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9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2篇
儿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35篇
外科学   69篇
综合类   81篇
预防医学   9篇
药学   2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31篇
  2002年   19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17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1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31.
目的:提高对肾窦肿瘤及异位肾上腺病变的认识。方法:2011年7月我院收治1例男性肾窦异位肾上腺皮质腺瘤患者,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同时结合文献进行讨论。结果:术后普切及免疫组化考虑异位肾上腺皮质腺瘤。随访1年,患者临床症状消失,肿瘤未见复发。结论:肾窦肿瘤及成人异位肾上腺临床少见。影像学检查对明确诊断有一定帮助,最终需病理资料确诊。  相似文献   
132.
133.
目的探讨前列腺增生症(BPH)致膀胱流出道梗阻(BOO),及其相关问题。方法采用排尿期尿道测压(MUPP)检测43例BPH患者,以压力下降梯度(MUPPG)计算梗阻程度,同时行膀胱等容收缩试验测最大逼尿肌等容收缩压(Piso);进行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经腹壁B超测前列腺体积(V)。结果43例BPH中38例存在BOO(88%),梗阻位于膀胱颈部28例(77%);MUPPG与IPSS、V、Piso呈正相关。结论MUPP能检测并计算BOO程度;BOO是BPH的病理基础,临床症状、逼尿肌代偿与其相关。  相似文献   
134.
目的:探讨血清中肝细胞生长因子(HGF)测定在膀胱移行细胞癌(BTCC)诊断及随访中的价值。方法:采用酶联免疫测定(EIA)法定量测定45例BTCC患者血清中HGF含量,同时对10例BTCC术后复查阴性患者;9例癌前病变患者;11例其他泌尿系疾病患者;14例健康对照者进行检测。结果:①BTCC组血清中HGF含量显著高于其他组;②HGF含量随分期、分级增高而增加;③初、复发肿瘤间HGF含量差异无显著性意义。结论:BTCC血清中HGF含量明显升高并同肿瘤的侵袭状态密切相关,HGF可能成为一项有价值的用于BTCC筛选诊断和术后随诊的肿瘤标记物。  相似文献   
135.
下腔静脉后输尿管的诊治体会(附4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腔静脉后输尿管的诊治体会(附4例报告)湖南医科大学湘雅医院泌尿外科(410008)张向阳,齐范,申鹏飞,蒋先镇下腔静脉后输尿管是一种罕见的下腔静脉先天性畸形,其主要临床表现为下腔静脉压迫输尿管而引起的上尿路梗阻症状,我院自1985~1994年共收治...  相似文献   
136.
后腹腔镜肾盂输尿管切开取石术(附25例报告)   总被引:35,自引:2,他引:33  
目的 介绍后腹腔镜肾盂输尿管切开取石及切口不缝合的术式经验。方法 上尿路结石患者25例,病程10个月-6年,结石直径1.2-3.1cm。14例经ESWL无效,2例经输尿管镜取石失败。术前经膀胱镜插入带导丝的双J管至结石处,再行X线定位;行经腹膜后途径肾盂输尿管切开取石术,切口不缝合,并将双J管推入肾盂。结果 25例全部成功,手术时间60-190min,平均105min.术后恢复顺利,随访9~12个月,无并发症发生。结论后腹腔镜肾盂输尿管切开取石术及切口不缝合,简化了手术操作,损伤小、安全有效、恢复快,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37.
膀胱移行细胞癌中CD44V3与CD44V5表达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目的:探讨膀胱移行细胞癌(BTCC)中细胞粘附分子CD44V3与CD44V5表达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86例BTCC患者及10例正常膀胱粘膜组织中的CD44V3与CD44V5表达,并根据随访结果,采用双变量相关分析、COX多因素分析和Kaplan-Meier法进行生存分析。结果:CD44V3、CD44V5在正常膀胱粘膜组织中不表达,其表达与BTCC的临床分期、病理分级呈负相关;CD44V3的高表达同CD44V5表达增强显著相关;CD44V3和CD44V5低表达是BTCC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CD44V3和CD44V5同步表达患者比非同步表达或表达缺失患者有较低的术后复发率和较长的生存期。结论:CD44V3、CD44V5在BTCC侵袭进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可对其恶性程度及预后做出较准确的评估,对拟定全面的综合治疗方案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8.
目的 :在肾脏缺血预处理的动物模型中 ,探讨缺血预处理对肾脏保护作用的机制。方法 :比较研究缺血预处理组 (IP)、缺血再灌注组 (I R)、预处理后缺血再灌注组 (IP +I R)和对照组家兔血液中一氧化氮 (NO)、肌酐 (Cr)浓度及肾脏超微结构的变化。结果 :在IP和IP +I R组血液中NO浓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和I R组 ,与肾功能及组织学变化一致。结论 :NO参与了缺血预处理过程 ,其下降与缺血再灌注肾功能损害有关 ,NO是参与IP机制的重要因素之一 ,提高肾内NO水平可以改善缺血性肾功能  相似文献   
139.
肾移植术后少尿或无尿的诊治附属湘雅医院泌尿科齐琳,齐范,张向阳,余大敏,周芳坚关键词肾移植;移植,同种;移植,异体;少尿症;无尿症;诊断,鉴别;治疗少尿或无尿是肾移植术后常见的临床症状,为肾移植术后近期失败的首要原因,其发生率达30%~60%[1]。...  相似文献   
140.
类白血病反应,作为同种异体肾移植术后急性排异反应的特殊表现形式,临床不多见,我院遇到一例,报告如下。35岁男性患者,住院号285379,因罹慢性肾炎、慢性肾衰,于1985年2月11日入院。经40次血液透析治疗,输血12单位后,于1985年5月28日行同种异体肾移植术。组织配型,供受者均为 B 型血,淋巴细胞毒交叉配合试验阴性,混合淋巴细胞培养刺激指数0.88。术中顺利,热缺血3分钟,冷缺血242分钟,恢复供肾循环后9分钟开始喷尿,60分钟尿量达1,000ml。术后第10天,末梢血中出现中幼粒细胞10%,中晚幼粒细胞12%,杆状核粒细胞10%,网织红细胞0.8%,中幼红细胞1%,晚幼红细胞10%,白细胞总数为18.4×10~9/L,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