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85篇
  免费   79篇
  国内免费   65篇
耳鼻咽喉   1篇
儿科学   3篇
妇产科学   34篇
基础医学   60篇
口腔科学   31篇
临床医学   232篇
内科学   168篇
神经病学   19篇
特种医学   41篇
外科学   108篇
综合类   351篇
预防医学   120篇
眼科学   3篇
药学   132篇
  2篇
中国医学   188篇
肿瘤学   36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7篇
  2022年   19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24篇
  2019年   22篇
  2018年   24篇
  2017年   15篇
  2016年   29篇
  2015年   46篇
  2014年   72篇
  2013年   71篇
  2012年   126篇
  2011年   95篇
  2010年   73篇
  2009年   124篇
  2008年   101篇
  2007年   73篇
  2006年   88篇
  2005年   63篇
  2004年   60篇
  2003年   59篇
  2002年   63篇
  2001年   40篇
  2000年   37篇
  1999年   30篇
  1998年   30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17篇
  1995年   16篇
  1994年   12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4篇
  1981年   1篇
  1966年   2篇
  196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61.
高辉 《中原医刊》2007,34(14):6-7
目的观察丙泊酚靶控输注(TCI)在围拔管期镇静的疗效。方法120例术毕苏醒的成年人,随机分成三组.每组40例。Ⅰ组:为丙泊酚靶控输注(TCI)组,采用Graseby3500输注泵TCI模式,于拔管前5min将血浆靶浓度设为0.5-2μg/ml,至拔管时停药;Ⅱ组:为丙泊酚单次注射组,于拔管前5min单次静注0.6~1mg/kg后拔管;Ⅲ组:为对照组,符合拔管指征即予拔管。记录拔管前5min、拔管时、拔管后2min、完全清醒送病房时等各时点的呼吸(R)、血氧饱和度(SpO2)、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心率变异(HRV)、脑电双频谱指数(BIS)以及镇静深度。结果三组拔管前5min、完全清醒等各项参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拔管时:Ⅰ组BIS69.04±3.9.Ⅱ组BIS65.24±5.6,Ⅱ组BIS85.44±6.1,Ⅰ组与Ⅱ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Ⅰ组与Ⅲ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拔管后2min:Ⅰ组BIS72.14±4.0,Ⅱ组BIS64.34±6.6,Ⅲ组BIS73.44±5.3,Ⅱ组较Ⅰ组和Ⅲ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组和Ⅲ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使用丙泊酚的Ⅰ组和Ⅱ组,拔管时Ramsay镇静评分优于Ⅲ组。三组拔管时HR较拔管前5min都有不同程度的增高,SBP、DBPⅢ组增高明显,Ⅰ组和Ⅱ组的SBP、DBP增高在统计学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有增高的趋势;使用丙泊酚的Ⅰ组和Ⅱ组的各时点心率变异的LF、HF、LF/HF变化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丙泊酚靶控输注应用于围拔管期的镇静,可减轻心血管反应,控制更为方便和精确,可整体提高镇静质量,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62.
凝血酶激活的纤溶抑制物(Thrombin activatable fibrinolysis inhibitor,TAFI)是近年来发现的一种新的凝血和纤溶调控因子。TAFI的基础研究是对传统凝血及纤溶调控机制的补充,活化的TAFI(TAFI-a)能够使纤溶酶失去与纤维蛋白的作用位点而发挥纤溶抑制作用,促进血栓形成。对TAFI的深入研究有可能拓宽血栓性疾病治疗的新途径。本文结合有关文献就TAFI及其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相关性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63.
目的 探索层流洁净技术治疗大面积烧伤的价值。方法 对室内空气及创面进行细菌培养;监测病房使用时间的细菌微粒数比较,各洁净级别杀菌率。不同级别地点细菌培养结果比较。结果 千级以上层流病房细菌培养为“0”,与普通病房对照有较大差别,患者死亡率明显降低,疗程缩短,医疗费用下降,手术植皮及其他伤口均达Ⅰ期愈合,无交叉感染。结论 层流洁净病房应用于烧伤治疗,疗效非常满意。  相似文献   
64.
不同治法对大鼠脂肪肝防治作用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近年来,由于生活习惯、饮食结构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引起肝脏脂肪性变的发病率有逐渐增加的趋势,并已日益成为医学界关注和研究的热点。本研究通过建立大鼠脂肪肝动物模型,从中医药防治脂肪肝的常用方法入手,探讨化痰祛湿法、活血化瘀法、疏肝解毒法、健脾消导法的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65.
目的:研究不同浓度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asic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bFGF)对瘢痕成纤维细胞增殖、细胞周期及凋亡的影响.方法:取术中切除的增生性瘢痕组织3例,以植块培养法进行成纤维细胞原代培养,取第2代用于实验.选用含1、5、10、50、100、500 ng/mL不同浓度bFGF的培养液作用于细胞72 h,以未加bFGF的培养液作为对照,并进行如下检测:①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情况;②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及凋亡.结果:①MTT显示,随bFGF浓度增高,OA值由0.1833±0.019递增至0.3432±0.041(P<0.05),且具有剂量依赖性.②流式细胞仪检测结果示:bFGF主要影响G1期,G1期细胞百分数随bFGF浓度增加由81.3%±3.24%递减至75.9%±1.21%.凋亡细胞百分比由7.2%±O.56%递减为2.3%±0.49%(P<0.05).结论:bFGF可通过增加有丝分裂促进瘢痕成纤维细胞增殖,并有保护细胞免于凋亡的作用.  相似文献   
66.
健脾消导、活血化瘀法对大鼠脂肪肝防治作用的机制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健脾消导、活血化瘀法对大鼠脂肪肝防治作用的机制。方法:采用高脂饲料辅以乙醇和CCl4复制脂肪肝大鼠模型,观察大鼠肝组织中肝脂、血清肝功能和血脂,以及肝组织中SOD、MDA含量及肝细胞脂变等变化,并以健脾消导、活血化瘀法进行防治,观察该法对上述指标的影响。结果:模型对照组肝脂及血清ALT、AST、TG、TC及肝组织MDA含显著升高,而SOD活性明显降低,肝细胞脂变程度较高,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健脾消导、活血化瘀法能明显降低血脂、肝脂及MDA,增强SOD活性,改善肝功能,肝细胞脂变程度明显减少(P<0.05或0.01)。结论:健脾消导、活血化瘀法可通过清除机体自由基,增强抗氧化能力,调节和改善自由基代谢平衡,从而达防治肝脂变的作用。  相似文献   
67.
腺梗豨莶的化学成分研究(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辉  李平亚  李德坤  杜晓平 《中草药》2002,33(6):495-496
目的:研究腺梗Xi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柱层析分离,通过IR,1H,13CNMR,MS波谱分析确定化学结构,结果;分得3个化合物,经光谱数据的分析,分别鉴定为对映-16β,17,18,-三羟基-贝索杉-19-羧酸(I),对映,-16β,17-二羟基-贝壳杉-19-羧酸(Ⅱ),奇任醇(Ⅲ),结论:其中化合物I为一新化合物。  相似文献   
68.
统计学的应用正确和恰当与否,直接关系到科研成果的科学性和严谨性。为了帮助研究人员提高科研设计和统计分析水平,2007年,《中西医结合学报》杂志社特邀生物医学统计学专家胡良平教授开设了“医学统计学”专栏,对医学论文中常见的统计学错误逐一“辨析与释疑”,旨在帮助研究人员避免科研设计中的缺陷,帮助医学论文的作者,在撰写论文时避免统计学差错。该专栏的开设,受到了广大作者和读者的一致好评。我们认为《中西医结合学报》不应该仅仅是一个作者发表论文的平台,更要以发表高质量的学术论文为己任,要坚持学术期刊的导向作用,履行学术期刊的社会责任,倡导科学、严谨、务实、创新的学术风尚,促进中西医结合学术的蓬勃发展。2008年新年伊始,我们特别邀请胡良平教授撰写了“《中西医结合学报》2006年第1期论文中统计学应用错误辨析”一文,以《中西医结合学报》的一期杂志为实例,指出实验设计的不足之处和统计学差错,并逐一辨析。发表此文旨在督促本刊的编辑和审稿人要严把论文的统计学审稿关;作者要高度重视论文的统计学处理,并不断提高科研设计和统计分析水平;作者、编辑和审稿人共同努力,真正达到提高统计学的应用水平和提高科研质量的目的。  相似文献   
69.
维生素K与骨质疏松症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老龄化人口的增加,骨质疏松症作为退化性疾病逐渐成为严重威胁老年人生命质量的健康问题之一.该症以多种因素导致骨量减少、骨微结构破坏、骨脆性增加易发骨折为特点,发病隐匿,后果严重.尤其是女性由于峰骨量较低及绝经后雌激素水平降低,发病率是男性的3倍.近来,骨质疏松防治药物层出不穷,除了性激素治疗(HT)、双磷酸盐、选择性雌激素受体调节剂(SERM)、降钙素等抑制骨吸收药物和甲状旁腺激素等促骨形成药物外,维生素K作为天然的营养物与骨质疏松的关系逐渐引起了医学界的广泛关注.  相似文献   
70.
单玉兴  宋之明  曲志刚  李鸣  高辉 《吉林医学》2008,29(19):1679-1680
锁骨中段骨折是最常见的锁骨骨折类型,通常指喙锁韧带内侧界和肋锁韧带外侧界之间的骨折。闭合性锁骨中段骨折多采用保守治疗,骨折不愈合率仅为0.1%,但保守治疗会给患者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带来较大的痛苦及生活不便。2005年6月-2007年6月,我院采用双钩克氏针内固定治疗闭合性锁骨中段粉碎骨折83例,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