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997篇
  免费   2970篇
  国内免费   1575篇
耳鼻咽喉   219篇
儿科学   399篇
妇产科学   128篇
基础医学   1675篇
口腔科学   493篇
临床医学   3352篇
内科学   2538篇
皮肤病学   221篇
神经病学   636篇
特种医学   1161篇
外国民族医学   2篇
外科学   2109篇
综合类   7503篇
现状与发展   8篇
预防医学   3125篇
眼科学   201篇
药学   3403篇
  64篇
中国医学   2765篇
肿瘤学   1540篇
  2024年   114篇
  2023年   367篇
  2022年   971篇
  2021年   1215篇
  2020年   1078篇
  2019年   538篇
  2018年   597篇
  2017年   747篇
  2016年   618篇
  2015年   1167篇
  2014年   1422篇
  2013年   1813篇
  2012年   2619篇
  2011年   2675篇
  2010年   2409篇
  2009年   2079篇
  2008年   2145篇
  2007年   2008篇
  2006年   1706篇
  2005年   1337篇
  2004年   986篇
  2003年   785篇
  2002年   606篇
  2001年   595篇
  2000年   450篇
  1999年   164篇
  1998年   58篇
  1997年   61篇
  1996年   34篇
  1995年   26篇
  1994年   29篇
  1993年   21篇
  1992年   15篇
  1991年   13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13篇
  1988年   9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7篇
  1981年   2篇
  1977年   1篇
  1976年   1篇
  1965年   1篇
  1964年   3篇
  1960年   1篇
  1954年   1篇
  194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91.
目的探讨肿瘤芽胞与Ⅱ期结肠癌患者术后复发及生存的关系,从而为高危复发患者的筛选及其临床决策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1998--2007年间广州红十字会医院收治的112例Ⅱ期结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由两名观察者分别独立选取苏木精.伊红染色切片下肿瘤芽胞最密集的视野进行肿瘤芽胞计数,将112例患者分为高级别组(芽胞数目大于或等于10,30例)和低级别组(芽胞数目小于或等于9,82例)。比较两组患者术后无复发生存率及肿瘤相关生存率,并对两名观察者胞瘤芽胞检测结果的一致性进行评价。结果所有患者均获随访。中位随访时间78(11-121)月。高级别组和低级别组患者5年无进展生存率分别为65.3%和90.7%,5年肿瘤相关生存率分别为72.1%和93.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0.008和P=0.001)。多因素预后分析结果证实,肿瘤芽胞是影响本组Ⅱ期结肠癌患者术后无进展生存(RR=4.572,95%CI:2.218—11.746,P=0.002)和肿瘤相关生存(RR=4.116,95%CI:1.657~10.384,P=0.012)的独立预后因素。两名观察者对98例(87.5%)患者取得了相同的肿瘤芽胞评估结果,一致性较好(Kappa=0.688)。结论肿瘤芽胞是一项高效且可重复的Ⅱ期结肠癌不良预后指标,可用以需术后辅助治疗的高危复发患者的筛选。  相似文献   
992.
目的 探讨自体鼻中隔软骨联合膨体聚四氟乙烯(e-PTFE)假体修复单侧唇裂继发鼻畸形的手术方法和疗效.方法 采用口腔前庭切口,将e-PTFE假体垫于患侧梨状孔边缘,以抬高患侧鼻翼基底.切取自体鼻中隔软骨,将e-PTFE假体与软骨共同形成类似“三明治”结构的支架,以抬高鼻尖和修复塌陷的鼻孔及鼻翼畸形.结果 50例患者中8例失访,其余42例经3个月至1年半的随访,鼻畸形得到明显改善,外形基本接近正常.3例术后1年出现畸形轻度复发.结论 自体鼻中隔软骨联合e-PTFE假体能有效地改善单侧唇裂继发鼻畸形,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93.
目的比较前交叉韧带双束重建术和单束重建术的中长期临床疗效。方法依照Cochrane系统评价方法比较随机对照或半随机对照试验,计算机检索Scopus,Pubmed,Medline和Cochrane等数据库,选择符合条件文献并作出方法学评估后,统计分析在Revman5.1上进行。结果纳入文献25篇,双束重建的结果在KT-1000(WMD=-0.31,P〈0.05;WMD=-0.59,P〈0.01),IKDC评分(RR=1.43,P〈0.05;RR=1.17,P〈0.01),长期Lachman(RR=1.32,P〈0.01)和长期Tegner运动评分(RR=0.37,P〈0.01)优于单束重建;轴移试验中期随访结果双束组更好(RR=1.20,P〈0.01),但长期效果无区别。结论通过Meta分析本文发现相比单束重建术,双束重建术能更好的恢复膝关节的生物力学。由于双束重建后生物力学性质更接近正常,可能更好的保护包括软骨在内的关节内组织。因此认为双束重建术总体临床效果优于单束重建术。  相似文献   
994.
乙型肝炎是影响人类健康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统计,全世界大约有20亿人感染或曾经感染过HBV,主要来自亚洲、非洲及拉丁美洲等发展中国家,其中约3.5亿为HBV慢性感染者,每年死于乙型肝炎的患者约有100万人[1].我国乙型肝炎流行率较高,据调查显示[2],我国每年因治疗HBV感染所花费的金额高达6000亿元,这给国家和人民带来沉重的负担,而注射乙型肝炎疫苗是预防乙型肝炎最实用也是最有效的方法.2002年我国开始实施新生儿免费接种乙型肝炎疫苗,经过数十年的不懈努力,我国适龄儿童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携带者减少了约2000万[3],这也说明了儿童乙型肝炎疫苗接种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但考虑到我国具体国情,普遍让成人接种乙型肝炎疫苗还不能实现.因此,研究乙型肝炎疫苗成人的免疫策略,提高免疫接种成功率,是今后乙型肝炎预防工作的热点.本文就近年来乙型肝炎疫苗成人免疫策略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希望能为成人乙型肝炎预防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95.
目的 观察耐药性颞叶内侧癫痫患者发作前期海马电极脑电活动特点,为判断和切除癫痫病灶提供神经电生理学依据.方法 对16例非侵入性手段难以明确病灶的耐药性颞叶内侧癫痫患者进行双侧海马电极监测,患者停用抗癫痫药在非麻醉状态下监测48~72 h,分析癫痫发作前期海马电极脑电图资料,探讨耐药性颞叶内侧癫痫发作前期海马电极脑电活动特点.结果 16例发作间期记录到背景活动基础上出现局限于某几个电极点的阵发性高幅慢波1例、发作性快波节律1例、棘波或棘尖慢复合波14例,视为异常脑电活动;经过48~ 72 h监测,10例监测到33次临床癫痫发作,发作起始期海马电极均可记录到清晰可辨的癫痫样脑电波形.结论 颞叶内侧癫痫临床发作起始期海马电极癫痫样放电清晰可辨,部位局限,易于确定癫痫性活动起源部位.对于非侵入性手段难以判断癫痫样放电起源的颞叶内侧癫痫可采用脑立体定向技术植入海马深部电极进行脑电监测.  相似文献   
996.
目的:探讨酒精所致精神障碍患者事件诱发电位P300的特点。方法:对30例酒精所致精神障碍患者(研究组)和31名正常人(正常对照组)进行事件诱发电位P300的检测,并与正常对照组进行配对t检验和相关分析。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酒精所致精神障碍患者P300潜伏期N2、P3显著延长(t=2.318,沁2.335;P〈0.05);P300波幅N1、N2、P3显著降低(t=-2.414;t=-2.613,t=-4.453;P〈0.05或P〈0.001)。相关分析显示,酒精所致精神障碍患者饮酒年限以及饮酒量与P300潜伏期、波幅之间无明显相关(r=-0.128~-0.274,r=-0.075~0.328;P均〉0.05)。结论:酒精所致精神障碍患者存在认知功能损害,P300可作为酒精所致精神障碍患者检测项目之一。  相似文献   
997.
背景闭经是抗精神病药治疗时常见的不良反应。这一不良反应不仅会影响生育,还会影响患者对药物治疗方案的依从性。多数研究提示药物所致高泌乳素血症是闭经的主要原因,但是极少有前瞻性研究评估这一假设。目的找出抗精神病药治疗后出现闭经的危险因素。方法研究采用前瞻性巢式病例-对照设计。将入院时处于月经周期的中间时段、未接受抗精神病药治疗的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纳入研究。分别在利培酮治疗前和治疗12周后测定血清中6种生殖激素的水平,即孕酮、雌二醇、泌乳素、促卵泡激素、促黄体生成素以及睾酮水平。将利培酮治疗12周内未来月经的31例患者(闭经组)与年龄匹配、月经仍然规律的31例患者(对照组)对照,比较上述激素水平。结果我们发现育龄妇女利培酮治疗后泌乳素水平升高4倍,但无论治疗前还是治疗后闭经组和对照组之间的泌乳素水平差异不明显。然而,治疗前闭经组的雌二醇及孕酮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在校正了治疗前其他5种生殖激素水平后,治疗前雌二醇水平仍然与治疗期间出现闭经显著相关。结论本研究结果不支持高泌乳素血症导致抗精神病药物治疗相关的闭经这一观点。如果本研究结果中雌二醇水平的预测作用能够得到大样本研究的证实,那么临床医师可以利用这一信息为女性精神分裂症患者选择合适的抗精神病药物,对易发生闭经的高风险患者而言可以优先选用导致闭经风险低的药物治疗。  相似文献   
998.
目的 探讨可缓释包裹左旋多巴/苄丝肼微球对异动症大鼠的治疗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通过注射6-羟基多巴胺(6-OHDA)制作帕金森病(Parkinson disease,PD)大鼠模型,制模成功的PD大鼠模型接受左旋多巴(25mg/kg)/苄丝肼(12.5mg/kg)腹腔注射21 d制作异动症大鼠模型.将异动症大鼠分成普通剂型组(n=13)和微球组(n=13)两组.普通剂型组给予普通剂型左旋多巴/苄丝肼皮下注射(按体质量左旋多巴12 mg/kg、苄丝肼15mg/kg),微球组给予等剂量包裹左旋多巴/苄丝肼微球皮下注射.分别于治疗第1、5、10、15和第20天,在大鼠腹腔注射阿扑吗啡后计数其旋转圈数,并于治疗3周后对大鼠进行异常不自主运动(AIM)评分(包括上肢、口面部和轴性3部分).另设PD组和假手术组大鼠各13只.以Western Blot检测大鼠纹状体区△FosB、Tau蛋白和磷酸化Tau蛋白水平,免疫组织化学法测定大鼠纹状体区磷酸化Tau蛋白阳性细胞水平.结果 普通剂型组大鼠在治疗后的第1、5、10、15和20天阿扑吗啡诱导的旋转圈数分别为221±34.4、180±25.4、123±17.3、91±13.1、84±10.7,微球组大鼠的旋转圈数分别为223±35.1、172±26.8、131±18.7、97±14.9、82±10.5,两组各时点分别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微球组大鼠轴性AIM、上肢AIM、口面AIM评分分别为6.5±0.9、4.1±0.5、5.8±0.7,均低于普通剂型组大鼠(分别为10.3±1.9、6.3±0.9、8.2±1.2)(均P<0.05).Western blot结果显示,普通剂型组大鼠纹状体△FosB水平[(620.7±48.3)%]高于PD组[(290.2±31.5%)](t=2.11,P<0.05),但低于微球组[(320.5±32.8)%](t=4.56,P<0.01).普通剂型组纹状体区磷酸化Tau蛋白水平[(340.4±27.1)%]高于PD组[(130.4±21.5)%](t=2.67,P<0.05),微球组[(134.6±14.1)%]低于普通剂型组(t=4.13,P<0.01).免疫组化结果示,普通剂型组大鼠纹状体区磷酸化Tau蛋白阳性细胞指数为(14.6±2.3)×104,高于PD组[(6.9±1.1)×104](t=3.98,P<0.01),微球组[(7.2±1.1)×104]明显低于普通剂型组(t=3.76,P<0.01).结论 微球治疗减轻了异动症大鼠的症状,其原因可能是由于可缓释包裹左旋多巴/苄丝肼微球通过影响Tau蛋白/△FosB信号通路的活性,进而改善了异动症大鼠的症状.  相似文献   
999.
目的探讨缺血修饰白蛋白(IMA)对重型颅脑损伤继发心肌损伤的早期诊断价值及其与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检测52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实验组)血清IMA、心肌肌钙蛋白(cTnI)、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肌红蛋白(MYO),并检测同期46例健康体检者血清IMA。结果实验组血清IMA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实验组血清IMA、cTnI、MYO、CK-MB阳性率分别为78.84%、53.85%、32.69%、30.77%,IMA的阳性率显著高于cTnI、MYO、CK—MB的阳性率(P〈0.01)。GCS6-8分组、4-5分组、3分组的ACB值分别为(67.21±5.96)U/ml、(52.85±5.13)U/ml、(40.78±4.85)U/ml,三组间ACB值有统计学差异(P〈0.05)。预后差(GOS评分4~5分)患者血清IMA水平显著低于预后好患者(GOS评分1~3分,P〈0.01)。结论IMA对重型颅脑损伤继发心肌损伤的早期诊断有重要价值,并且检测IMA有助于评估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  相似文献   
1000.
 目的 总结羊水栓塞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羊水栓塞的发生机制,分享羊水栓塞救治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03至2018-11在北京妇产医院孕晚期分娩并发羊水栓塞患者的症状、体征、实验室等辅助检查、用药救治过程,以及母儿妊娠结局与预后。结果 在109 401次孕晚期分娩记录中,共发生13例羊水栓塞,发病率11.88/10万。高龄(超过35岁)产妇占比53.8%(7/13),经产妇占比53.8%(7/13),存在过敏性体质患者4例,胎盘高危因素4例,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3例。84.6%(11/13)的患者出现了危及生命体征的临床表现(至少低血压、低血氧、DIC之一),3例出现心脏呼吸骤停,5例并发DIC,产后出血(>1000 ml以上)者9例[1100~6000 ml,(2963±406)ml]。4例血液中查找羊水成分,其中3例阳性,9例使用大量血管活性药物时间超过3 h,5例行子宫切除术,无患者死亡。结论 羊水栓塞主要依靠临床表现进行诊断;典型的羊水栓塞是产科罕见而凶险的并发症;及时准确的诊断以及训练有素的多学科快速反应团队,及时足量的抗过敏和血管活性药物以及后续充分的生命支持治疗是挽救羊水栓塞患者生命的关键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