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9641篇
  免费   13689篇
  国内免费   7910篇
耳鼻咽喉   1231篇
儿科学   1912篇
妇产科学   747篇
基础医学   7766篇
口腔科学   2581篇
临床医学   14982篇
内科学   10843篇
皮肤病学   1168篇
神经病学   3353篇
特种医学   5812篇
外国民族医学   3篇
外科学   10976篇
综合类   37062篇
现状与发展   28篇
预防医学   14130篇
眼科学   1719篇
药学   16264篇
  211篇
中国医学   14362篇
肿瘤学   6090篇
  2024年   491篇
  2023年   1711篇
  2022年   4358篇
  2021年   5576篇
  2020年   4810篇
  2019年   2597篇
  2018年   2695篇
  2017年   3778篇
  2016年   2891篇
  2015年   5404篇
  2014年   6815篇
  2013年   8639篇
  2012年   11996篇
  2011年   12914篇
  2010年   11782篇
  2009年   10218篇
  2008年   10437篇
  2007年   9892篇
  2006年   8920篇
  2005年   6849篇
  2004年   4795篇
  2003年   3860篇
  2002年   3137篇
  2001年   2781篇
  2000年   1969篇
  1999年   736篇
  1998年   211篇
  1997年   183篇
  1996年   180篇
  1995年   141篇
  1994年   105篇
  1993年   62篇
  1992年   67篇
  1991年   51篇
  1990年   30篇
  1989年   29篇
  1988年   15篇
  1987年   33篇
  1986年   30篇
  1985年   17篇
  1984年   11篇
  1983年   6篇
  1982年   12篇
  1966年   2篇
  1963年   3篇
  196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7 毫秒
991.
目的:构建重组表达载体pEGFP-C3-B7.2-MAGE-1,研究人B7.2/MAGE-1基因修饰的食管癌细胞作为瘤苗的抗肿瘤作用.方法:通过RT-PCR扩增B7.2和MAGE-1的cDNA,以pEGFP-C3为载体,构建pEGFP-C3-B7.2-MAGE-1重组载体,通过脂质体转染技术转染人食管癌细胞株EC9706,外周血来源的树突状细胞(DC)负载肿瘤抗原后,与自体T淋巴细胞共培养3天,获得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TL),用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法检测CTL对转染和未转染pEGFP-C3-B7.2-MAGE-1的食管癌细胞EC9706的杀伤活性.结果:CTL对转染pEGFP-C3-B7.2-MAGE-1的肿瘤细胞的杀伤活性大于转染pEGFP-C3和未转染细胞的杀伤活性(P<0.05).结论:成功构建了真核共表达载体pEGFP-C3-B7.2-MAGE-1,人B7.2/MAGE-1基因修饰的EC9706肿瘤细胞瘤苗,可诱导出明显的抗EC9706细胞的免疫效应.  相似文献   
992.
目的研究极高频电磁复合波对晚期恶性肿瘤患者外周血辅助淋巴细胞亚群Th1/Th2免疫应答平衡的影响。方法对32例恶性肿瘤患者化疗后进行极高频电磁复合波幅照,并采用ELISA法检测幅照治疗前、后外周血中的IFN-γ和IL-4水平变化;另对30例恶性肿瘤化疗后患者,同比进行细胞因子检测;再分别对上述患者外周血进行IFN-γ和IL-4水平变化的自身对照研究,以评价极高频电磁复合波对恶性肿瘤患者化疗后免疫功能的影响。结果①恶性肿瘤化疗后第8天,患者IFN-γ水平(24.66±12.85)pg·mL-1低于化疗后第3天水平(27.88±17.07)pg·mL-1,但未见显著性差异(P>0.05);而IL-4水平(54.80±28.56)pg·mL-1则明显地高于化疗后第3天水平(44.97±27.53)pg·mL-1,P<0.05。②极高频电磁复合波幅照的化疗患者,化疗后第8天,IFN-γ水平(34.79±27.23)pg·mL-1远高于化疗后第3天水平(20.39±12.67)pg·mL-1,P<0.05;IL-4水平变化研究结果显示,化疗后第8天,患者的IL-4水平(43.49±34.04)pg·mL-1高于化疗后第3天水平(35.77±22.23)pg·mL-1,但其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③恶性肿瘤患者化疗后第3天至第8天,细胞因子IFN-γ/IL-4水平比值降低,其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经极高频电磁复合波幅照后,其比值明显升高[从(0.57±0.44)pg·mL-1升至(0.80±0.67)pg·mL-1],P<0.05。结论恶性肿瘤患者化疗后第3天至第8天,细胞因子IFN-γ水平降低,而IL-4水平则明显升高,反映恶性肿瘤化疗后患者Th细胞的存在异常(Th2)漂移;但极高频电磁复合波幅照治疗,可干预或阻抑恶性肿瘤患者化疗后Th细胞的异常漂移。  相似文献   
993.
目的:探讨黄芩茎叶总黄酮(SSTF)预处理对缺血再灌注心肌脂质过氧化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雄性大鼠分为SSTF预处理组、缺血再灌组和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术前给SSTF组大鼠SSTF(50、100、200mg·kg~1·d~(-1))灌胃,制备缺血再灌模型,分别测定心肌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血清乳酸脱氢酶(LDH)、肌酸激酶(CK)水平。结果:SSTF预处理可不同程度显著降低缺血再灌注引起的MDA含量,提高SOD活性,降低LDH、CK水平。结论:SSTF预处理能通过保护心肌抗氧化酶的活性,抵制脂质过氧化反应,减轻自由基对心肌的损害,对缺血再灌注心肌产生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994.
实验性抑郁症大鼠缰核和海马BDNF基因表达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研究抑郁症大鼠缰核和海马BDNF基因的表达情况。方法:采用长期未预知应激刺激致大鼠抑郁症模型,运用open-field和forced swinmming test法观察大鼠行为学变化。运用免疫组化法检测缰核和海马BDNT基因的表达。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抑郁症模型组大鼠海马和缰核均表现为BDNF阳性细胞数量明显减少。结论:实验性抑郁症大鼠缰核、海马BDNF基因表达水平降低。  相似文献   
995.
17βE2对切除卵巢兔动脉粥样硬化与血液流变学的作用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目的: 探讨17βE2对卵巢切除(OVX)兔的AS斑块、血脂代谢及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 34只成熟未孕雌兔分为4组:A为NC;B为Sham+CHO;C为OVX+CHO;D为OVX+CHO+17βE2。喂养12周,喂养前与12周后测定血脂TC、TG、HDL-C、LDL-C、ApoA1、ApoB;测定全血粘度、血浆粘度、AIRC及纤维蛋白原。喂养12周后处死,测定AS斑块面积与主动脉总面积百分比。结果: ①AS斑块面积与主动脉总面积之比,A、B、C、D组分别为0.02±0.00、0.42±0.15、0.67±0.23、0.12±0.11,B组小于C组(P<0.05)、D组明显小于C组(P<0.01)。②血脂TC、TG、LDL-C、ApoB,B、D组明显小于C组(P<0.01)。③血液流变学:全血粘度、血浆粘度AIRC与纤维蛋白原D组明显低于C组(P<0.01)。结论: 17βE2能抑制脂质斑块沉积,改善血脂代谢,减轻高脂血症,改善血液流变学。这可能是雌激素抑制AS形成的部份机理。  相似文献   
996.
SH2A 基因对细胞信号转导的影响及其亚细胞定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研究Src同源域2(src homology 2,SH2)A基因在细胞信号转导中的作用并进行亚细胞定位。方法 通过RT—PCR方法扩增SH2A cDNA编码序列,构建真核重组表达载体pcDNA3.1-SH2A,利用脂质体转染肝癌Bel7402细胞、COS7细胞,检测蛋白酶C(protein kinaseC,PKC)、酪氨酸蛋白激酶(tyrosine protein kinase,TPK)、丝裂原激活蛋白激酶(mitogen activated protein kinase,MAPK)活性的改变;另构建pEGEP—SH2A,转染同前,荧光显微镜观察荧光定位。结果 测序结果显示真核重组表达载体pcDNA3.1-SH2A及pEGFP—SH2A中均含有SH2AcDNA编码序列;肝癌Bel7402细胞、COS7细胞转染pcDNA3.1-SH2A后,胞浆PKC的活性下降了40%左右,MAPK和TPK活性未见明显改变。荧光显微镜观察发现SH2A基因在细胞质中表达。结论 SH2A基因编码蛋白在PKC信号转导通路中起抑制作用;SH2A基因编码蛋白定位于细胞质。  相似文献   
997.
本实验在新西兰兔食饵性动脉粥样硬化模型上,观察了中华眼镜蛇毒组分H预防性给药和治疗性给药对血清胆固醇、过氧化脂质及一氧化氮的影响。发现组分H(2mg·D-1)与2%胆固醇同时喂服或喂胆固醇4周后以组分H(4mg·D-1)治疗数周,均能有效抑制高脂所致的一氧化氮降低和过氧化脂质升高,并能保护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和降低血清总胆固醇及甘油三酯的水平。  相似文献   
998.
999.
抗人CD20单克隆抗体诱导Daudi细胞凋亡的功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 观察由基因重组抗原制备的抗人CD2 0单克隆抗体 (CD2 0 McAb) 1- 2 8对B淋巴瘤细胞的促凋亡作用 ,并探讨其作用机理。方法 利用流式细胞术测定所获 1- 2 8单抗对标准CD2 0 FITC单抗的竞争抑制作用及对胞内游离钙的影响 ;通过电镜观察其诱导Daudi细胞凋亡后形态上的改变 ,免疫印迹实验显示Daudi细胞凋亡后功能上的变化。结果  1- 2 8能明显竞争标准CD2 0 FITC单抗与Daudi细胞表面CD2 0分子的结合。电镜结果证实了 1- 2 8能够促进Daudi细胞发生凋亡的结论 ;实验结果显示Daudi细胞与 1- 2 8作用后胞内游离钙浓度明显升高 (P <0 .0 5 ) ,细胞内Bcl 2蛋白和caspase酶原的表达量下降 ,而Bax蛋白和caspase酶原降解的活性产物表达增加。结论  1- 2 8能竞争结合Daudi细胞表面的CD2 0分子并诱导其发生凋亡  相似文献   
1000.
目的:通过热应激预处理诱导HSP70表达,探讨其对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采用大鼠局部缺血再灌注模型(IR组),并在热应激预处理(H+IR组)及槲皮素+热应激预处理(Q+H+IR组)条件下观察肝脏缺血再灌注后HSP70、ICAM-1的表达及MPO的活性;测定血清ALT和AST的活性;电镜观察肝细胞结构的改变。结果:在H+IR组检测的各时点HSP70表达均明显高于其它两组、对肝脏进行缺血再灌注后,肝细胞损伤较轻,血清ALT、AST升高不明显(P<0.01);肝组织中ICAM-1表达增加,以再灌注后6 h最显著,MPO活性升高以12 h最为显著,但两者变化均低于IR组和Q+H+IR组(P<0.01)。结论:〖HTSS〗热应激预处理诱导产生HSP70蛋白能够降低大鼠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过程ICAM-1的表达和MPO活性的改变,进而抑制炎症反应引起的肝脏损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