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4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1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13篇
内科学   4篇
神经病学   3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102篇
综合类   17篇
预防医学   5篇
药学   15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26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18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7 毫秒
101.
目的探讨双束解剖重建内侧髌股韧带联合胫骨结节转移术治疗复发性髌骨脱位的治疗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06年12月至2010年2月行双束解剖重建内侧髌股韧带联合胫骨结节转移术治疗治疗的19例复发性髌骨脱位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7例,女12例,术后手法检查髌骨稳定性,记录再脱位的病例数,CT测量髌骨外移度及髌骨倾斜角并以Kujala和Lysholm评分进行膝关节功能评估。结果患者随访时间24—36个月,平均30个月,无再脱位病例。主观症状及客观体征均有明显改善,术后Kujala主观评分、Lysholm评分分别由术前的(57.38±4.49)、(58.88±4.15)分提高到(93.63±3.86)、(94.06±4.01)分,均较术前有统计学差异(t=-37.439,P〈0.01;t=-33.522,P〈0.01);髌骨外移率及髌骨倾斜度分别由术前的(18.93°±3.64°)、(12.25°±1.81°)降低到(8.94°±1.84°)(6.87°±1.45°),结果恢复到正常范围均较术前有统计学差异(t=15.811,P〈0.01;t=15.807,P〈0.01)。结论双束解剖重建内侧髌股韧带联合胫骨结节转移术能有效的治疗复发性髌骨脱位,提高膝关节的功能。  相似文献   
102.
前十字韧带重建术后骨隧道扩大与临床疗效的关系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回顾性研究腘绳肌腱重建前十字韧带患者,探讨骨隧道扩大的特点、影响因素及其与临床效果的关系。方法103例自体腘绳肌腱重建前十字韧带的患者术后12~18个月进行MR检查,分别测量股骨隧道、胫骨隧道矢状位宽度并与术后1个月MRI中的骨隧道宽度对比。根据隧道扩大的程度分为4级:0级<2mm、1级2~4mm、2级4~6mm、3级≥6mm。测量股骨隧道轴线与髁间窝顶线的夹角α,胫骨隧道轴线与胫骨平台平面夹角β。以Lysholm评分测定膝关节功能,采用膝关节屈曲30°时KT-1000测量相对移动度。对股骨隧道、胫骨隧道不同级别间Lysholm评分、KT值、α值和β值进行对比。结果103例患者中共有27例(26.2%)出现了骨隧道扩大,16例股骨隧道(1级11例,2级5例),19例胫骨隧道(1级12例,2级7例),8例双侧骨隧道同时扩大。股骨隧道扩大各级别之间、胫骨隧道扩大各级别之间Lysholm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级股骨隧道扩大组KT值大于0级和1级组(P<0.05),2级胫骨隧道扩大组KT值大于0级和1级组(P<0.05)。2级股骨隧道扩大组角α值小于0级和1级组(P<0.05),胫骨隧道扩大各级别之间角β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腘绳肌腱重建前十字韧带术后部分患者会出现明显骨隧道扩大,扩大数值较大时会出现胫骨前移增加。股骨隧道角对股骨隧道扩大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103.
股骨远端旋转对线参考轴线与胫骨机械轴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股骨远端旋转对线参考轴线与胫骨机械轴的关系,确定最为可靠参考轴线,并探讨其优越性.方法 对30例下肢尸体标本分别在膝关节伸直位、屈膝90°进行数码照相,照片经计算机处理后,分别测量股骨机械轴、临床髁上轴的垂线、外髁髁上轴的垂线、Whiteside线与胫骨机械轴的夹角,并将其相比较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临床髁上轴的垂线、外髁髁上轴的垂线、Whiteside线、股骨机械轴相对于胫骨机械轴分别为内翻0.6°、内翻3.9°、外翻0.2°、内翻3.0°.临床髁上轴、外髁髁上轴、Whiteside线在伸膝时与屈膝时比较分别为外翻2.3°、内翻0.9°、外翻3.1°.股骨机械轴与胫骨机械轴的夹角大于临床髁上轴垂线、Whiteside线与胫骨机械轴的夹角,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外髁髁上轴是较临床髁上轴、Whiteside线更为可靠的股骨假体旋转对线参考标志,术中参考外髁髁上轴行股骨后髁切骨时可获得相对良好的胫股关节、髌股关节运动轨迹.  相似文献   
104.
髌股关节骨关节炎(patellofemoral arthroplasty,PFOA)是中老年人常见病,是膝关节三间室骨关节炎的组成部分之一,大多数PFOA处于膝关节骨关节炎病变早期,可以局部用药治疗,但疗效不一.2.5%酮洛芬凝胶是外用非甾体消炎药,局部应用后渗人周围软组织浓度高于血浆浓度lOO倍[1].本研究观察了2.5%酮洛芬凝胶治疗PFOA的疗效、耐受性和依从性.现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5.
目的:探讨椎管内肿瘤的早期诊断方法及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过去20年我院对85例椎管内肿瘤的手术效果。结果:神经鞘膜瘤30例,脊膜瘤16例,表皮样囊肿12例,脂肪瘤5例,畸胎瘤7例,神经纤维瘤4例,血管瘤4例,脊髓囊肿3例,室管膜瘤2例,胶质细胞瘤2例。肿瘤位于颈段6例,胸段32例,胸腰段31例,腰段16例。上述肿瘤位于硬膜外12例,占14%,硬膜内73例,占86%。肿瘤全切率89.2%。随访1~15a,痊愈72例(84.7%),好转7例(8.2%),差4例(4.7%),死亡2例(2.4%)。结论:椎管内肿瘤临床表现以颈肩腰腿疼为主,治疗效果取决于肿瘤部位,性质,大小及发病后就诊时间,早期诊断与早期治疗是预后的关键。MRI、脊髓造影是早期诊断的可靠方法.  相似文献   
106.
目的 探讨重组腺病毒在体高效感染血管组织的优化条件.方法 将制备的KLF4腺病毒悬液,以不同剂量(10、20、40 μl)导入大鼠颈总动脉腔内,停留不同时间(10、20、30 min).感染后48 h用免疫组化染色评价感染效率.结果 采用20 μl-20 min的感染条件,既可实现较理想的感染效率,又不破坏血管组织的完整性.结论 一定条件下腺病毒的剂量和感染时间与感染效率呈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07.
骨髓水肿综合征(bone marrow edema syndrome,BMES)是一种少见的病因不明自限性疾病,主要表现不伴有外伤史髋关节疼痛,早期X线平片无明显异常,1个月后出现股骨头颈骨骨质疏松,MRI早期呈骨髓水肿征象,目前多数人对该综合征不认识,常被漏诊或误诊,尤其是被误诊为缺血性坏死(avascu-  相似文献   
108.
不同类型假体全膝关节置换术后的运动学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观察以后稳定型、固定平台保留后十字韧带型和移动平台保留后十字韧带型假体行全膝关节置换术(TKA)后膝关节最大屈曲度,及膝关节屈曲过程中股骨假体相对胫骨假体的前后移动距离,探讨屈膝时股骨的前后移动对膝关节最大屈曲度的影响。方法选取以三种类型假体行TKA术的病例各25例,均为膝骨性关节炎;TKA术后效果优良,膝关节屈曲≥90°,术后1年以上。患者年龄63~77岁,平均68岁;男32膝,女43膝。后稳定型组、固定平台组及移动平台组术前膝关节最大屈曲度分别为77.8°±15.1°、80.1°±12.9°和76.4°±12.7°。术后拍摄膝伸直位和最大被动屈曲位侧位X线片,测量膝关节从伸直位至最大屈曲位时股骨假体相对胫骨假体的前后移动距离及膝最大屈曲度。结果三组术前屈膝度差异无显著性。后稳定型组、固定平台组和移动平台组术后最大屈曲度分别为118.0°±7.1°、108.7°±7.9°和100.2°±8.3°,三组差异有非常显著性(F=32.86,P=0.0001)。三组术后股骨假体相对胫骨假体前后移动距离分别为(6.3±2.5)mm、(?1.2±4.6)mm和(?4.7±3.7)mm(向后移为正值,向前移为负值),三组差异有非常显著性(F=57.71,P=0.0001)。股骨假体相对胫骨假体前后移动距离与膝最大屈曲度间存在相关性,股骨假体前移会使膝最大屈曲度减小。结论三  相似文献   
109.
随着关节镜技术的日益成熟和普及,关节镜手术后如何使患者早日康复仍是临床上面临的主要问题,我们自2000年5月应用关节镜下软骨移植修复膝关节软骨缺损患者17例,术后应用持续被动运动(continuous passive motion,CPM)进行系统的康复治疗,获得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110.
预防骨科大手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专家建议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3 DVT与PTE的诊断 约50%~80%的DVT可无临床表现,但由于可并发致命性PTE和远期下肢深静脉功能不全,其危害极大。及时发现和治疗都有赖于对疾病状态的早期发现和正确诊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