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559篇
  免费   2182篇
  国内免费   1063篇
耳鼻咽喉   256篇
儿科学   416篇
妇产科学   171篇
基础医学   1686篇
口腔科学   338篇
临床医学   2643篇
内科学   1857篇
皮肤病学   265篇
神经病学   472篇
特种医学   871篇
外国民族医学   3篇
外科学   2108篇
综合类   5664篇
现状与发展   14篇
预防医学   2329篇
眼科学   232篇
药学   2591篇
  38篇
中国医学   1878篇
肿瘤学   972篇
  2024年   77篇
  2023年   257篇
  2022年   671篇
  2021年   912篇
  2020年   813篇
  2019年   467篇
  2018年   502篇
  2017年   658篇
  2016年   499篇
  2015年   967篇
  2014年   1181篇
  2013年   1304篇
  2012年   1765篇
  2011年   1928篇
  2010年   1732篇
  2009年   1580篇
  2008年   1573篇
  2007年   1515篇
  2006年   1501篇
  2005年   1122篇
  2004年   836篇
  2003年   715篇
  2002年   550篇
  2001年   482篇
  2000年   389篇
  1999年   212篇
  1998年   104篇
  1997年   96篇
  1996年   89篇
  1995年   68篇
  1994年   67篇
  1993年   31篇
  1992年   31篇
  1991年   22篇
  1990年   14篇
  1989年   22篇
  1988年   19篇
  1987年   17篇
  1986年   11篇
  1985年   3篇
  198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目的:了解我院门诊中成药使用情况并对其合理性进行分析,为促进我院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随机抽取2012年10月-2013年9月我院门诊处方1200张,对其中中成药使用情况进行统计。结果:我院门诊中成药使用率高达48.75%(585/1200),儿科、妇科、内科使用中成药处方较多;存在不合理使用中成药情况,不合理用药主要表现为重复用药、选药不适宜、适应证不适宜等。结论:中成药的使用较普遍,应加强医师、药师的相关知识培训,提高合理用药水平。  相似文献   
992.
目的建立测定人血浆中拉莫三嗪浓度的高效液相色谱法。方法色谱柱为SunFire C18(4.6 mm×250mm,5μm),流动相为水-乙腈-三乙胺(64.5:35:0.5,v/v/v),磷酸调节pH至6.5,流速为1.0 mL·min-1,血浆标本经乙酸乙酯-二氯甲烷(75:25,v/v)提取后,在237 nm波长下进行检测。结果拉莫三嗪在0.312 540.0μg·mL-1与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Y=0.047 2X+0.069 3,r2=0.999 2),相对回收率均在82%40.0μg·mL-1与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Y=0.047 2X+0.069 3,r2=0.999 2),相对回收率均在82%105%,日内和日间RSD均<5%。结论该方法专属性强、准确度好、灵敏度高、操作简便,适合临床上对拉莫三嗪血药浓度的常规监测。  相似文献   
993.
为培养创新性中药人才,在总结前几版《中药鉴定学》教材编写的成功经验基础上,根据当前《中药鉴定学》教学所面临的新情况,探讨在《中药鉴定学》教材编写过程中的创新问题。提出组成老、中、青相结合和产、学、研相结合的编写队伍,采用书本、光盘和网页相结合的开放性立体教材形式,整合基础知识、应用技能和创新能力培养的培养目标,改进知识呈现的方式,促进特色教材和统编教材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994.
目的 观察百令胶囊对环孢素A(cyclosporin A,CsA)大鼠免疫功能的调节作用。方法 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百令大、小剂量组,每组8只。第12周末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大鼠外周血T细胞亚群(CD4^+、CD8^+)、B细胞(CD45RA^+)及NK细胞(CD161a^+)占淋巴细胞的百分比,计算CD4^+/CD8^+比例。ELISA法测定外周血血清中IgG,IgM含量。结果 模型组及百令大、小剂量组大鼠外周血中CD4^+与CD8^+百分比均稍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模型组CD4^+/CD8^+比值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百令大、小剂量组CD4^+/CD8^+比值显著高于模型组(P〈0.05),百令大剂量组CD4^+/CD8^+比值显著高于百令小剂量组(P〈0.05),其余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外周B细胞占淋巴细胞的百分比及血清IgG、IgM含量显著降低(P〈0.05或P〈0.01);与模型组比较,百令大、小剂量组外周B细胞占淋巴细胞的百分比及血清IgG、IgM含量显著升高(P〈0.05,P〈0.01);百令大剂量组B细胞(CD3^-CD45RA^+)比值显著高于百令小剂量组(P〈0.05)。结论 百令胶囊对CsA所致肾病大鼠免疫失调及低下具有调节和促进作用,大剂量百令胶囊作用更明显。  相似文献   
995.
目的 建立规格为0.03%的他克莫司软膏体外透皮接收液中药物的HPLC测定方法,研究0.03%他克莫司软膏的体外透皮量。方法 采用Diamonsil C18色谱柱(250 mm×4.6 mm,5μm);流动相:乙腈-水-磷酸(700∶300∶1);流速:1.0 mL.min 1;检测波长:215 nm。体外透皮实验采用改良的Franz直立式扩散池,透皮屏障采用实验用离体乳猪皮。将自制软膏与市售软膏的透皮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分别在设定的不同时间点取样测定透皮接收液中他克莫司的浓度,计算累积透皮量。结果 他克莫司的标准曲线方程为A=16 310.263C+3 629.783(r=0.999 97),线性范围为2.088-20.88μg.mL 1,平均回收率为99.10%。累积透皮量与时间呈良好的线性关系,自制软膏与市售软膏的透皮结果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该检测方法操作简便,快速准确,是考察他克莫司软膏体外透皮性能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996.
目的 比较蜂斗菜不同提取物对豚鼠离体回肠收缩的影响。方法 采用豚鼠离体回肠实验,以组胺、乙酰胆碱不同激动剂为研究模型,比较蜂斗菜CO2超临界提取物、80%乙醇提取物、80%乙醇提取物的不同极性提取物及乙酸乙酯提取物经硅胶柱层析分离获得的不同馏分对豚鼠离体回肠的收缩作用,计算各个提取物对豚鼠回肠收缩幅度的抑制率。结果 蜂斗菜不同提取物对组胺、乙酰胆碱所致的豚鼠离体回肠收缩有显著拮抗作用,其中乙酸乙酯提取物硅胶柱色谱的馏分抑制作用最强。结论 蜂斗菜不同提取物均能抑制组胺、乙酰胆碱引起的豚鼠离体回肠收缩作用,脂溶性成分抑制作用最强,其机制可能与M、H1受体的抑制有关。  相似文献   
997.
目的:研究注射用硝普钠输液的最佳配伍方案。方法:选择温度、溶媒、溶媒用量、时间4个影响因素,采用L16(43×26)因素水平表,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各样品溶液中的硝普钠含量进行了测定,用GWF-5J型微粒分析仪对各样品溶液中的微粒含量进行了测定,用pHS-2C型精密酸度计对各样品溶液中的pH进行了测定,并结合综合评分对注射用硝普钠输液的最佳配伍方案进行了优选研究。结果:最佳配伍方案为硝普钠50 mg,溶于250 ml 0.9%氯化钠注射液中,避光下,在26 h内输液质量稳定。结论:该输液配伍方案为临床用药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98.
熊怀风  王敏  丁超 《安徽医药》2014,18(3):481-482
目的 判断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检查决定下肢动脉硬化闭塞性肢体坏疽截肢平面的效果.方法 分析该市市立四家医院骨科2009年1月-2013年1月收治的下肢动脉硬化闭塞性肢体坏疽的病例105例,分析患者DSA检查结果与截肢平面及其伤口愈合情况.结果 位于动脉完全闭塞平面以近截肢伤口一期愈合率100%,位于动脉完全闭塞平面以远10 cm内的截肢伤口一期愈合率90.9%,位于动脉完全闭塞平面以远10 cm外截肢伤口一期愈合率33.3%.结论在DSA检查的动脉完全闭塞平面以远10 cm内的截肢是相对安全的,该法简便实用.  相似文献   
999.
线粒体在细胞生长、增殖分化和死亡等生命活动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调控者的角色,也是许多药物毒性作用的靶标。活性氧(ROS)是细胞代谢不可避免的产物,其能作用于线粒体,是引起线粒体损伤主要的途径之一。本文介绍了线粒体的结构与功能,重点从线粒体氧化磷酸化功能的破坏、线粒体膜通透性的改变和线粒体DNA的突变等方面阐述了ROS引起线粒体损伤的机制。  相似文献   
1000.
目的:比较不同方法治疗急性小脑梗塞后小脑共济失调的疗效。方法:将我院确诊的急性小脑梗塞后小脑共济失调患者80例随机分为以下四组,每组20例。 A组:常规药物治疗组(补充B族维生素、胞二磷胆碱、抗血小板药物和对症支持治疗);B组:常规药物治疗组+功能性电刺激;C组:常规药物治疗组+作业疗法;D组:常规药物治疗组+功能性电刺激+作业疗法。结果:B组、C组和D组的疗效明显高于A组(P〈0.05);D组的疗效最为明显,高于其他三组(P〈0.05)。结论:单独或联合使用功能性电刺激和/或作业疗法治疗急性小脑梗塞后小脑共济失调的疗效明显高于常规药物组,而联合使用功能性电刺激和作业疗法的治疗效果最为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