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41篇
  免费   232篇
  国内免费   84篇
耳鼻咽喉   12篇
儿科学   12篇
妇产科学   8篇
基础医学   133篇
口腔科学   46篇
临床医学   487篇
内科学   293篇
皮肤病学   267篇
神经病学   67篇
特种医学   135篇
外科学   158篇
综合类   853篇
预防医学   370篇
眼科学   60篇
药学   316篇
  9篇
中国医学   454篇
肿瘤学   77篇
  2024年   55篇
  2023年   192篇
  2022年   145篇
  2021年   111篇
  2020年   125篇
  2019年   137篇
  2018年   138篇
  2017年   78篇
  2016年   96篇
  2015年   88篇
  2014年   202篇
  2013年   170篇
  2012年   169篇
  2011年   200篇
  2010年   162篇
  2009年   180篇
  2008年   164篇
  2007年   118篇
  2006年   123篇
  2005年   95篇
  2004年   109篇
  2003年   116篇
  2002年   68篇
  2001年   82篇
  2000年   72篇
  1999年   47篇
  1998年   63篇
  1997年   60篇
  1996年   47篇
  1995年   55篇
  1994年   38篇
  1993年   31篇
  1992年   28篇
  1991年   24篇
  1990年   25篇
  1989年   17篇
  1988年   19篇
  1987年   15篇
  1986年   13篇
  1985年   10篇
  1984年   11篇
  1983年   8篇
  1982年   5篇
  1981年   7篇
  1980年   6篇
  1979年   3篇
  1978年   4篇
  1977年   4篇
  1976年   8篇
  1975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慢血流与冠脉内局部内皮素-1(ET-1)和一氧化氮(NO)浓度的关系及引起慢血流的临床因素分析。方法选取有心绞痛症状同时运动试验阳性的516例患者行冠脉造影,根据校正的TIMI帧数(TFC)计数血流分级32例(6.2%)冠状动脉慢血流患者作为慢血流组,同期造影正常的32例患者作为对照组。描述临床特征、冠心病危险因素及实验室检查指标。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慢血流组ET-1水平显著增高(P<0.05),而血清NO水平显著降低(P<0.05)。慢血流组与正常对照组TFC计数前降支(49±13)帧、(33±2)帧;回旋支(37±12)帧、(24±3)帧;右冠状动脉分别为(36±12)帧、(21±2)帧(P<0.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吸烟者慢血流显著高于非吸烟者(β=1.114,OR=4.682,P<0.01)。结论冠脉内局部ET-1、NO水平与冠脉血流显著相关,升高ET-1、降低NO可能诱发慢血流。吸烟可能为慢血流的临床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02.
目的 探讨不同剂量依达拉奉用于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疗效.方法 选择2013年2月-2014年2月该院收治的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84例,随机分为小剂量和大剂量二组,每组各42例.小剂量组给予60mg/d依达拉奉进行治疗,大剂量组给予120mg/d依达拉奉进行治疗.对二组患者治疗后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Barthel指数、总有效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进行比较.结果 ①治疗后小剂量组与大剂量组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明显低于治疗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小剂量组与大剂量组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治疗后小剂量组与大剂量组的Barthel指数均明显高于治疗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小剂量组与大剂量组的Barthel指数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治疗后小剂量组的总有效率(78.6%)与大剂量组(71.4%)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④治疗后小剂量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4.8%)明显低于大剂量组(26.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小剂量依达拉奉与大剂量依达拉奉在改善患者神经功能,提高日常活动能力及总有效率方面效果相当,但小剂量依达拉奉治疗所产生的不良反应相对较少,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相似文献   
103.
王健  吴海艳  李茜茜  张大均 《重庆医学》2015,(25):3577-3579
目的:探讨积极心理干预技术干预重度抑郁症大学生个案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方法运用积极心理干预技术结合积极心理学幸福五元素内涵,详细报道个案中积极心理治疗法的9次干预过程。结果干预前后 Beck 抑郁问卷测量(BDI)问卷测试得分为45分和0分,干预结束4个月之后的 BDI 测试得分为0分;主观幸福感等级测试得分分别为1.75、6.25和5.75分。结论积极心理干预技术干预抑郁症具有极其显著的效果,可为抑郁症大学生的临床干预提供理论和实践支持。  相似文献   
104.
目的:了解重庆市无偿献血者中人细小病毒B19感染状况,评估B19病毒的流行病学情况,为本市乃至中国未来制订实施更为科学合理的输血安全策略提供基础数据。方法用ELISA对无偿献血者血液进行B19 IgM 和IgG抗体筛查。结果1104份无偿献血者血液样本中,B19 IgM和IgG阳性率分别为5.07%和36.68%(P<0.05)。女性B19 IgM 抗体阳性率高于男性(P<0.05),而在男性和女性中B19 IgG抗体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年龄组中B19 IgM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19 IgG阳性率随着年龄升高而升高(P<0.05)。不同血型人群比较、不同季节献血者B19 IgM和IgG阳性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乙型肝炎病毒(HBV)、丙型肝炎病毒(HCV)、HIV阳性样本与阴性样本中B19 Ig M 、B19 Ig G阳性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重庆市献血者中,仍有少部分人群感染B19病毒,在尚未开展B19病毒筛查的情况下,存有输血传播该病毒的风险。  相似文献   
105.
目的探讨不同度数近视眼黄斑部视网膜神经上皮变化规律。方法 122例近视患者(239只眼),根据等效球镜度数分为低度近视组(≤-3.0 D)、中度近视组(-3.0 D~-6.0 D)、高度近视组(-6.0~-9.0 D)和超高度近视组(>-9.0 D),应用相干光断层扫描(OCT)分析黄斑区视网膜神经上皮层厚度与等效球镜度数及眼轴长度的关系。结果超高近视组距黄斑中心凹颞侧、上方、下方750μm处神经上皮厚度与低度近视组相比均有显著差异(P<0.05);高度近视组上方及下方750μm处神经上皮层厚度亦与低度近视组相比有显著差异(P<0.05),且超高近视组下方750μm处神经上皮厚度较中度近视组亦显著变薄(P<0.05)。黄斑中心凹部及鼻侧、颞侧、上方、下方175μm处视网膜神经上皮厚度与眼轴长呈正相关,而下方750μm处神经上皮厚度与眼轴长呈负相关,差异有显著性(P<0.05)。且各方位厚度分布均是上方视网膜最厚,下方与鼻侧次之,颞侧最薄。结论黄斑部神经上皮的损害随屈光度数增高和眼轴增长而呈区域性萎缩变薄,提示可能出现早期近视性视网膜损害。OCT是为观察此种损害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106.
目的探讨传统的生物学标记物,如NT-pro BNP和血尿酸(SUA)与心房颤动射频消融术后心律失常复发的关系。方法随机入选2013年1月至2014年10月间在航天中心医院接受第一次心脏心房颤动射频消融术的61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阵发性心房颤动(持续时间<7 d)患者39例(63.9%),持续性心房颤动(7 d<持续时间<1年)13例(21.3%),永久性心房颤动(持续时间>1年)的患者9例(14.8%)。检测各组NT-pro BNP和SUA水平。结果复发组与未复发组分别为13例(21.3%)和48例(78.7%)。与未复发组比,复发组患者年龄、左房前后径、冠心病比例、吸烟史比例及既往心房颤动时间均更高;入院时NT-pro BNP和SUA水平均更高(P<0.01)。NT-pro BNP和SUA水平与消融术后心房颤动的复发呈正相关(r分别为0.46、0.32,P<0.05)。结论 NT-pro BNP的升高提示心室张力增加或存在心房限制性疾病,是消融术后复发的可能原因。SUA具有促炎、促氧化作用,提示炎症和氧化应激在消融术后的复发可能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7.
通过全面了解上海市消化内镜诊疗工作现状,为上海市消化内镜诊疗规范和质控标准的修订提供决策支持。此次调查针对上海市145家开展消化内镜诊疗工作的医院,调查采用网络填报方式,调查对象通过调查网页填报各项条目,调查内容主要包括消化内镜从业人员情况、诊疗技术开展情况和质量安全情况。结果显示:2019年上海市消化内镜医师数量为1 212名,占全部执业医师比率(1.59%)居全国第一。全年内镜诊疗共开展190.26万例,医师工作压力较大。从单病种质控指标来看,各类消化道早期癌检出率和肠腺瘤检出率保持在较高水准。以上结果提示,2019年上海市消化内镜医师数量、诊疗量和单病种质控指标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  相似文献   
108.
目的 探讨食管内镜下射频消融术(radiofrequency ablation,RFA)后患者发热的独立危险因素。方法 2016年1月—2021年4月,因早期食管癌就诊于长海医院消化内科,且病变范围超过食管3/4环周的51例病例纳入病例对照研究。患者均行RFA治疗,按术后是否发热分成发热组(n=15)和未发热组(n=36),主要收集患者一般情况、消化道肿瘤家族史、病变长度、病变范围、消融能量和消融次数用于单因素分析,其中P<0.1的变量再进一步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究RFA术后发热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 单因素分析发现,病变长度(t=-3.89,P<0.001)、病变范围(χ2=11.52,P=0.001)和消融能量(P=0.001)在2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earson相关性显示,病变长度与病变环周长度存在明显正相关(r=0.71,P<0.001),而病变范围由病变环周长度决定,因此最终将病变长度和消融能量这两个变量纳入Logistic回归方程。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食管病变长度每增加1 cm,患者发生RFA术后发热的风险是前者的1.21倍(95%CI:1.01~1.43,P=0.037);术中使用12 J消融能量者,发生RFA术后发热的风险是使用10 J消融能量者的0.43倍(95%CI:0.22~0.85,P=0.015)。结论 病变长度和消融能量是导致食管RFA术后发热的独立危险因素。长节段早期食管癌者更易发生RFA术后发热,术中使用低消融能量者更易发生RFA术后发热。  相似文献   
109.
异位胰腺伴导管内乳头状黏液性肿瘤形成是一种罕见的疾病,国内鲜见报道,主要位于胃、肝内胆管和小肠。本文报道1例病例,病变位于胃壁,术前超声内镜显示病变位于黏膜下层,内部回声局部呈中高回声,可见囊腔样无回声区,经内镜黏膜下剥离术完整切除,术后病理为异位胰腺伴导管内乳头状黏液性肿瘤(胃型)。  相似文献   
110.
目的探讨中老年人自评健康(SRH)与轻度认知障碍(MCI)的相关性,为早期发现老年痴呆高危人群,防控老年痴呆提供参考。方法基于"广州生物库队列研究"(GBCS)平台,选取27 888名50岁以上广州中老年人的基线资料,采用协方差分析和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SRH与10个单词延迟记忆测试(DWRT)和MCI的相关性。MCI定义为DWRT小于4分。结果基于与同龄人比的SRH,自评良好组DWRT得分为5.56(95%CI:5.49~5.64)分,显著高于自评一般组[5.38(95%CI:5.31~5.45)分]和较差组[5.30(95%CI:5.21~5.38)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7.30、7.10,P0.01)。与自评良好组比,自评一般组和较差组患MCI的风险分别增加24%(95%CI:13%~35%)和45%(95%CI:27%~6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Waldχ2=34.68,P0.01)。基于自身总体感觉的SRH,自评好者DWRT得分[5.44(95%CI:5.37~5.51)分]显著高于自评差者[5.36(95%CI:5.29~5.44)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8.60,P0.01)。自评差者患MCI风险相对自评好者增加23%(95%CI:13%~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Waldχ2=20.96,P0.01)。选相对健康者做敏感性分析或按性别分层分析,结果与上述一致。结论自评健康差与MCI有关,对自评健康差者进行认知障碍测试和合理干预可能有助于防控老年痴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