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2篇
  免费   24篇
  国内免费   19篇
基础医学   13篇
临床医学   45篇
内科学   35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15篇
综合类   83篇
预防医学   10篇
药学   29篇
  1篇
中国医学   115篇
肿瘤学   16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18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26篇
  2011年   31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4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2篇
  1980年   1篇
  196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61.
目的观察利血平致脾虚大鼠唾液蛋白分泌的改变并探讨其机制。方法利血平组大鼠20只皮下注射0.4mg/(kg.d)利血平9d造模,对照组大鼠20只注射生理盐水9d;10d时两组各随机抽取10只大鼠检测酸刺激前后唾液淀粉酶活性(sAA)比值,眼眶静脉采血检测血清的血管活性肠肽(VIP)和环磷酸腺苷(cAMP),处死动物取腮腺检测VIP和cAMP,取腮腺HE染色病理组织学观察和透射电镜计数腮腺酶原颗粒。两组剩余大鼠均停止注射并正常饲养40d,检测以上项目。结果利血平组大鼠较对照组食量明显减少、体重下降。10d时:利血平组sAA活性比值(0.39±0.18)显著低于对照组(0.80±0.21,P0.01),25d已恢复正常并持续至40d(与本组10d比较,P0.05;与对照组比较,P0.05);HE染色病理组织学检查未见两组腮腺有明显病理改变,透射电镜发现利血平组的单位观察视野腮腺酶原颗粒数(41.4±4.9)高于对照组(34.6±5.2,P0.01);血清VIP利血平组(22.5±13.1mg/L)低于对照组(38.5±14.1mg/L,P0.05),腮腺VIP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血清cAMP利血平组(125.8±15.5μmol/L)高于对照组(105.3±16.7μmol/L,P0.05),腮腺cAMP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0d时各项检测指标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利血平致脾虚大鼠酸刺激下唾液蛋白分泌减少,可能与VIP和cAMP调节途径有关。  相似文献   
362.
目的 观察小儿急性睾丸附件扭转疾病的超声表现,并分析其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医院2017年2月~2019年8月接收的有类似急性睾丸附件扭转表现小儿的病例资料,共纳入161例.纳入者均实施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均有"金标准"结果.统计超声表现及超声检查结果.结果 本组纳入者中共有88例小儿急性睾丸附件扭转,45例急性附...  相似文献   
363.
目的 观察木犀草素对大鼠肠系膜上动脉的舒张作用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离体血管环实验方法,1×10-6.1、1×10-5.6、1×10-5.1、1×10-4.6、1×10-4.1、1×10-3.6、1×10-3.1 mol·L-1木犀草素加药组为实验组,同时设立等体积累加生理盐水组为对照组。使用Myograph动态描记系统分别记录高K+、苯肾上腺素(PE)对大鼠离体血管环的收缩作用;观察不同浓度木犀草素对高K+、PE预收缩血管环的舒张作用;同时采用多种工具药干预,探讨木犀草素舒张血管作用与内皮、钾通道及钙通道的相关性。结果 木犀草素对高K+和PE预收缩的内皮完整的微动脉血管最大舒张率分别为(42.75±3.13)%和(82.64±1.80)%;其对去内皮微动脉血管环的最大舒张率为(94.52±0.76)%;在灌注压力存在的条件下,其对高K  相似文献   
364.
目的 基于胶质细胞增殖调控因子bFGF/TGF-β1探讨逍遥散治疗抑郁症的机制。方法 采用CUMS方法建立抑郁症小鼠模型。造模成功后,给予逍遥散和盐酸氟西汀干预,对小鼠体重、摄食量、行为学进行评估;采用Elisa、免疫组化和Western blotting方法检测小鼠前额皮质bFGF和TGF-β1蛋白表达情况及逍遥散的调节作用。结果 模型组小鼠体重、饮食情况、糖水摄入量较正常组小鼠出现显著降低(P < 0.01),强迫游泳不动时间显著延长(P < 0.01),经逍遥散和氟西汀治疗以后得到显著改善(P < 0.05);另外Elisa、免疫组化和western blot实验结果均表明,抑郁症小鼠前额皮质bFGF蛋白含量表达显著降低(P < 0.01),经逍遥散和氟西汀治疗后,抑郁症小鼠前额皮质bFGF蛋白表达情况可被扭转(P < 0.05),而各组小鼠前额皮质TGF-β1蛋白表达情况与bFGF刚好相反。结论 逍遥散可通过调控AST抑制剂TGF-β1和促活化剂bFGF而发挥治疗抑郁症的作用,其机制可能与逍遥散通过bFGF/TGF-β1调控前额皮质AST功能有关。  相似文献   
365.
目的:探讨淫羊藿苷基于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信号通路改善香烟烟雾提取物(CSE)诱导下肺泡巨噬细胞胞葬功能障碍及炎症反应的作用机制。方法:大鼠肺泡巨噬细胞NR8383分为空白组、10%香烟烟雾提取物干预后分为模型组、淫羊藿苷低、中、高浓度组(10、20、40μmol·L-1)、PPARγ抑制剂组、PPARγ抑制剂联合淫羊藿苷低、中、高浓度组。Alamar Blue法检测淫羊藿苷对NR8383细胞增殖及抑制作用;流式细胞术检测NR8383细胞胞葬功能;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检测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乳脂球表皮生长因子8(MFG-E8)含量;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PPARγ、CD36、Ras相关C3肉毒菌毒素底物1(Rac1)蛋白的表达;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eal-time PCR)检测PPARγ、CD36、Rac1 mRNA的表达。结果:香烟烟雾提取物建立NR8383细胞胞葬功能障碍模型,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胞葬率降低(P<0.05),TNF-α表达明显升高(P<0.05),TGF-β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