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8篇
  免费   33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55篇
内科学   16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164篇
外科学   24篇
综合类   63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4篇
中国医学   3篇
肿瘤学   9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26篇
  2006年   18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26篇
  2002年   19篇
  2001年   20篇
  2000年   24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6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目的通过对不可切除的胰腺癌患者159例经TAI/TACE治疗后的回顾性生存分析,评估影响胰腺癌介入治疗后生存期的因素。方法收集并分析159例胰腺癌患者的TAI/TACE治疗病史资料,并对影响胰腺癌患者TAI/TACE治疗后生存期的因素和治疗模式进行单因素及COX模型多因素分析。结果 159例患者总随访中位生存期(m ST)为10.32个月,总的介入治疗后m ST为8.11个月,总1年累积生存率27.0%,2年累积生存率11.0%,3年累积生存率2.0%,5年累积生存率为0.6%。根据临床反应率(CBR)评估判定介入治疗后能缓解症状的介入次数平均值为2.6次。单因素分析显示影响胰腺癌介入治疗后MST的主要因素有:初次介入治疗前CA19-9值,及其术后变化,初次介入前KPS评分,初次介入前症状,介入治疗前肝功能分级,介入治疗前有无手术史,介入治疗次数。而年龄,性别,初次介入前血红蛋白值,肿瘤分期(Ⅱ~Ⅲ期与Ⅳ期),初次介入时CEA的值,初次介入前后CEA的变化,治疗药物(是否含吉西他滨联合奥沙利铂),治疗方案(TAI/TACE),术前是否存在糖尿病,肿瘤部位(是否为胰头部),病理是否为导管腺癌,均显示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多因素分析显示对介入治疗后生存期有影响的独立因素是:开始介入治疗时肝功能分级,初治时KPS评分,有无原发灶手术切除史。结论 TAI/TACE对于胰腺癌患者在改善患者症状和延长中位生存期方面有一定的治疗作用,介入治疗后生存期与患者的体力状态,存在症状和有无早期手术治疗有关。  相似文献   
82.
目前,原发性肝癌(HCC)患者的5年生存率尚不到10%.HCC易侵犯门静脉形成癌栓,几率高达30.0%~60.2%[1].门静脉癌栓(portal vein tumor thrombus,PVTT)形成被认为是影响HCC预后的独立因素[2].我科自2008年采用腔内植入125Ⅰ粒子条及支架联合经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ranscatheter 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TACE)治疗HCC合并门静脉主干癌栓取得了良好的疗效[3].但该疗法要求患者的门静脉二级分支血流必须通畅,部分晚期原发性肝癌患者往往出现广泛性PVTT,因门静脉二级分支血管闭塞,或癌栓超过肠系膜上静脉或脾静脉,无法放置内支架.故我们采用B超引导下经皮门静脉腔内125Ⅰ粒子条联合TACE治疗HCC合并PVTT.  相似文献   
83.
 目的  随机分组对照探讨经动脉化疗栓塞(transcatheter 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TACE)及门脉内植入支架联合或未联合血管内植入碘-125 (125Ⅰ)粒子条治疗原发性肝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伴门脉主干癌栓(main portal vein tumor thrombus,MPVTT)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009年2月至2011年4月于我院接受肝癌TACE治疗的60例HCC合并MPVTT患者(男52例,女8例,平均年龄53岁)进行随机分组。A组在门脉内植入支架及125Ⅰ 粒子条,B组仅在门脉内植入支架,每组30例。分别对两组患者进行生存期、支架通畅率及相关不良事件的分析。结果  门脉内植入支架及125Ⅰ粒子条介入技术成功率为100%,无严重手术并发症及相关不良事件发生。A 组和B组患者的中位生存期分别为335天及142天(P=0.002,HR=2.683)。A组和B组患者支架的中位通畅期分别为340天及190天(P=0.038,HR= 2.252)。结论  门脉支架及TACE联合血管内植入125I粒子条能明显延长HCC伴MPVTT患者的支架通畅期、生存期,提高患者生存质量,是临床治疗HCC合并MPVTT的重大突破。  相似文献   
84.
目的探讨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剂相关蛋白(uPAR-associated protein,uPARAP)、基质金属蛋白酶-9(matrix metalloproteinase-9,MMP9)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在鼻咽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相关性。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技术检测58例鼻咽癌组织和30例慢性鼻咽炎组织中uPARAP、MMP9和VEGF蛋白的表达,分析其与鼻咽癌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结果鼻咽癌组织中uPARAP、MMP9和VEGF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5.9%(44/58)、60.3%(35/58)和77.6%(45/58);与慢性鼻咽炎比较,uPARAP、MMP9和VEGF在鼻咽癌中的阳性表达显著增高(P〈0.05)。结论uPARAP、MMP9和VEGF在鼻咽癌组织中协同表达对促进鼻咽癌的扩散转移可能起重要作用,联合检测这些指标有望成为判断鼻咽癌恶性程度和估计患者预后的重要生物学标志。  相似文献   
85.
 目的 回顾性分析原发性巨块型肝癌经动脉注射25~40 mI碘化油栓塞病例的判断治疗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47例原发性巨块型肝癌经动脉注射25~40 mI碘化油栓塞,记录术前肿瘤最大径、肝功能、肾功能、肝硬化程度(Child分级),术中造影情况、碘化油剂量及术后随访肿瘤最大径、碘化油沉积情况、肝功能、肾功能、肝硬化程度(Child分级)和并发症。结果 本组病例术前肿瘤最大径为(13.02±10.52)cm,所有患者均为Child A。47例DSS均显示门静脉主干通畅;碘化油用量平均为27.84 mL(范围25~40 mL)。术后2周后随访肝、肾均有不同程度的损害,4周后均可恢复。术后4周复查CT测量肿瘤最大径为(5.17±0.45)cm (P=0.000 0),肿瘤内碘化油沉积4度为85.1%。所有患者均未发生与经肝动脉栓塞化疗(TACE)有关的严重并发症。结论 原发性巨块型肝癌,经严格的术前评估,术中又将导管或微导管超选择至肿瘤供血动脉,对肿瘤进行完全的充填,术后的积极治疗可以避免严重并发症。我们认为对于首次TACE行大剂量碘油栓塞治疗原发性巨块型肝癌患者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86.
目的 结合全身扫描,探讨单光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成像(SPECT)与CT融合图像对植入的放射性125I粒子在体内分布的评价.方法 2008年5月至2009年6月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核医学科接受治疗的47例125I粒子植入患者中,6例前列腺癌患者实施了超声诱导下125I粒子植入,另41例有明确肿瘤病史并伴有门静脉或上腔静脉癌栓患者,在数字减影血管成像(DSA)诱导下行支架和125I粒子链条植入到血管腔内.所有患者在125I粒子植入24 h后行全身扫描,再根据125I粒子所在部位行SPECT与CT显像检查.结合全身扫描图像和SPECT与CT图像对植入125I粒子的分布情况进行评价.结果 全身扫描图像为SPECT与CT检查提供准确定位,但无法显示粒子的准确解剖部位.6例前列腺癌患者中,SPECT与CT融合图像显示5例患者植入粒子在前列腺内分布较好,而1例患者粒子植入到右侧精囊腺内;41例有明确肿瘤病史并伴有门静脉或上腔静脉癌栓患者中,SPECT与CT融合图像显示40例血管腔内的粒子链条位于合理的位置,1例植入到上腔静脉内的粒子链条脱离到右心腔内.结论 结合全身扫描,SPECT与CT融合图像可以评价125I粒子在靶器官的分布情况,能及时发现位置偏离的粒子.  相似文献   
87.
腰椎间盘脱出的CT与MR诊断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腰椎间盘突出发病率高,是最常见的腰腿痛病因之一,而腰椎间盘脱出又称游离型椎间盘突出,是其特殊类型,相对少见,容易出现误诊或漏诊。本文对我院2004年10月至2005年10月间20例腰椎间盘脱出患者的CT与MR影像表现进行对比分析,以探讨两者的诊断价值。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20例腰椎间盘脱出患者中,男15例,女5例,年龄33岁~62岁,平均44.8岁,病程7d~6个月不等。重体力劳动4例,急性腰扭伤10例,车撞伤6例。临床上均有腰腿痛症状,其中伴直腿抬高试验阳性13例,伴腰神经压迫试验阳性11例,伴腰侧弯8例,伴下肢肌肉萎缩4例。20例患者入院前后均行CT…  相似文献   
88.
口服硫酸吗啡缓释片对盐酸托烷司琼抗呕吐疗效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经肝动脉化疗栓塞术(HACE)已成为治疗中、晚期肝癌患者的重要手段之一。HACE术后大多数患者发生严重的恶心、呕吐,这不仅影响了疗效,也降低了患者的生存质量。盐酸托烷司琼(欧必亭)作为高效的5-HT3受体拮抗剂,可有效控制HACE术后患者的呕吐症状。美施康定是新一代的吗啡缓释片,被广泛地用于控制晚期肝癌患者严重的癌性疼痛及HACE术后肿瘤坏死所引发的巨痛。为明确HACE术后,服用美施康定对盐酸托烷司琼抗呕吐的疗效是否存在影响,我们进行了本次研究。1材料与方法1.1病例选择1999年6月至11月在我院行…  相似文献   
89.
报告153例中晚期肝癌根治术后行肝动脉内化疗栓塞的结果。所有患者于根治术后45~90天行介入治疗,两组共计治疗497次,其中单纯肝动脉内化疗灌注399次,化疗栓塞98次,平均每例行3.65次,最多12次。本组资料1、2、3年复发率为20.3%,44.4%,和55.6%,低于文献报告。其生存率1、2、3年分别为70.6%,60.8%,55.6%。本研究表明:外科切除十预防性肝动脉内化疗栓塞,可提高中晚期肝癌的生存率和降低术后复发率,是一种有效可取的术后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90.
主动脉夹层是主动脉常见的严重疾患之一.传统手术有着较高的死亡率及并发症发生率.支架型人工血管腔内修复术作为一种新的治疗主动脉夹层的方法被逐渐推广[1],多项研究已证实其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本文应用血管封堵器治疗1例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远端破口,就其经验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