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514篇
  免费   2040篇
  国内免费   1437篇
耳鼻咽喉   196篇
儿科学   276篇
妇产科学   121篇
基础医学   1234篇
口腔科学   497篇
临床医学   2478篇
内科学   1833篇
皮肤病学   199篇
神经病学   347篇
特种医学   871篇
外科学   2118篇
综合类   5599篇
现状与发展   5篇
预防医学   2212篇
眼科学   222篇
药学   2462篇
  18篇
中国医学   2255篇
肿瘤学   1048篇
  2024年   78篇
  2023年   271篇
  2022年   658篇
  2021年   852篇
  2020年   747篇
  2019年   388篇
  2018年   464篇
  2017年   582篇
  2016年   474篇
  2015年   717篇
  2014年   1006篇
  2013年   1244篇
  2012年   1886篇
  2011年   2002篇
  2010年   1817篇
  2009年   1617篇
  2008年   1688篇
  2007年   1633篇
  2006年   1525篇
  2005年   1092篇
  2004年   766篇
  2003年   631篇
  2002年   532篇
  2001年   520篇
  2000年   395篇
  1999年   135篇
  1998年   43篇
  1997年   33篇
  1996年   29篇
  1995年   18篇
  1994年   30篇
  1993年   15篇
  1992年   14篇
  1991年   11篇
  1990年   16篇
  1989年   10篇
  1988年   13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6篇
  1984年   3篇
  1982年   1篇
  1977年   1篇
  1966年   1篇
  1964年   2篇
  1958年   6篇
  1957年   4篇
  1956年   2篇
  1955年   2篇
  1954年   1篇
  194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71.
α-L-岩藻糖苷酶测定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侯振江  张宗英 《华夏医学》2003,16(5):742-743
研究结果表明AFU测定对肝癌的诊断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其价值优于AFP,两项指标联合检测可提高阳性检出率。动态监测有利于肝癌的早期诊断、鉴别诊断,并可作为转移、复发的指标,也可用于白血病及卵巢癌的诊断。  相似文献   
72.
构建玻片蛋白质芯片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玻片蛋白质芯片的构建方法及其中间操作条件的选择与优化。方法:利用生物芯片点样仪将超微量蛋白质点到经特殊处理的玻璃片表面,然后选用不同的化学试剂对玻片背景进行封闭;再用荧光素标记的蛋白质与点样蛋白杂交;最后用生物芯片分析仪扫描成像并进行分析,比较不同条件下芯片的显示效果。结果:蛋白质样品与片基稳定结合,并保持原活性状态;封闭试剂选用酪蛋白或明胶效果较佳;点样探针与其特异蛋白质抗体可稳定结合,结合效果与点样蛋白浓度在一定范围内呈正相关;在1.6 cm×1.6 cm的玻璃片面积上,构建了36×36=1269点的蛋白质芯片。结论:本实验条件下,蛋白质抗原或抗体可以稳定地固定于经过处理的玻璃片表面.制成免疫型蛋白芯片,并可通过随后的抗原抗体反应与荧光素标记的相应抗体或抗原结合,用生物芯片分析仪可对其荧光信号进行检测分析。  相似文献   
73.
新Vierordt法测定鲁南贝特片中两组分的含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测定鲁南贝特片中氯唑沙宗和对乙酰氨基酚的含量。方法采用新Vierordt法不经提取分离直接测定两组分的含量 ,测定波长λ1=2 4 3.9nm ,λ2 =2 5 7.6nm。结果氯唑沙宗线性范围为 (8.4 7~ 4 2 .36 ) μg/ml,r=0 .9990 ,对乙酰氨基酚线性范围为 (8.83~ 4 4 .16 ) μg/ml,r =0 .9994 ,氯唑沙宗和对乙酰氨基酚的平均回收率和相对标准偏差分别为 10 0 .1%、0 .89%和 10 0 .6 %、0 .4 4 %。结论该方法简便、快速、重现性好 ,可消除两组分的相互干扰 ,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74.
原发性肝癌中医单证证型专家观点文献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整理原发性肝癌辨证分型文献中的专家观点,分析原发性肝癌各中医单证证型在专家观点中的出现状况,初步明确其主要的单证证型.方法对建国以来国内公开报道的有关原发性肝癌中医辨证分型的文献进行整理,运用χ2检验对文献中的专家观点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气滞(肝气郁结)型、血瘀型、脾气虚型、肝阴虚型、肾阴虚型、肝胆湿热型在专家观点中出现频率较高(均超过50%),它们之间没有显著性意义,但与其它出现频率较低的各单证证型相比,均有显著性差异(P<0.00091).结论原发性肝癌常见的中医单证证型依次为①气滞(肝气郁结)型;②血瘀型;③脾气虚型;④肝阴虚型;⑤肾阴虚型;⑥肝胆湿热型.  相似文献   
75.
目的总结近20年来孤立性左肝胆管结石并发左肝胆管狭窄的临床治疗体会.方法原发性肝胆管结石1018例,年龄27~72岁,其中孤立性左肝胆管结石133例,手术治疗112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包括各肝管狭窄并发率,术前各项检查确诊率,手术治疗方式,再狭窄率.结果左肝管狭窄的发生率为598%,左外肝管和左内肝管分别为840%和848%,均以重度狭窄为主.狭窄切开整形后高位胆肠吻合术是处理左肝管狭窄的常用手术方式(522%),远期再狭窄率为171%;左半肝切除术施实率为194%,再狭窄率为00%;狭窄整形术和狭窄扩张术的施实率分别为90%和194%,再狭窄率分别为500%和923%.左外肝管狭窄通常采用肝段或肝叶切除术(787%),而左内肝管狭窄的处理则通常采用非左半肝切除术(848%).左内肝管狭窄的术前/后影像学确诊率明显低于左肝管和左外肝管,平均确诊率依次259%,933%和879%.结论二级肝管狭窄是孤立性左肝管结石的常见并发症,肝叶或肝段切除术是其首选治疗原则.过多依赖非肝叶/段切除术和不适当的肝段切除术是遗留狭窄和远期疗效差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76.
蕨麻素冻干脂质体的制备及理化性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制备蕨麻素冻干脂质体注射剂并研究其理化性质。方法 采用薄膜超声分散法并冷冻干燥来制备蕨麻素脂质体,用葡聚糖凝胶(Sephadex G-50)微型柱离心法测定包封率。结果 制得的蕨麻素脂质体包封率为56.62%,粒径范围为71.70—166.47nm,透射显微镜下观察脂质体为粒径均匀的球类或近球状小囊泡。结论 蕨麻素脂质体处方和制备工艺稳定可行,重现性好。  相似文献   
77.
rhTPO在大肠杆菌中的表达、纯化及生物活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人促血小板生成素(human thromlbopoietin,hTPO)在大肠杆菌中表达、分离纯化及生物学活性初步鉴定。方法:利用RT-PCR法从人胎肝细胞中扩增目的基因片段,将其定向插入pQE30表达质粒T5启动子下游的多克隆区,转化大肠杆菌M15,得到pQE30-TPO的工程菌,诱导目的蛋白表达、纯化。将表达产物给血小板减少模型小鼠尾静脉注射,观察注射后不同时间血小板量的改变。结果:经异丙基硫代-β-D-半乳糖苷(isopropylthio-β-D-galactoside IPTG)诱导培养,该工程菌可以产生单一特异性的高表达蛋白条带。将纯化后的表达蛋白注射小鼠,结果显示对实验性小鼠血小板减少症具有一定的治疗作用。结论:在大肠杆菌中成功地高效表达了重组hTPO,该产物具有促血小板生成的活性。  相似文献   
78.
目的:综合评价学生体质健康状况。方法:利用现代计算机技术提供的手段用AHP模型以人一机对话的方式对我国各省市学生体质与健康水平和学生体质状况进行了综合评估。结果:得到了学生体质健康排序权值。结论:这种方法具有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特点,能够充分考虑到人在体质与健康综合评估中的主观能动作用,是一种十分有效的评价方法。  相似文献   
79.
孕期心理干预对产后情绪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孕期对孕妇及家属给予心理干预对产后抑郁、焦虑情绪的影响。方法对270名孕妇和268名孕妇家属分别进行心理干预,对照组269名孕妇接受一般教育,干预组及对照组在孕期填写一般情况调查表及SDS、SAS量表,产后1周、1个月、6个月填写SDS、SAS量表。结果干预组产后抑郁焦虑发生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结论孕期加强对孕妇及家属的心理教育有利于稳定情绪,降低产后抑郁、焦虑的发生。  相似文献   
80.
目的:探讨降纤酶对急性脑梗死(ACI)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sCRP)水平的影响及其在改善神经功能缺损方面的作用。方法:46例ACI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23例,静脉滴注曲克芦丁注射液,0.6g/d;治疗组23例,入院后立即给予降纤酶10IU溶入250ml生理盐水静脉滴注,1~1.5h滴完,第3、5天各给予降纤酶5IU,其他用药同对照组;应用免疫比浊法检测2组治疗前及治疗后第7天、14天的血清sCRP水平变化,并对神经功能缺损进行评分。结果:2组sCRP水平在治疗后第7天最高,随后逐渐降低。治疗组治疗前血清sCRP水平和治疗前、第7天的神经功能缺损总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第7天、14天sCRP水平分别为(7.73±2.16)、(2.92±2.24)mg/L,对照组分别为(10.18±3.16)、(4.66±2.42)mg/L,治疗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0.01);第14天治疗组神经功能缺损总分为(10.68±4.08)分,明显低于对照组[(16.81±4.86)分](P<0.01)。结论:降纤酶能明显降低ACI患者血清sCRP水平,有利于减轻炎症反应,改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