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10篇
  免费   353篇
  国内免费   188篇
耳鼻咽喉   34篇
儿科学   114篇
妇产科学   47篇
基础医学   257篇
口腔科学   67篇
临床医学   470篇
内科学   374篇
皮肤病学   54篇
神经病学   62篇
特种医学   160篇
外科学   357篇
综合类   1069篇
现状与发展   2篇
预防医学   525篇
眼科学   19篇
药学   437篇
  3篇
中国医学   356篇
肿瘤学   244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41篇
  2022年   127篇
  2021年   211篇
  2020年   142篇
  2019年   77篇
  2018年   69篇
  2017年   104篇
  2016年   80篇
  2015年   155篇
  2014年   192篇
  2013年   207篇
  2012年   349篇
  2011年   379篇
  2010年   376篇
  2009年   334篇
  2008年   314篇
  2007年   302篇
  2006年   289篇
  2005年   203篇
  2004年   156篇
  2003年   99篇
  2002年   81篇
  2001年   76篇
  2000年   85篇
  1999年   29篇
  1998年   23篇
  1997年   16篇
  1996年   14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19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6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9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5篇
  1980年   3篇
  1977年   4篇
  1975年   3篇
  1965年   1篇
  1964年   1篇
  1956年   1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6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52.
目的 研究二十碳五烯酸(EPA)是否协同视黄酸(RA)影响HL-60细胞的凋亡及相应分子机制。方法 流式细胞仪(FCM)检测细胞周期相分布以测定细胞增殖和凋亡功能;Western blot法分析bcl-2和caspase—3表达。结果 与单独应用相比,EPA和RA联合应用可增强HL-60细胞的调亡效应,以及下调节bcl—2和增强caspase-3基因表达。结论 EPA和RA联合应用对HL-60细胞凋亡的增强效应,可能与它们增强caspase-3和降低bcl—2基因表达相关。  相似文献   
53.
细胞内外膜跨膜电位频率响应模型及滤波器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提出球形单细胞内外膜跨膜电位频率响应模型和仿真计算方法。通过对频率响应的仿真分析,发现内外膜跨膜电位分别表现出一阶带通和低通滤波器特性,并在内膜频率响应中心频率到上限截止频率的范围内,内膜跨膜电位大于外膜同时能保持在较高水平,这将有利于诱导细胞内电处理效应。计算结果与动物实验吻合得很好,为纳秒脉冲电场治疗肿瘤的窗口参数合理选择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4.
纳秒级陡脉冲电场诱导癌细胞凋亡的实验及作用机理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观察纳秒级陡脉冲电场诱导人浆液囊腺性卵巢癌SKOV3癌细胞凋亡效应,及其对细胞内钙离子浓度即[Ca2+]i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理。采用场强为10kV/cm、脉宽为100ns、重复频率为1Hz的纳秒级陡脉冲电场作用于SKOV3癌细胞悬液5min。4h后采用Annexin V-FITC/PI双标记并结合流式细胞仪分析SKOV3癌细胞的凋亡率,采用扫描和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癌细胞凋亡的超微结构变化;以Fluo-3/AM为细胞内钙离子的荧光指示剂,用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检测纳秒级陡脉冲电场对SKOV3癌细胞[Ca2+]i的影响,及[Ca2+]i变化时的Ca2+来源。结果显示,流式细胞术检测到癌细胞的早期凋亡率为(22.21±2.71)%,明显高于对照组的(3.04±0.44)%(P〈0.01),扫描和透射电子显微镜均观察到典型的凋亡细胞形态,证实纳秒级陡脉冲电场能够有效诱导SKOV3癌细胞发生凋亡;同时纳秒级陡脉冲电场可明显升高细胞[Ca2+]i(P〈0.01),而与细胞外钙离子浓度无关(P〉0.05)。由于纳秒级陡脉冲电场的等值频率很高,容易穿透细胞膜,其诱导凋亡的机制之一可能是通过激活细胞内钙库(内质网、线粒体),引起细胞内钙离子升高,从而介导凋亡信号通路。  相似文献   
55.
脑红蛋白在成年男性生殖系统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脑红蛋白(neuroglobin,Ngb)在成年男性生殖系统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观测Ngb在成人男性生殖系统的表达、分布与定位。结果:Ngb在生殖系统内神经节细胞、睾丸间质细胞有较强表达,在睾丸支持细胞、生精细胞、附睾管腔上皮、前列腺腺上皮及精囊黏膜上皮呈弱阳性表达。结论:Ngb在男性生殖系统中分布广泛,其功能值得研究。  相似文献   
56.
双基因共表达在血管再狭窄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观察携带反义凝血酶受体(ATR)和p21的双基因载体共表达后对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为再狭窄基因治疗寻求新途径。方法 以携带ATR或/和p21的单、双基因载体重组腺病毒伴随病毒(rAAV)感染培养的人主动脉平滑肌细胞(hASMC),用半定量RT-PCR检测各基因的整合与表达,MTT法测定病毒感染后不同时间点的细胞存活率。将携带AP双基因的rAAV导入WKY大鼠拉伤侧的颈总动脉,免疫组织化学法分别检测凝血酶受体(TR)和p21两基因在动脉壁中的表达。结果 RT-PCR结果显示,TR单基因的mRNA表达降低,p2l单基因表达升高,AP双基因得到了共表达;MTT法测定的生长曲线显示,双基因对hASMC增殖的抑制作用大于两个单基因;免疫组织化学证实,AP双基因导入后,TR基因的表达受到完全抑制,p2l基因的表达明显增加,血管新生内膜与平滑肌细胞的增殖受到了抑制。结论 ATR和p21双基因共表达在体外可明显抑制ASMC的增殖,在体内可明显抑制血管内膜新生和中膜的增生。  相似文献   
57.
目的对静脉用药调配中心(pharmacy intravenous admixture services,PIVAS)干预临床不合理用药产生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人力资源效益进行分析,促进临床合理、安全、经济用药。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调取2018年10月1-31日山东大学齐鲁医院PIVAS接收的全部静脉用药医嘱及对不合理用药医嘱的干预结果,分析PIVAS干预不合理用药医嘱产生的药品资源、人力资源节约情况。结果2018年10月1-31日PIVAS药师共审核用药医嘱412782组,其中不合理医嘱1967组,占0.417%,包括不规范、不适宜及超常医嘱等类型。通过PIVAS药师干预不合理用药医嘱,及时纠正医师用药医嘱错误,节约了药品资源及护理工时。结论PIVAS进行用药医嘱审核对于保障患者临床合理用药具有积极意义,有利于节约医疗资源。  相似文献   
58.
影响糖尿病患者肾小球滤过率危险因素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探讨各种危险因素对糖尿病患者肾小球滤过率 (GFR)的影响 ,应用多元逐步回归方法对 2 1 4例 2型糖尿病患者有关GFR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①GFR下降组的年龄、病程、高血压史、冠心病史、视网膜病变患病率、腰臀围比值均明显高于GFR正常组 (P <0 .0 1 )。② 2组的GFR、尿素氮、肌酐和尿白蛋白的对数值均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1 )。③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 :影响糖尿病病人GFR的主要因素依次为年龄、肌酐、视网膜病变、高血压史和尿素氮。提示 :为早期预防糖尿病肾病 ,除了要有效控制血糖外 ,还要严格控制血压和积极防治视网膜病变  相似文献   
59.
目的 比较胺碘酮与小剂量β受体阻滞剂合用对老年阵发性房颤的疗效。方法 回顾分析30名老年阵发房颤患者,根据房颤复律后维持用药的不同,分为3组:单用胺碘酮组(n=11);单用β阻滞剂组(n=9);胺碘酮与小剂量β阻滞剂合用组(n=10)。比较3组患者用药后12个月中房颤控制情况及心室率、心脏传导情况。结果 单用胺碘酮组显效率54.5%,有效率45.5%,无效率0%;单用β受体阻滞剂组显效率22.2%,有效率44.5%,无效率33.3%;胺碘酮与小剂量β受体阻滞剂合用治疗房颤,显效率90%,有效率10%,其疗效明显优于单用胺碘酮(P<0.05)或单用β阻滞剂(P<0.01)组,且未见明显副作用:3组间心室率未见显著差别。结论 胺碘酮与小剂β受体阻滞剂合用可有效地控制老年阵发性心房纤颤的发作。  相似文献   
60.
【摘要】 目的:评估寰椎椎弓根螺钉联合经寰枢关节螺钉固定技术的力学稳定性。方法:选取成人颈椎新鲜标本6具,解剖剔除肌肉制备上颈椎完整模型(完整组),用生物力学测试及计算机视觉分析软件测量在1.5Nm力矩下前屈后伸、左右侧弯和左右旋转时C1-C2的活动度(ROM);破坏寰椎前弓和侧块制备不稳模型(失稳组),再次测量相同力矩下各运动方向C1-C2的ROM活动度。随后暴露寰枢椎置钉点,根据先后顺序置入寰椎椎弓根螺钉+枢椎椎弓根螺钉固定(C1P+C2P组)、单纯经寰枢关节螺钉固定(TA组)、寰椎椎弓根螺钉+经寰枢关节螺钉固定(C1P+TA组),依次分别测量相同力矩下各运动方向C1-C2的ROM,比较各组C1-C2 ROM的差异。结果:失稳组相较于完整组在六个方向上有更大的ROM,两组所有方向上的ROM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C1P+C2P组、C1P+TA组、TA组与失稳组比较,所有方向上的ROM均有显著性减少(P<0.05),三组间比较,前屈、后伸、左旋转和右旋转方向上的ROM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C1P+TA组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