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835篇
  免费   3066篇
  国内免费   2150篇
耳鼻咽喉   254篇
儿科学   577篇
妇产科学   178篇
基础医学   1795篇
口腔科学   678篇
临床医学   3889篇
内科学   2491篇
皮肤病学   239篇
神经病学   705篇
特种医学   1266篇
外科学   3099篇
综合类   8537篇
现状与发展   8篇
预防医学   3544篇
眼科学   313篇
药学   4000篇
  52篇
中国医学   3164篇
肿瘤学   1262篇
  2024年   124篇
  2023年   424篇
  2022年   1016篇
  2021年   1221篇
  2020年   1122篇
  2019年   527篇
  2018年   589篇
  2017年   881篇
  2016年   730篇
  2015年   1241篇
  2014年   1577篇
  2013年   2051篇
  2012年   2955篇
  2011年   3074篇
  2010年   2731篇
  2009年   2492篇
  2008年   2524篇
  2007年   2391篇
  2006年   2214篇
  2005年   1580篇
  2004年   1194篇
  2003年   997篇
  2002年   738篇
  2001年   740篇
  2000年   527篇
  1999年   152篇
  1998年   38篇
  1997年   19篇
  1996年   23篇
  1995年   36篇
  1994年   28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14篇
  1990年   11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9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1篇
  1966年   1篇
  195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1.
目的 探讨肛管腺癌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1965年1月至2002年3月间收治的肛管腺癌共49例的临床资料。结果 男女比例1.3:1,平均年龄52岁,中位年龄56岁。肛门出血、便条变细和肛门肿物是最常见的症状。36.7%伴有慢性肛周疾病史。治疗后中位随访时间66个月。局部复发和腹股沟淋巴结转移各7例,肺转移2例,锁骨上淋巴结转移和纵隔转移各1例。单纯手术组、单纯放化疗组、综合治疗组(腹会阴联合切除加术后辅助放化疗)和无局部治疗组患者的3年总生存率分别是41,3%、20.0%、56.3%和15.0%,5年总生存率分别是34.4%、0、37.5%和0。结论 早期诊断是改善肛管腺癌预后的最基本保证,综合治疗是目前疗效较好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22.
肛直肠抑制反射时门静脉血中P物质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肛直肠抑制反射(RAIR)时门静脉血中P物质(SP)的变化规律及外源性内脏神经对其变化的影响。方法将实验大白鼠分为7组,其中6组先按去与不去直肠肛管外源性内脏神经支配而分为不去神经和去神经两大组,每组中又按Foley导管上气囊置入直肠腔中的位置分为2、4、6cm组;同时再设1个对照组,将Foley导管置入直肠腔中,但不注水扩张球囊。检测并比较在直肠腔内刺激后,各组门静脉血中的SP值及变化情况。结果去神经组中2、4cm组与不去神经组之间及对照组之间,门静脉血中SP值变化比较,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不去神经组中的6cm组与对照组及去神经组中2cm和4cm组之间SP值比较,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去神经组和不去神经组中的6cm组之间SP值比较,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直肠腔内上部的刺激不引出RAIR可能与该部位的刺激使内括约肌兴奋性递质(SP)的释放有关;外源性内脏神经对RAIR中门静脉血的SP变化有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23.
12例开放性腋动脉损伤的诊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开放性腋动脉损伤的诊治体会。方法1996年-2002年,共诊治12例开放性腋动脉损伤的患者,从受伤到入院时间为3~14h,入院时均处于不同程度的休克状态,桡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在积极抗休克治疗的同时,急诊进行清创、血管神经探查和修复术。其中行腋动脉修补5例,腋动脉直接吻合6例,自体静脉移植修复1例。结果伤后8h内腋动脉再通8例,8~16h内腋动脉再通4例,无病例发生截肢或死亡。术后伤口均Ⅰ期愈合,桡动脉搏动良好。结论对开放性腋动脉损伤早期诊断和及时手术探查是控制休克、获取良好疗效的关键。  相似文献   
24.
全程分期式健康教育对Miles术后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12,自引:5,他引:7  
目的探讨全程分期式健康教育对Miles术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80例行Miles术的直肠癌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采用全程分期式健康教育,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手术前后宣教.两组均在出院前,出院后1、3、6个月发放Miles术患者生活质量问卷,在出院前发放护理工作满意度调查表进行调查.结果观察组出院前自理能力、造口情况、心理状况及护理工作满意度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P<0.01),出院时间显著缩短(P<0.05);出院后观察组自理能力、造口情况等及生活质量总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全程分期式健康教育能有效提高Miles术患者的近期和远期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5.
目的评价牙冠延长术在牙体缺损达龈下的残根残冠修复中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04年5月至2005年6月,对32例患者的36颗牙体缺损达龈下的患牙,术前按断端位于龈下最深距离分为A组(20颗患牙,距离<3.0mm)和B组(16颗患牙,3.0mm≤距离≤4.0mm),均采用牙冠延长术暴露龈下牙体断面,术后6周行桩冠修复。分别记录和比较手术前、后牙周探诊深度(PD)、菌斑指数(PLI)、龈沟出血指数(SBI)和牙齿松动度,以观察临床疗效。结果术后随访患者6个月,两组病例术后6周牙体断端均暴露较好、龈缘颜色正常,术后修复效果有效率为100%,满意率为77.78%。A组术后无松动,修复效果满意;B组术后50.00%出现Ⅰ度松动,修复效果欠佳,两组修复效果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术后各阶段两组的PD、PLI、SBI均明显优于术前(P<0.05),但两组术后牙周指数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结论牙冠延长术有利于残根残冠的保存和修复,但要注意适应证的选择。  相似文献   
26.
目的 探讨腹股沟区淋巴静脉分流加硝酸银肾盂灌注治疗乳糜尿的疗效。方法 采用2%硝酸银肾盂灌注加同侧腹股沟区淋巴结与大隐静脉主干吻合方法治疗乳糜尿患者28例。其中男16例,女12例,年龄41~68岁,平均46岁。病史6个月~30年,平均3.6年。乳糜尿来自左肾14例,右肾12例,双肾2例。结果 术后3d内尿乳糜试验转阴者8例,7d转阴者17例,11d转阴者3例。27例随访3~12年,复发3例,复发率11%。结论 腹股沟区淋巴静脉分流加硝酸银肾盂灌注是治疗乳糜尿简单、安全、有效的方法,适宜于基层医院开展。  相似文献   
27.
心脏血流动力学参数足反映人体生命信息和心脏泵功能的重要指标.同前,尢创性血流动力学检测已广泛应用于心力衰竭、休克等危重症患者的病情监测、治疗方案的确定等,以便使患者得到科学、有效的治疗[1-2].  相似文献   
28.
急性肝功能衰竭(acute liver failure,ALF)疾病凶险,自然死亡率高达80%以上。20世纪80年代中期肝移植开始应用于治疗急性肝功能衰竭。现今,结合肝移植治疗急性肝功能衰竭病人存活率大大提高,英国伯明翰伊丽莎白医院一组110例ALF结合肝移植病人1年存活率达到81%,5年存活率高达73%。笔者一组86例ALF结合肝移植资料表明病人的1年存活率为88%,5年存活率达71%。这些数据表明现代外科干预处理ALF可获得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29.
目的:为改革和完善上海市农村合作医疗的政策,制度,规划,计划,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使用调查研究,比较研究,描述性统计及SAS统计分析等方法。结果:调查分析了上海市1997-1999年8区(县)合作医疗资金来源,数量,比例,补偿等。结论:1997年以来,上海市农村合作医疗得到了快速发展,仍存在保障水平,补偿比例,投保率低下及发展不平衡,资金使用不合理等问题。  相似文献   
30.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dexamethasone on the toxicity of bupivacaine in murine neurons.Methods Murine neuroblastoma cell line N2a was obtained from ATCC cell bank (USA). The cells were cultured in 10% fetal cow serum/MEM culture medium and divided into 4 groups voup I control (Con); group II bupivacaine ( Bup); group Ⅲ dexamethasone (Dex) and group IV Dex + Bup. The culture medium contained bupivacaine 900 μmol/L in group Bup and dexamethasone 1 μmol/L in group Dex respectively. In group Dex + Bup ( IV ) Bup was added to the culture medium with a final concentration of 900 μmol/L at 12 h after pretreatment with Dex 1 μmol/L. The cells were inoculated in 24 well plates (0.5 ml in each well, 24 wells in each group) and 10 cm culture dishes (7 ml in each dish, 4 dishes in each group). The release rate of LDH was calculated and the morphology of the cells and nucleus condensation (by Hoechst 3334224 fluorescent staining) was detected at 9 h of incubation in 24 well plates. The mitochondrial transmembrane potential (by JC-1 assay) and phosphorylation of Akt and ERKs (by Western blot) were measured at 5 h of incubation in 24 well plates and in culture dishes respectively. ResultsBupivacaine caused severe damage to the N2a cells as evidenced by increase in LDH release and nucleus condensation (apoptosis), dephosphorylation of Akt and ERKs, decrease in mitochondrial transmembrane potential and severe morphological changes. Dexamethasone pretreatment significantly attenuated bupivacaine-induced neurotoxicity. Conclusion Dexamethasone can protect N2a cells from bupivacaine-induced neurotoxicity through stabilization of mitochondrial transmembrane potential and inhibition of dephosphorylation of Akt and ERK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