段。术前CT检查骨化灶厚度指数(O-Index)为12.4%~78.8%,平均43.2%。手术经颈前路于椎体开槽,深至椎体后缘时用微型磨钻向骨化灶边缘游离。处理与硬膜严重粘连不宜切除的骨化灶时,可用丝线缝穿骨化灶一侧残余的后纵韧带或骨化灶周围的纤维组织,轻轻提起系在植骨块或颈长肌上,使骨化灶完全缩入骨槽内;对体积较小、与硬膜粘连轻的骨化灶予以切除。结果全部病例随访1年6个月~8年,平均3年8个月。按JOA标准评估神经功能,术前轻度神经功能障碍(13~16分)28例,术后平均改善率74%;中度(8~12分)11例,术后改善率75%;重度(< 7分)3例,术后改善率78%。CT显示42例84个节段骨化灶前移至骨槽内,椎管内径恢复正常。术中神经症状一过性加重2例,脑脊液漏12例,术后骨化灶残留6例9节段,无术后死亡及瘫痪加重病例。结论应用骨化灶游离前移治疗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相对安全,减压彻底,可减少脊髓损伤并发症发生,使神经功能获得最大程度恢复,对于骨化灶厚度指数在80%以下者均可考虑行前路减压。  相似文献   
86.
于泉  王志敏  杨丽华  吕华 《当代医学》2009,15(21):31-31
随着临床教学方法的不断改进与探索,运用临床病案进行辅助教学已成为众多医学高等院校临床课教学的手段之一。该教学模式有利于强化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分析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及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大大提高了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这种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的教学模式,主要可以应用在:  相似文献   
87.
88.
辽宁省肾综合征出血热沙鼠肾及地鼠肾细胞灭活疫苗接种反应观察傅荣华,赵铁镪,王英军,石英,赵国辉,任昌明,赵红,于泉福,戈文瑞,刘宝为了给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疫苗的推广应用提供科学依据,在本省姬、家鼠型疫区分别接种Ⅰ、Ⅱ型灭活疫苗各5000人份,...  相似文献   
89.
腰椎间盘突出症保守治疗   总被引:26,自引:1,他引:25  
于泉  潘志军 《中国骨伤》2003,16(4):253-254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骨科的常见病和多发病,是腰腿痛最常见的病因。本文就目前应用保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机制作一探讨。1 腰间盘突出症的病因 一般认为腰椎间盘突出症是在椎间盘退变的基础上发生的,外伤为其发病的原因。20岁以后,椎间盘即开始退变,髓核含水量逐渐减少,椎间盘的弹性和抗负荷能力也随之减退。在外力作用下,已变性的髓核组织由纤维环薄弱处或破裂处突出。纤维环损伤本身可引起腰痛,而突出物压迫神经根或马尾神经,引起放射痛,故有腰痛、放射性下肢痛以及神经功能损害的症状和体征。2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疼痛机制 有关疼痛的机制,众说纷坛,目前主要的理论有:①机械压迫学说;②化学性神经根炎学说:髓核的蛋白多糖和β-蛋白对神经根有强烈的化学刺激性;③椎间盘自身免疫学说:椎间盘髓核组织是体内最大的、无血管的、封闭的结构组织,髓核突出,髓核中的多糖蛋白和β-蛋白成为抗原,产生免疫反应。在Satoh等的临床对照实验中发现,在突出间盘组织中通  相似文献   
9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