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5730篇
  免费   4912篇
  国内免费   2519篇
耳鼻咽喉   424篇
儿科学   718篇
妇产科学   356篇
基础医学   2516篇
口腔科学   849篇
临床医学   5468篇
内科学   3965篇
皮肤病学   402篇
神经病学   829篇
特种医学   1591篇
外科学   3856篇
综合类   12901篇
现状与发展   10篇
预防医学   5136篇
眼科学   639篇
药学   5807篇
  65篇
中国医学   5566篇
肿瘤学   2063篇
  2024年   152篇
  2023年   637篇
  2022年   1528篇
  2021年   1955篇
  2020年   1671篇
  2019年   880篇
  2018年   907篇
  2017年   1271篇
  2016年   959篇
  2015年   1912篇
  2014年   2414篇
  2013年   3126篇
  2012年   4474篇
  2011年   4772篇
  2010年   4298篇
  2009年   3716篇
  2008年   3675篇
  2007年   3507篇
  2006年   3009篇
  2005年   2317篇
  2004年   1659篇
  2003年   1287篇
  2002年   960篇
  2001年   857篇
  2000年   649篇
  1999年   229篇
  1998年   52篇
  1997年   50篇
  1996年   50篇
  1995年   38篇
  1994年   28篇
  1993年   19篇
  1992年   15篇
  1991年   11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9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5篇
  1966年   2篇
  1965年   4篇
  1964年   2篇
  1962年   2篇
  1958年   3篇
  1957年   5篇
  195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41.
目的:观察血管紧张素Ⅱ,Ⅰ型受体拮抗剂(AT1Ra)缬沙坦(Valsartan)对伴大量白蛋白尿的临床糖尿病肾病的治疗作用。方法:32例2型糖尿病患者,24h尿白蛋白排泄率(24hUAER)>200μg/min,均伴高血压,维持原糖尿病治疗不变,分组比较应用缬沙坦(80mg/d)或贝那普利(10mg/d)治疗8周前后平均动脉压(MAP)、24hUAER、HbA1c、尿酸(UA)等指标的变化。结果:缬沙坦治疗组和贝那普利治疗组24hUAER分别由703.2±987.9μg/min降至664.2±970.6μg/min(P<0.01)和由778.6±1005.0降至734.9±996.0μg/min(P<0.01)。二者疗效相似,且均与血压变化不相关。结论:AT1Ra缬沙坦可以降低临床糖尿病肾病的蛋白尿,其肾脏保护作用除了与降血压有关,还有不依赖降压效应的其他机制。  相似文献   
42.
动脉栓塞对骨盆肿瘤手术疗效的影响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3  
[目的]探讨供血动脉栓塞对骨盆肿瘤手术疗效的影响。[方法]本组16例,脊索瘤7例,骨巨细胞瘤3例,骨转移瘤3例,骨肉瘤2例,神经纤维瘤1例。术前1d行肿瘤血管造影并用明胶海绵进行供血动脉栓塞。与对照组(结扎双侧髂内动脉骨盆肿瘤切除术)比较,观察其对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后下床时间、伤口愈合时间及术后各种功能恢复的影响。[结果]骨盆肿瘤切除术前肿瘤供血动脉栓塞与结扎双侧髂内动脉比较,除术中出血量外(P〉0.05),手术、住院、术后下床及伤口愈合时间在统计学上均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01),而且结扎双侧髂内动脉可能对患者的性功能、排便功能等存在着不良的影响。[结论]肿瘤供血动脉栓塞骨盆肿瘤切除术可大大缩短手术、住院、术后下床、伤口愈合时间,且能更好地保护盆腔内外各组织器官的血运,从而避免其功能的损害。  相似文献   
43.
目的探讨多体素MRS在不同级别星形细胞瘤术前诊断的应用价值。方法搜集22例病理证实的脑星形细胞瘤,分为高、低级别2组,行MR常规、增强扫描及MRS检查,比较Cho/Cr、NAA/Cr、Cho/NAA比值及Lac、Lip情况。结果高级别组表现为Cho明显增高,NAA及Cr明显降低,低级别组表现为Cho轻到中度不等增高和NAA不同程度的降低,高、低级别组间Cho/Cr、NAA/Cr以及Cho/NAA比值差别有意义。肿瘤周边水肿区与对侧正常脑组织间Cho/Cr、Cho/NAA比值差别有意义,NAA/Cr比值差别无统计学意义。高级别组中有11例出现Lac峰,7例出现Lip峰,低级别组中仅有2例出现Lac峰,无Lip峰出现。结论多体素H-MRS在术前全面评价星形细胞瘤不同级别间的鉴别诊断及确定肿瘤边界形态方面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44.
[目的]探讨鼻咽癌颈静脉孔侵犯的临床和影像学特征及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8例初治和4例复发鼻咽癌伴颈静脉孔侵犯者的临床表现、CT及MRI特征。[结果]12例中,5例表现为Ⅸ ̄Ⅺ颅神经均麻痹的颈静脉孔综合征,7例仅表现为Ⅸ颅神经麻痹。12例,有10例合并舌下神经管受累,3例有一侧的胸锁乳突肌及斜方肌萎缩,2例有一侧舌肌萎缩。CT及MRI显示鼻咽癌颈静脉孔侵犯主要有3种途径,分别为:①鼻咽病变通过茎突后间隙直接蔓延(4例,包括1例茎突后间隙复发);②转移淋巴结直接侵犯(4例,其中2例为咽后淋巴结转移,2例为颈动脉鞘淋巴结复发);③颈静脉孔骨性结构直接破坏(4例,其中1例为单纯颈静脉孔复发)。[结论]鼻咽癌可通过直接蔓延、咽后和颈动脉鞘区转移淋巴结侵犯及骨质直接破坏侵犯颈静脉孔,临床上出现Ⅸ ̄Ⅺ颅神经一支或多支均麻痹。CT和MRI,尤其是MRI对于病变的诊断、病变范围的确定和放射治疗计划的制定有非常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45.
启发式教学在生理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针对生理学课程理论抽象、实验操作复杂等特点,阐述了启发式教学方法取代传统填鸭式教学方法的必然性。因生理学教学难度大、实验操作条件高,故着重介绍了问答式、讨论式、演绎式、归纳式、直观式等五种启发式教学方法在生理学教学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46.
经动脉逆行法射频导管消融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通常在右侧Koch三角沿三尖瓣环消融慢径,需在左侧间隔部消融者罕见。现报道1例经动脉逆行法于左侧中间隔部位消融慢径成功,随访1年无复发。  相似文献   
47.
目的探讨精子冷冻环无保护剂玻璃化冷冻方法的可行性。方法正常精液标本上游处理后,进行常规冷冻和冷冻环无保护剂的玻璃化冷冻,复苏后分别从活力参数及电镜下超微结构等指标比较两种冷冻方法的效果。结果两种方法冷冻后精子存活率、活动率之间差异无显著性(48%∶48%;44.5%∶43.5%,P>0.05),但均较未冷冻的89%和88.5%明显下降(P<0.001)。超微结构亦较未冷冻时发生了一定的改变,但核结构基本保持完整。结论精子冷冻环无保护剂的玻璃化冷冻是一种简单、方便而行之有效的冷冻方法。  相似文献   
48.
颅内肿瘤切除术后颅内感染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颅内肿瘤切除术后颅内感染的危险因素和预防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442例颅内肿瘤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442例颅内肿瘤切除术患者发生颅内感染33例,感染率为7.47%。非脑膜瘤手术颅内感染率为10.04%,高于脑膜瘤术后颅内感染率3.83%(P〈0.05);手术时间≥4h者颅内感染率为9.87%,高于手术时间〈4h者颅内感染率4.78%(P〈0.05);有脑脊液漏者颅内感染率为15.00%,高于无脑脊液漏者颅内感染率6.28%(P〈0.05);引流管留置≥24h者颅内感染率为11.58%,高于未留置或留置〈24h者颅内感染率5.03%(P〈0.05)。结论 手术时间≥4h、引流管留置时间≥24h、存在脑脊液漏是颅内肿瘤切除术后发生颅内感染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49.
目的:了解广州地区无偿献血者HHV-8的感染情况,为制定预防策略提供依据。方法:采用ELISA法检测3135名无偿献血者血浆HHV-8IgG抗体。结果:3135名献血者中6名血浆标本被检出HHV-8IgG抗体阳性,均为汉族、男性献血员,总阳性率为0.19%。不同年龄和性别组HHV-8感染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广州地区无偿献血人群HHV-8的感染率较低。  相似文献   
50.
氯喹对戊四氮致痫大鼠GFAP、PCNA及Cyclin D1变化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观察氯喹对戊四氮致痫大鼠皮质和海马星形胶质细胞GFAP、PCNA及Cyclin D1表达的影响.探讨氯喹在癫痫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方法 用免疫组化检测大鼠皮质和海马GFAP和PCNA的变化,用Westernblot检测CyclinD1含量的变化。结果 对照组无痫样发作,戊四氮致痫组有重型的痫样发作(Ⅲ~V级),氯喹干预组有轻型的痫样发作(Ⅰ~Ⅲ级)(P〈0.05);戊四氮致痫组脑电记录呈频发高幅的痫样波,氯喹干预组痫样波幅低且缓。GFAP和PCNA在戊四氮致痫组表达强,以海马为著,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氯喹干预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Cyclin D1在戊四氮致痫组的皮质和海马的含量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氯喹干预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 氯喹通过抑制胶质细胞的增生和GFAP的表达,影响致痫大鼠痫样发作的发生和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