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2篇
  免费   24篇
  国内免费   19篇
基础医学   13篇
临床医学   45篇
内科学   35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15篇
综合类   83篇
预防医学   10篇
药学   29篇
  1篇
中国医学   115篇
肿瘤学   16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18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26篇
  2011年   31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4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2篇
  1980年   1篇
  196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09 毫秒
71.
陈玉龙  赵晓亮  张连民  王长利  颜博 《癌症》2021,40(7):293-299
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约占所有肺癌的85%,其中肺腺癌是最常见的NSCLC的病理分型.大多数肺癌患者最终出现局部或转移性复发,包括许多在手术时已完全切除原发性肿瘤临床达到治愈的患者.线粒体作为细胞的能量代谢中心,是细胞进行氧化磷酸化(oxidative phos...  相似文献   
72.
73.
目的 拟分析CT诊断应用于急性阑尾炎的价值.方法 收集早期急性单纯性阑尾炎患者200例,设为研究组(100例).选择同期回盲区或周围病变的患者设为对照组(100例).釆用GE16层扫描仪行中下腹部平扫及增强扫描.对比:(1)研究组和对照组阑尾壁厚度、直径、MDIAF;(2)研究组和对照组是否存在阑尾壁增厚、壁异常强化及粪石发生率.结果 (1)研究组和对照组直径、MDIAF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和对照组阑尾壁厚度结果 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研究组和对照组是否存在阑尾壁增厚、壁异常强化及粪石发生率分别为(32%、62%、42%)、(30%、12%、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本次研究认为多层螺旋CT用于诊断急性阑尾炎时,能够清晰地显示阑尾正常结构,为急性阑尾炎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提供丰富的信息.  相似文献   
74.
目的立足于宋元的政治、军事等历史条件,旨在探讨"温病学"自宋元之后骤然兴起的原因。方法通过研究文献的方法来研究"温病学"兴起的原因。结果 "温病学"自宋元之后逐渐兴起不止是气候变化以及瘟疫横行的原因,而且和当时的政治、军事、文化、饮食等各方面条件有密切关系。结论 "温病学"的兴起是历史条件下各方面作用的必然结果,是当时以及现在人民病情的需要,是中医文化自《伤寒杂病论》之后的另一种创新。  相似文献   
75.
肿瘤发病机制复杂,自噬在肿瘤进展过程中发挥着双向调节的作用。相关肿瘤体内外研究已经证明,增强癌细胞自噬水平可以促进癌细胞坏死和凋亡。中医药能够显著增强抗肿瘤药物疗效,改善其耐药性,减轻其不良反应,已然成为肿瘤研究的热点。中医药抗肿瘤机制与细胞凋亡、坏死及自噬等多种效应相关。目前,针对细胞自噬的中医药干预肿瘤研究已逐步开展,证实中医药类单体和复方能够提高肿瘤细胞自噬水平,促进细胞凋亡,发挥抗肿瘤作用。但目前的研究尚处于细胞、动物等基础阶段,还需从基因及代谢水平深入探讨其作用机制;同时,如何利用自噬在肿瘤进展过程中的双重效应设计实验及指导临床用药将是研究重点;目前的研究缺乏中药复方的实验设计;此外,在中医药诱导肿瘤细胞自噬性死亡的同时,如何把握其对正常细胞的效应,如何充分利用中医药整体观念指导肿瘤防治仍需深入探索。总之,随着中医药对肿瘤调控机制研究的深入,从细胞自噬角度探索中医药治疗肿瘤的新靶点,将具有重大的临床意义和广泛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76.
目的观察文拉法辛对慢性疼痛的疗效。方法60例慢性疼痛患者按随机数字法分为文拉法辛组和对照组:文拉法辛组34例,口服文拉法辛12.5mg/次,3次/d,共服8周;对照组26例,口服安慰剂1片/次,3次/d,共服8周。应用慢性疼痛评定标准及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24项)]于治疗前及治疗第4、8周末进行疗效评定。结果文拉法辛治疗慢性疼痛和抑郁症状的有效率随时间延长而增加,在第8周末.文拉法辛组有效24例(70.6%);而对照组有效9例(34.6%),2组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第8周末,文拉法辛组的HAMD评分(12.43±6.43)较对照组(24.79±5.45)明显下降,2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文拉法辛是治疗慢性疼痛的有效药物之一,不良反应较轻,患者耐受性良好。  相似文献   
77.
目的:问卷调查本科中医教育中的中医思维建立情况,了解学生对中医思维的理解和认知情况。方法:以大一和大五中医学和中西医结合医学的学生为调查对象,采用网络调查,比较两者的差异,分析大五学生的状态。结果:50%的题目大五的正确率高于大一,且有统计学差异(P<0.05);74%的大五学生认为其中医思维建立的具有中等程度和明显变化;中医诊疗中应用较广泛的中医思维以及中西医思维主要差异性思维依次为整体思维、辨证思维、象思维、逻辑思维、直觉思维等;中医思维建立的主要影响因素非单一因素;38.57%的大五学生认为自身思维认知无提升需要,42.9%的学生说不清楚。结论:大五学生的中医思维优于大一学生;大部分学生能够在本科中医教育中建立一定的中医思维,但象思维的认知有待提高;中医思维提升应从多方面入手;不少学生还不能清晰地认识到自身思维建立的不足之处。  相似文献   
78.
司帕沙星、母牛分枝杆菌菌苗联合治疗耐多药肺结核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和评价司帕沙星、母牛分枝杆菌菌苗联合治疗耐多药肺结核病的疗效。方法将126例耐多药肺结核病例随机分为治疗组(64例)和对照组(62例)。观察治疗前后痰结核菌抗酸染色转阴、痰结核菌培养转阴、胸片X线病灶吸收、空洞闭合率、治疗前后CD4^+,CD8^+、CD4^+/CD8^+及IFN-γ变化、药物的不良反应。结果治疗6月后治疗组痰结核菌抗酸染色转阴率、痰结核菌培养阴转率、病灶吸收率、空洞闭合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血清CD4^+、CD8^+百分率、CD4^+/CD8^+和IFN-γ浓度治疗组治疗6个月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应用司帕沙星、母牛分枝杆菌菌苗及其他可供使用的结核药配伍治疗耐多药结核病,能改善耐多药结核病患者的细胞免疫功能,提高耐多药结核病患者的痰结核菌抗酸染色转阴率、病灶吸收好转率、空洞闭合率,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79.
目的探讨慢性胃炎伴幽门螺杆菌(Hp)感染患者情绪障碍的诊断与治疗。方法对280例慢性胃炎伴Hp感染患者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及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进行情绪状态评分,其中93例伴抑郁和(或)焦虑情绪的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A组:给予抗抑郁及常规治疗,B组:给予抗抑郁治疗,C组:给予常规治疗,疗程均为8周,抗Hp治疗(12周),治疗前后进行消化道症状及情绪状态评分,并检查胃镜及^(13)C-尿素呼气试验(^(13)C-UBT)。采用SPSS 12.0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治疗前后各量表评分及消化道症状评分比较用t检验,临床疗效比较采用卡方检验。结果慢性胃炎伴Hp感染患者因担心癌变情绪障碍发生率为33.2%,对照组情绪障碍为2.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0.02,P<0.05)。A组患者治疗后的消化道症状明显改善至消失,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前(25.3±4.1)分,治疗后(11.4±1.6)分,t=14.1,P<0.05],B组患者部分改善[治疗前(25.4±3.9)分,治疗后(15.3±3.1)分,t=5.8,P<0.05],C组患者无明显改善[治疗前(25.2±4.4)分,治疗后(19.8±3.7)分,t=1.9,P>0.05]。结论慢性胃炎伴Hp感染患者抑郁焦虑情绪发生率较高,常规抗Hp不能改变与情绪障碍相关的症状,总体疗效差,抗抑郁治疗部分有效,而抗抑郁加常规治疗能显著改善患者的胃肠道症状和抑郁焦虑情绪障碍。  相似文献   
80.
甘草次酸对人食管癌Eca9706细胞生长的抑制作用及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甘草次酸对人食管癌细胞生长的抑制作用及对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Eca9706细胞接种于96孔板,每孔104个细胞/100μL,培养24 h贴壁,分别加入含不同浓度甘草次酸的培养液100μL,质量浓度分别为95,114,138,166,200 mg·L-1,另设对照孔(加培养液100μL和与溶解药物等量的DMSO),每组设8个复孔。细胞培养48 h,MTT法检测甘草次酸对人食管癌细胞Eca9706增殖的抑制,用流式细胞仪和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检测细胞凋亡情况。结果:在95~200 mg·L-1质量浓度甘草次酸能有效抑制Eca9706细胞增殖,且呈剂量依赖性,(P<0.05)。83,108,133 mg·L-1的甘草次酸作用Eca9706细胞48 h,细胞凋亡率明显增加,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激光共聚焦显微镜下对照组细胞膜绿色荧光,以早期凋亡为主,甘草次酸高、低剂量组细胞膜绿色荧光、核红色荧光较多,既有早期凋亡,又有晚期凋亡。结论:甘草次酸可能通过诱导细胞凋亡对食管癌Eca9706细胞增殖起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