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2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2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45篇
综合类   35篇
中国医学   2篇
肿瘤学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71.
基质金属蛋白酶与腰椎间盘退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椎间盘退变是一复杂的生理过程,其确切发生机制尚未阐明。近年来有关椎间盘退变的基础研究表明,椎间盘退变与基质代谢失衡有密切关系,基质金属蛋白酶参与重要作用,并认为椎间盘退变是生物化学行为。本文就椎间盘的结构和特征、基质金属蛋白酶及其对椎间盘退变的作用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72.
颈椎病的前路手术治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 概述 颈椎病以椎间盘退变为病理基础,由于致压物来自椎管前方,颈前路减压是治疗本病的最有效方法。自1955年Robinson和Smith等首次描述颈前路减压植骨术以来,该术式已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国内大多采用环锯  相似文献   
73.
作者治疗椎间孔与椎间孔外腰椎间盘突出症8例,均采用后正中切口,后方入路方法进行手术,手术治疗效果良好,作者认为采用后正中切口、后方入路手术方法可以同时处理椎管内侧隐窝狭窄等并存的病变,还能在直视下追寻和松解神经根全长;术中间关节内侧部分切除有时还难以暴露突出的椎间盘,需作椎间盘关节全切除,术中应暴露一节段神经根而不是下一节段的神经根。  相似文献   
74.
颈前路环锯减压BAK植入融合术式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对颈椎前路环锯减压BAK融合器植入融合的手术方式进行评价。方法 联合应用颈前路环锯减压、BAK融合器植入融合技术治疗颈椎病患者40例,平均随访13.7月。对该组病人手术前后及随访期间的颈椎前弯度、椎间高度和施术阶段的Cobb角变化进行影像学观测,并评价临床效果。结果 颈椎前路环锯减压BAK融合器植入融合后Cobb角较术前变小,而椎间高度和颈椎前弯度手术前后无显著性差异,随访期间则三者均无显著性差异。该术式疗效优良率为72.5%。结论 前路环锯减压BAK融合器植入融合手术能达到有效减压,融合率高,能基本维持椎间高度和颈椎前弯度,可在临床上选择性的应用。  相似文献   
75.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病因研究概况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王捷  陈正形 《中医正骨》2002,14(5):51-53
自 1932年 Barr首先提出坐骨神经痛起源于腰椎间盘突出症 ,并且在 1934年 Mixter和 Barr再次提出腰椎间盘突出引起坐骨神经痛 ,至今已经历 6 0多年。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以及诊疗器械的进步 ,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生物力学、病因病机的认识和诊断技术取得了很大的进展。由于临床研  相似文献   
76.
颈椎弓根置钉的影像不测量   总被引:18,自引:3,他引:15  
目的:探索一种能指导颈椎弓根螺钉置钉手术操作的影像学测量方法。方法:随机取福尔马林浸泡的成人颈椎标本(Cl-Tl)共7具,保留完整的脊柱三柱结构及相关的韧带和椎旁肌。分别摄取颈椎标本的X线片及CT断层扫描,测量其颈椎弓根内、外径的高、宽、选择以颈椎侧块平面为参考平面,进行进钉点和进钉方向的测量,并将7具标本全部进行实体解剖肉眼观察,对比影像学测量结果的有效性。结果:影像学测量结果与实体解剖测量比较有效率为100%。结论:该影像学测量方法可为颈椎弓根螺钉的置钉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7.
AF系统内固定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附75例报告)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AF内固定器的价值和方法。方法:75例胸腰段椎体骨折病人,Frankel's分级,A级9例,B级13例,C级16例,D级18例,E级19例,术前行CT和X-RAY检查。75例均行手术治疗,其中48例单纯AF器械撑开间接复位。27例同时行椎板切除减压。术后平均随访12个月。结果:Frankel'sB-D级,均有1-2级进步,75例均无神经根损伤,17例术后随访有椎体高度丢失。结论:对CT片显示骨折块椎管内占位小于50%,原则上不作椎板切除减压。AF螺钉的进针点在腰椎板外缘骨嵴、乳突和横突3者的结合部,可以减少神经根损伤的机会,AF器械较RF器械简便和牢固,但仍不够坚强,早期起床活动需慎重。  相似文献   
78.
自1988年5月至1989年10月作者在斐济劳托卡医院(Lautoka Hospital)工作期间利用C臂电视图象监察以Jeweet钉手术内固定治疗18例,取得了满意的效果。本文着重介绍C臂图象增强器的应用、手术方法与术中术后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79.
徐国红  陈正形 《浙江医学》1998,20(2):111-113
AF(atlas fixator)系统是在RF系统基础上改进而成的最新型的脊柱短节段性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系统,具有操作更简便、复位力更大、固定更坚强、并发症更少等优点。我们从1996年1月开始应用AF系统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20例,临床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0.
目的:介绍坐位下行颈椎椎板成形术的应用价值。方法:对俯卧位组15例和坐位且26例比较其在颈椎椎板成形术中的出血量,输血量,输液量,手术时间及术后症状改善率。结果:两组输液量和术后改善率无明显差异,而坐位组较俯卧位组的术中出血量少,输血量少及手术时间短,结论:在坐位下进行颈椎椎板成形术具有手术操作方便,术野显露良好,手术时间短,术野出血量少和安全等优点,是颈椎椎板成形术较为理想的手术体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