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7559篇
  免费   18965篇
  国内免费   10944篇
耳鼻咽喉   2024篇
儿科学   3076篇
妇产科学   1377篇
基础医学   15644篇
口腔科学   3877篇
临床医学   23802篇
内科学   21144篇
皮肤病学   2356篇
神经病学   6219篇
特种医学   7802篇
外国民族医学   23篇
外科学   18576篇
综合类   46692篇
现状与发展   51篇
一般理论   5篇
预防医学   20308篇
眼科学   2944篇
药学   23357篇
  216篇
中国医学   16562篇
肿瘤学   11413篇
  2024年   517篇
  2023年   2376篇
  2022年   5428篇
  2021年   8319篇
  2020年   6942篇
  2019年   4594篇
  2018年   4762篇
  2017年   5682篇
  2016年   4733篇
  2015年   8084篇
  2014年   10465篇
  2013年   12026篇
  2012年   17280篇
  2011年   18347篇
  2010年   15655篇
  2009年   13851篇
  2008年   14775篇
  2007年   14301篇
  2006年   12984篇
  2005年   10627篇
  2004年   7742篇
  2003年   6396篇
  2002年   4992篇
  2001年   4502篇
  2000年   3571篇
  1999年   2003篇
  1998年   814篇
  1997年   805篇
  1996年   664篇
  1995年   549篇
  1994年   513篇
  1993年   325篇
  1992年   427篇
  1991年   332篇
  1990年   326篇
  1989年   285篇
  1988年   243篇
  1987年   223篇
  1986年   184篇
  1985年   145篇
  1984年   97篇
  1983年   92篇
  1982年   48篇
  1981年   38篇
  1980年   26篇
  1979年   40篇
  1978年   22篇
  1977年   22篇
  1976年   34篇
  1974年   2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21 毫秒
31.
目的 观察氨溴特罗片辅助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的疗效,探讨其对机体免疫功能、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 纳入2018年2月至2019年3月西北大学附属神木医院收治的支原体肺炎患儿158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79例.对照组给予阿奇霉素及对症支持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氨溴特罗片治疗.观察两组总有效率,分析、比较两组治疗前后免疫功能(CD3+、CD4+、CD8+水平)、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IL)-17、单核细胞趋化蛋白-4(MCP-4)、巨噬细胞衍生趋化因子(MDC)]水平,以及核因子-κB(NF-κB)、可溶性髓系细胞触发受体1(sTREM-1)水平变化情况,对比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2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6.07%(P<0.05).治疗后两组患儿NF-κB、sTREM-1水平均低于治疗前(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儿NF-κB、sTREM-1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IL-17、MCP-4、MDC水平均低于治疗前(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儿IL-17、MCP-4、MDC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儿CD3+、CD4+水平均高于治疗前(P<0.05),CD8+水平均低于治疗前(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儿CD3+、CD4+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CD8+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均未发生明显药物相关不良反应.结论 氨溴特罗片辅助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疗效确切,可降低患儿NF-κB、sTREM-1水平,能通过减轻炎性反应、提高免疫功能而发挥作用,安全性良好.  相似文献   
32.
吴祎培  张羽  陈曦  冯希平 《口腔医学》2020,40(3):239-243
目的通过检查有龋及无龋母亲的口腔卫生状况,并通过随访收集其婴儿1个月(1月龄)及6个月(6月龄)的唾液样本测序分析,观察母亲患龋情况对其婴儿口腔微生物多样性的影响。方法通过筛查收集1月龄婴儿的唾液样本;于首次采样时记录母亲的口腔卫生状况,根据母亲患龋情况将婴儿分为母亲有龋组(简称有龋组)和母亲无龋组(简称无龋组),跟踪随访至婴儿6个月时再次收集唾液样本。通过高通量测序的方法,分析婴儿不同月龄微生物多样性的变化。结果本研究随访受试者10例(男6例,女4例),其中有龋组7例,无龋组3例,各组间的微生物群落多样性Shannon指数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无龋组婴儿1月龄至6月龄时微生物群落的物种组成有较大变化;有龋组婴儿在1月龄和6月龄时组内各样本间物种组成均差异较大;1月龄时两组微生物群落较相似,而至6月龄时两组婴儿唾液的物种组成已开始发生变化。结论有龋组婴儿口腔内菌群多样性总体高于无龋组,在1月龄至6月龄间婴儿口腔内微生物物种的多样性及丰度均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  相似文献   
33.
沙苑子本草考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婷婷  柯创  秦路平  吴建军 《中草药》2020,51(16):4348-4354
沙苑子为我国常用中药,药用历史悠久。通过查阅本草文献,对沙苑子名称、基原、功效、产地及伪品5个方面进行考证,得知其名称演变大致经过"白蒺藜""沙苑蒺藜""沙苑子"3个阶段;历代本草记载沙苑子基原为扁茎黄芪的干燥成熟种子,古今应用品种基本一致;沙苑子补肾固精功效的记载自宋《本草衍义》起逐渐清晰明确;沙苑子道地产区自宋时起为陕西沙苑,明清时期产地逐渐转到陕西潼关、山西等地,建国后以陕西省为主向北扩散,以陕西潼关为佳;沙苑子建国前有马薸子、色微绿伪品及紫云英子等混伪品,建国后有紫云英、猪屎豆、华黄芪和直立黄芪的种子等混伪品。为沙苑子正本清源,并为其进一步深入开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4.
35.
目的 探讨肝动脉化疗栓塞(transcatheter 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TACE)术前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与淋巴细胞比值(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 to lymphocyte ratio index,ALRI)在原发性肝癌并门脉癌栓(primary liver cancer-portal vein tumor thrombosis,PLC-PVTT)患者预后预测中的价值。方法 选取2013年11月21日至2018年8月22日于广西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接受TACE治疗的175例PLC-PVTT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时间依赖性ROC曲线确定ALRI的最佳临界值。采用Cox 回归模型分析总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OS)的独立预测因素,Kaplan-Meier法计算生存率。结果 ROC曲线显示,ALRI的最佳临界值为49.37,对应曲线下面积为0.71。Kaplan-Meier分析显示,ALRI>49.37的患者OS较ALRI≤49.37的患者短(P=0.003)。Cox 回归分析结果显示,ALRI>49.37、行1次以上TACE治疗、Child-Pugh分级B级、凝血酶原时间≥13 s是患者TACE术后OS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结论 TACE术前ALRI>49.37是PLC-PVTT患者OS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36.
目的研究斑马鱼作为治疗肥胖药物筛选模型的可行性以及健脾疏肝降脂方对肥胖斑马鱼脂质代谢的影响。方法将受精14 d的斑马鱼分为对照组、模型组(0 mg/L)、高剂量组(1 600 mg/L)、中剂量组(400 mg/L)和低剂量组(100 mg/L),对照组正常喂养,其余4组过度喂养。过度喂养后的斑马鱼在相应浓度的药液中浸泡,每天浸泡8 h。药物干预56 d后测量斑马鱼的体长、体质量,计算肥满度,检测斑马鱼总胆固醇和三酰甘油水平、肝脏的组织学变化以及脂肪堆积情况。结果模型组斑马鱼质量、肥满度和三酰甘油水平均比对照组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高剂量组斑马鱼质量、肥满度和三酰甘油水平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剂量组斑马鱼三酰甘油水平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模型组肝脏组织学变化、脂肪堆积明显,健脾疏肝降脂方组斑马鱼肝脏组织学变化、脂肪堆积少于模型组。结论斑马鱼可成功用于建立肥胖模型;健脾疏肝降脂方可有效降低斑马鱼体脂水平,降脂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37.
In China, colorectal cancer (CRC) ranked fourth and fifth in the highest incidence and mortality rates of all malignancies in 2018, respectively. Although these rates are below the world average, China placed first worldwide in the number of new CRC cases and CRC-related deaths because of its comparatively large population. This disease represents a threat to the health of population and incurs a heavy economic burden on the society and individuals. CRC has various risk factors, including age, sex, lifestyle, genetic factors, obesity, diabetes, gut microbiota status, and precancerous lesions. Furthermore, incidence and mortality rates of CRC are closely related to socioeconomic development levels, varying according to regional and population characteristics. Prevention is the main strategy to reduce incidence and mortality rates of CRC. This can be achieved through strategies stimulating lifestyle changes, healthy diet habits, and early screening for high-risk individuals. To reduce the burden of CRC, public health officials should promote prevention and management of modifiable risk factors through national policies. The rising incidence and mortality rates of CRC in China may be timely curbed by clarifying specific epidemi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ptimizing early screening strategies, and strictly implementing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guidelines. Thus, this study aimed to collect and report the current research status on epidemiology and risk factors of CRC in China.  相似文献   
38.
目的观察比较不同脉冲波形的低频率电刺激对海马电点燃癫痫模型小鼠的作用差异。方法采用电点燃刺激法建立小鼠癫痫模型, 观察正弦波、单相方波、双相方波低频率电刺激对模型小鼠癫痫行为发作及后放电持续时间的影响, 并比较不同时间点给予正弦波低频率电刺激的抗癫痫作用。结果与对照组比较, 正弦波低频率电刺激30 s能降低小鼠海马电点燃癫痫发作等级(2.85 ± 0.27 vs 4.75 ±0.12, P < 0.05)、减少大发作概率(53.6% vs 96.5%, P < 0.01) 和缩短后放电持续时间[(16.22 ± 1.69) s vs (30.29 ± 1.12) s, P < 0.01], 而单相方波和双相方波低频率电刺激30 s没有明显的抗癫痫作用。常用的单相方波低频率电刺激15 min能降低小鼠海马电点燃发作等级(3.58 ± 0.16, P < 0.05)、减少大发作概率(66.7%, P < 0.01);但对海马后放电持续时间及大发作持续时间无影响(均 P>0.05)。此外, 电点燃刺激前预先给予或结束后3 s内给予正弦波低频率电刺激具有明显的抗癫痫作用( P < 0.05或 P < 0.01), 而电点燃刺激结束10 s给予正弦波低频率电刺激则无上述抗癫痫作用。 结论低频率电刺激抗癫痫作用受波形参数的影响, 其中正弦波低频率电刺激能有效抑制小鼠海马电点燃癫痫的发作。  相似文献   
39.
40.
目的观察飞秒激光小切口角膜基质透镜取出术(SMILE)术后超早期患者视觉质量变化,探讨其变化发生的可能原因。方法选取中低度近视患者23例46眼行SMILE术,术前及术后24 h超早期行主观视觉质量问卷,测量最佳矫正视力的全程视力(远视力5 m,中视力60 cm,近视力33 cm)、对比敏感度(CS)、眩光敏感度(GS)及集合近点(NPC)和调节幅度(AA)。结果视觉质量主观问卷显示术后超早期主观视觉质量较术前下降(P=0.001)。术后裸眼视力(UCVA)明显提高(P=0.0001)。术前与术后最佳矫正视力(BCVA)中远视力没有变化(P=0.096),而中视力和近视力均较术前下降(P=0.039,0.003)。术后CS、GS降低(PCS=0.0001,PGS=0.04),NPC、AA较术前无明显变化(P=0.68,0.13)。结论SMILE术后超早期患者可获得预期理想远视力,但中、近视力尚未恢复。超早期中出现的异常视觉质量改变可能与对比敏感度和眩光敏感度的改变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