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2429篇
  免费   16600篇
  国内免费   10799篇
耳鼻咽喉   1299篇
儿科学   2293篇
妇产科学   1589篇
基础医学   14042篇
口腔科学   3125篇
临床医学   22400篇
内科学   17897篇
皮肤病学   1930篇
神经病学   5225篇
特种医学   5893篇
外国民族医学   44篇
外科学   13223篇
综合类   38155篇
现状与发展   46篇
一般理论   8篇
预防医学   15701篇
眼科学   4009篇
药学   19042篇
  285篇
中国医学   13888篇
肿瘤学   9734篇
  2024年   409篇
  2023年   2315篇
  2022年   4868篇
  2021年   7627篇
  2020年   6372篇
  2019年   4510篇
  2018年   4627篇
  2017年   5357篇
  2016年   4374篇
  2015年   7452篇
  2014年   9394篇
  2013年   10072篇
  2012年   14790篇
  2011年   15622篇
  2010年   12335篇
  2009年   10524篇
  2008年   11325篇
  2007年   11039篇
  2006年   9734篇
  2005年   8343篇
  2004年   5672篇
  2003年   5042篇
  2002年   4046篇
  2001年   3219篇
  2000年   2640篇
  1999年   1833篇
  1998年   985篇
  1997年   1026篇
  1996年   776篇
  1995年   652篇
  1994年   601篇
  1993年   349篇
  1992年   328篇
  1991年   315篇
  1990年   274篇
  1989年   212篇
  1988年   204篇
  1987年   184篇
  1986年   118篇
  1985年   96篇
  1984年   45篇
  1983年   42篇
  1982年   15篇
  1981年   11篇
  1980年   7篇
  1979年   14篇
  1975年   4篇
  1974年   3篇
  1973年   5篇
  1956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目的:探究翁连解毒汤治疗浊毒内蕴型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临床疗效及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选取2016年2月至2018年12月在攀枝花学院附属医院收治的浊毒内蕴型UC患者13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入院先后顺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5例。对照组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加用翁连解毒汤,观察2组治疗前、完成治疗后T细胞、NK细胞、炎性反应因子、凝血功能、生命质量变化,完成治疗后总结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在NK细胞、T淋巴细胞组成、CR、TNF-α、IL-1 β、ESR、内毒素、IL-10、FIB、PLT、APTT改善方面的效果较对照组更优,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完成治疗后的生命质量量表各维度评分及总评分改善效果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且临床总有效率和组织病理学疗效率均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翁连解毒汤能抑制浊毒内蕴型UC炎性反应,改善高凝状态,提高机体免疫功能,从而提高疗效和生命质量。  相似文献   
32.
目的分析POLG基因变异致线粒体病的临床表型及基因变异。方法回顾分析于2019年5月就诊,并经采集外周血DNA进行医学外显子、外显子-内含子交界区靶向二代测序和一代验证,1个确诊为POLG基因变异致线粒体病家系的临床资料。结果先证者,男,10岁,与其同卵双胎哥哥均有相同的体征,深感觉受损、腱反射消失、肌肉可疑萎缩。先证者3个兄姐先后于1岁多夭折。提取患儿及其父母的外周血,先证者及同卵双胎哥哥POLG基因均存在G.2558A(p.R853Q)、c.2890T(p.R964C)复合杂合变异,分别来源于患儿父母亲。结论 POLG基因复合杂合变异线粒体病家系成员有不同的表型;POLG相关疾病,即使同种基因变异,其临床异质性也较大。  相似文献   
33.
34.
目的探讨经鼻间歇正压通气(NIPPV)在防治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RDS)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7年6月至2018年12月梧州市人民医院RDS早产儿90例,其中男性48例,女性42例;胎龄(29.03±0.58)周;出生体质量(996.91±98.52)g;病程(3.48±0.56)h;临床分级Ⅰ级58例,Ⅱ级32例;Apgar评分(6.85±1.06)分。依据随机数字表分为NIPPV组和持续气道正压通气(NCPAP)组,每组45例。NIPPV组给予NIPPV治疗,NCPAP组给予NCPAP治疗,若两组治疗后不能维持患儿生命体征则使用肺表面活性物质(PS)或行有创机械通气。结果NIPPV组和NCPAP组治疗12、24 h后和治疗结束时动脉血氧分压(PaO2)、氧合指数(OI)明显高于治疗前。NIPPV组治疗12、24 h后PaO2、OI明显高于NCPA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NIPPV组和NCPAP组治疗结束时PaO2、OI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NIPPV组PS使用率(22.22%vs 44.44%)、有创通气率(17.78%vs 40.00%)、氧疗时间[(71.42±7.62)h vs(85.62±9.24)h]、有创通气时间[(46.78±5.32)h vs(55.27±6.14)h]、住院时间[(30.42±3.65)d vs(35.62±3.89)d]、并发症率(31.11%vs 53.33%)明显低于NCPA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NIPPV可有效改善RDS早产儿通气功能,有利于减少PS使用、有创通气及并发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35.
36.
37.
目的探讨前路椎体次全切除术和后路椎管扩大椎板成形术对脊髓型颈椎病(CSM)合并椎管狭窄症患者术后疗效及颈椎矢状位参数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3月—2015年8月收治的147例CSM合并椎管狭窄症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80例行前路椎体次全切除术治疗(A组),67例行后路椎管扩大椎板成形术治疗(B组)。比较2种手术方法治疗前后日本骨科学会(JOA)评分、Cobb角及矢状位垂直距离(SVA)。将2组患者根据T_1倾斜角分别分为高T_1倾斜角(≥25°)亚组和低T_1倾斜角( 25°)亚组,对不同亚组之间的疗效及手术安全性进行比较。结果 2组术后JOA评分和Cobb角均高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A组术后SVA低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B组术后SVA与术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A组术后JOA评分和Cobb角均高于B组,SVA低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A组中,高T_1倾斜角亚组和低T_1倾斜角亚组JOA评分改善效果和后凸畸形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B组中,低T_1倾斜角亚组JOA评分改善效果和后凸畸形发生率优于高T_1倾斜角亚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相较于后路椎管扩大椎板成形术,前路椎体次全切除术治疗CSM合并椎管狭窄症临床疗效更佳,且有助于改善颈椎矢状位平衡;在高T_1倾斜角水平下,应尽可能选择前路椎体次全切除术。  相似文献   
38.
目的:探讨改良三点式重睑术的临床应用疗效。方法:2012年6月-2019年6月,共165例单睑患者采用了改良三点式重睑术,沿术前标记线将三点处皮肤切开,剪刀将切口下唇的眼轮匝肌适当去除,同时将切口与切口在皮下层打通,剪除切口与切口之间的眼轮匝肌,6-0可吸收线挂睑板前筋膜或提上睑肌腱膜及切口下唇皮下组织缝合,三点切口各缝1针。再用6-0单丝尼龙线按照常规重睑线缝合方法挂切口下唇皮肤、睑板前筋膜或提上睑肌腱膜及切口上唇皮肤缝合打结,三点切口各缝1针。伴内眦赘皮者同时行内眦赘皮矫正术。结果:152例患者获得随访,随访患者大部分获得了比较满意的重睑,睁眼重睑流畅、自然,闭眼刀口痕迹不明显。2例患者出现内侧重睑线变浅,1例患者出现外侧重睑线变浅,所有患者均未出现重睑消失。5例患者双侧重睑线有轻度不对称。患者总体满意率为94.7%(144/152)。结论:改良三点式重睑术具有创伤小、并发症少、效果逼真、不易脱落、手术痕迹不明显等优点,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9.
目的探讨足趾移植长手指全形再造手术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15年6月至2019年6月,对16例因外伤致手指缺损患者采用足趾移植长手指全形再造术,术后评估供区及受区的感觉功能、运动功能及外观形态,分析指甲畸形及增生性瘢痕的发生情况,并记录术后发生感染、血肿、皮片坏死及供区愈合不良等情况;通过调查问卷的方式分析患者的满意度。结果所有患者术后获随访1~12个月,其中2例受区发生感染,1例受区皮片边缘发生坏死,经换药后予以缓解;其余患者的供、受区均未出现长时间的痛疼感觉,受区感觉功能恢复达87.50%,受区运动功能恢复均较满意,手指外形基本满意。供区感觉受影响者2例,运动功能受限者1例,外形一般者2例。所有患者无指甲畸形及增生性瘢痕发生;满意者1例,基本满意者14例,不满意者1例。结论采用足趾移植长手指全形再造手术,基本可以满足患者及医师对于缺损手指进行完美修复的目标。  相似文献   
40.
目的 检测分析被诊断为X连锁视网膜色素变性(XLRP)的三个中国家系内的基因突变。设计 基因研究。研究对象 三个中国XLRP家系共27位受试者(其中18人为男性)。方法 由同一医生收集家系成员的详细临床资料并进行眼部检查,采集三个家系的先证者及有条件采血者的外周静脉血,提取基因组DNA。应用PCR技术扩增RPGR和RP2基因的全部外显子和内含子交界区序列,包括RPGR基因15号外显子开放阅读框,产物直接测序进行突变分析。主要指标 临床特征及基因测序结果。结果 基因筛查证实了两个RPGR基因的新型无义突变(c.1541C>G;p.S514X 和 c.2833G>T;p.E945X) 及一个错义突变(c.607G>C;p.A203P)。基因型-表型的相关性分析表明家系3患者在接近ORF15下游位置存在突变,这种突变导致视锥细胞功能的早期丧失。ORF15无义突变的女性携带者临床表型重,呈现出部分显性遗传的特点。结论 本研究证实了三种RPGR基因的新型突变,这一结果扩展了RPGR的突变谱及表型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