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9篇
  免费   20篇
  国内免费   2篇
耳鼻咽喉   2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15篇
内科学   5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36篇
外科学   4篇
综合类   33篇
预防医学   7篇
药学   2篇
肿瘤学   4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4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1.
目的:探讨320排CT低心率患者单心跳冠状动脉血管成像的图像质量及辐射剂量.方法:将241例临床可疑或确诊冠状动脉疾病的患者分为三组:A组122例,心率<65bpm;B组62例,65≤心率<80bpm;C组57例,心率≥80bpm.扫描完成后选用最佳的时相,对冠状动脉进行容积重组(VR)、多平面重组(MPR)、曲面重组(CPR).按照4分法将图像质量分类并统计分析,用卡方检验比较冠状动脉血管段的优良率、可评价比例的差异;记录各组的辐射剂量,用秩和检验比较辐射剂量的差异.结果:A、B、C三组冠状动脉血管段优良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87.46,P<0.05),可评价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 =3.99,P>0.05).所有病例共有5段冠状动脉不可评价.A、B、C三组的平均辐射剂量分别为(3.79±2.32) mSv、(11.60±5.05)mSv、(16.52±6.36) mSv,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149.11,P<0.05).A组与B组、A组与C组、B组与C组辐射剂量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值分别为-11.39、-8.47、-4.32,P值均<0.017).结论:320排CT冠状动脉成像对于心率<65bpm的患者可提供高质量的图像,且显著降低辐射剂量.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评价增强高场MRI动态对比增强扫描诊断垂体微腺瘤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85例经手术或临床证实的垂体微腺瘤的MR影像资料.所有病例均行SE序列T1加权T2加权扫描、动态增强扫描及延迟增强扫描.结果 常规T1WI扫描垂体异常信号显示12例,检出率(12/85)14.1%;T2WI显示垂体内见异常信号者25例,检出率(25/85)29.4%;增强动态MR垂体见异常信号81例,检出率(81/85)95.3%;MR延迟增强垂体异常信号66例,检出率(66/85)77.6%.经χ2检验,MR垂体微腺瘤检出率常规T1WI扫描与常规T2WI扫描之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动态MR扫描与常规T1WI扫描和T2WI扫描之间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5);动态MR扫描检出率明显高于延迟增强的检出率,但统计学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垂体动态MR能明显提高垂体微腺瘤诊断的检出率,特别是当临床怀疑垂体微腺瘤,而MR平扫阴性者,应常规进行动态MR及延迟MR增强扫描,延迟MR增强扫描的检出率尽管不如动态MR增强扫描,但其能观察整个垂体的全貌,弥补单纯动态的不足,也应列为动态MR后的常规检查.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乳腺MR动态增强扫描联合扩散加权成像技术在乳腺疾病影像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48例女性乳腺患者进行MRI检查,先进行双侧乳腺常规MRI平扫,再进行双侧乳腺扩散加权平面回波(EPI)序列扫描,最后行乳腺动态增强扫描。通过后处理,得到病灶处表观弥散系数(ADC)值及时间-信号强度曲线。结果根据时间-信号强度曲线特点及ADC值,结合常规MRI形态学特点进行良、恶性病变诊断。MRI诊断为恶性肿瘤19例,良性病变29例。手术或活检病理结果证实MRI诊断为恶性肿瘤的19例患者中,18例为恶性肿瘤,另外1例为良性肿瘤(旺炽性腺瘤);MRI诊断为良性病变的29例患者,手术或病理活检均证实为良性病变。MRI区分乳腺良、恶性病变的准确率为97.9%(47/48),与手术或病理活检准确率(10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字2=0.044,P=0.834)。结论动态增强扫描联合扩散加权成像技术,可提高乳腺疾病影像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颅内节细胞胶质瘤的MRI表现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8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颅内节细胞胶质瘤的MRI表现,并结合其临床及病理进行分析。结果:病灶均为单发。7例位于幕上,其中额叶3例、顶叶2例,枕叶1例,侧脑室1例;1例位于幕下(位于小脑)。肿瘤结构形式多样,MRI表现可分囊性为主型和实性为主型,其中囊实性病灶6例,实性病灶2例。多数病例水肿占位效应不明显,增强后肿瘤强化呈多样性。结论:颅内节细胞胶质瘤有相对特征性的MRI表现,结合临床,对某些较典型的病变应该考虑到本病的可能。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利用磁共振水-脂分离成像技术计算骨髓脂肪分数(fat fraction, FF)、通过髋部脂肪含量评估,提示是否骨质疏松(osteoporosis, OP)。方法收集绝经后女性78例,通过双能X线吸收测量法(dual-energy X-ray absorptiometry, DXA)测定骨密度值(bone mineral density, BMD)分为骨量正常组和低骨量组,利用磁共振水-脂分离技术测算FF,比较分析两组的全髋、股骨颈、股骨粗隆、ward三角BMD与FF值。结果通过DXA测量两组全髋、股骨颈、股骨粗隆、ward三角的BMD值,经方差分析,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采用MRI水-脂分离技术测量全髋、股骨颈、股骨粗隆、ward三角的FF值,经方差分析,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提示髋部MRI水-脂分离技术与DXA测量在骨量评估方面有较好的相关性。结论 MRI水-脂分离技术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作为DXA的辅助,对绝经后OP髋部的评估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17.
脑转移瘤是预后较差的常见颅内恶性肿瘤。灌注加权成像(PWI)、磁共振波谱(MRS)、扩散加权成像(DWI)、扩散张量成像(DTI)和扩散峰度成像(DKI)等新兴功能磁共振成像(fMRI)技术,可用于单发脑转移瘤与高级别胶质瘤的鉴别诊断;血氧水平依赖功能磁共振成像(BOLD-fMRI)对脑转移瘤术前计划、术中切除及术后评估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赵江  石磊  郗玉珍  邹莹  丁忠祥 《浙江医学》2023,45(23):2473-2478
目的探讨鼻咽癌放疗后首次出现继发放射性鼻窦炎时间评估患者预后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2007年1月至2011年12月中国科学院大学附属肿瘤医院以及2015年1月至2018年12月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吴山院区符合纳入排除标准共297例初治鼻咽癌患者的临床及MRI影像资料。根据MRI影像评估首次出现放疗后继发放射性鼻窦炎时间。结合鼻窦炎首发时间及其他相关临床资料,采用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计算累积总生存率、累积无进展生存率、累积无局部复发生存率、累积无转移生存率。应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进行多因素生存分析。结果平均随访时间(46.08±13.71)个月,累积总生存率、累积无进展生存率、累积无局部复发生存率、累积无转移生存率分别为87.2%、86.1%、86.9%、86.1%。单因素分析显示,首次发生放疗后继发放射性鼻窦炎不同时间患者的T分期、N分期、国际抗癌联盟/美国抗癌联合会分期、是否化疗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放疗后1个月发生的继发放射性鼻窦炎是预测累积总生存率、累积无进展生存率、累积无局部复发生存率、累积无转移生存率的独立风险因素(均P<0.05),T3~T4期是影响累积总生存率的独立风险因素(P<0.05),N2~N3b是影响累积无局部复发生存率和累积无转移生存率的独立风险因素(均P<0.05)。结论MRI影像学上观察到放疗后较早发生的继发放射性鼻窦炎(1个月)是预测累积总生存率、累积无进展生存率、累积无局部复发生存率、累积无转移生存率的独立风险因素,可作为临床评估鼻咽癌预后的一项经济、简便、有效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 disease,AD)和轻度认知功能障碍(mild cognitive impairment,MCI)患者及正常老年人之间后扣带回皮质(posterior cingulate cortex,PCC)与全脑间有向功能连接的差异。 方法选取2012年7月至2014年6月浙江省人民医院收治的AD患者32例(AD组)及MCI患者26例(MCI组),同期另择健康体检正常老年人58例作为正常对照组。在静息态脑功能成像的基础上,利用Granger causality分析(GCA)和独立成分分析进行有向功能连接的研究。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筛选出3组间有向功能强度有差异的连接,然后对其脑区进行感兴趣区分析;再利用DPARSF及REST软件进行静息态脑功能原始数据分析,采用t检验删选出两组间有差异的功能连接。 结果(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有向连接都是单向的,即全脑到PCC有向连接的异常节点在接受PCC信息时并未出现异常,反之亦然;(2)与正常对照组比较,AD组的异常有向连接主要在默认脑网络(default mode network,DMN)脑区外;而与MCI组比较,AD组的异常有向连接则大多是在DMN脑区内,主要集中在左侧大脑半球,并呈现左右不对称的特点。 结论PCC作为DMN脑区中一个重要的枢纽节点,在AD的进展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PCC的有向连接异常进一步证实AD的信息传递异常是有方向性的,且左右侧连接异常的不对称与优势大脑的使用相关。  相似文献   
20.
闫昆  陈国平  张宏彬  华奇峰  郑建军  丁忠祥 《浙江医学》2018,(9):1004-1006,1019
目的探讨门静脉CT成像(CTP)评估肝硬化患者食管胃静脉曲张内镜下硬化剂治疗效果的价值。方法选取因肝硬化食管胃静脉曲张消化道出血行胃镜下硬化剂治疗的患者49例,均于治疗前后行CTP、胃镜检查。采用Kappa一致性检验分析治疗前、后CTP检查与胃镜检查诊断食管胃静脉曲张分型、食管静脉曲张分级结果的一致性。结果CTP检查与胃镜检查诊断治疗前食管胃静脉曲张的分型、食管静脉曲张分级一致性较好(Kappa=0.791、0.768),诊断治疗后食管胃静脉曲张的分型一致性较好,食管静脉曲张分级一致性一般(Kappa=0.768、0.653)。结论CTP可用于肝硬化患者食管胃静脉曲张的临床诊断及治疗后效果评估,效能与胃镜检查相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