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9篇
  免费   31篇
  国内免费   10篇
儿科学   2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0篇
临床医学   23篇
内科学   20篇
特种医学   9篇
外科学   30篇
综合类   76篇
预防医学   32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40篇
中国医学   12篇
肿瘤学   14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25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8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19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3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51.
目的了解2006—2017年中国流动人口艾滋病病毒(HIV)感染状况、相关行为特征及其随时间变化的情况。方法计算机检索国内2006—2017年针对流动人口的HIV感染状况和相关行为特征的现况研究(横断面调查),在文献筛选、质量评估和数据提取后进行累积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49篇文献,含1篇英文文献,提取出76组数据。累积Meta分析结果显示,中国流动人口HIV合并感染率为1.38‰(95%CI:0.90‰~2.13‰),2006—2010年HIV感染率逐渐下降,随后又逐渐升高;近1年商业性行为合并发生率为8%(95%CI:5.7%~11.2%),2006—2007年近1年商业性行为发生率有升高趋势,随后保持稳定;近1年商业性行为合并安全套坚持使用率为28.9%(95%CI:25.8%~32.2%),2006—2010年近1年商业性行为安全套坚持使用率有所下降,随后又缓慢升高。按研究地区亚组分析,结果显示HIV合并感染率西部明显高于东部及中部地区;近1年商业性行为合并发生率中部高于西部,东部最低;近1年商业性行为安全套坚持使用率东部低于中部和西部。结论中国流动人口HIV感染率高于一般人群。HIV感染率、商业性行为发生率、安全套坚持使用率有一定的随时间变化趋势和地域差别。  相似文献   
52.
目的 观察社区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健康教育降低再住院率的作用.方法 通过出院后健康教育方式收集160例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成干预组80例、对照组80例,均随访1年,观察两组3个月、6个月、9个月、12个月的健康知识掌握数、再住院率、医疗费用、死亡率、患者生活质量等情况.结果 出院后健康教育成效显著,干预组和对照组比较有明显统计学差异.结论 加强社区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健康教育,可提高患者对疾病主动认识,改善生活质量,减少再住院率、医疗费用、死亡率.  相似文献   
53.
目的 探讨生理能力与手术应激评分系统(E-PASS)预测胃肿瘤择期手术风险和术后早期并发症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前瞻性收集2011年11月至2012年2月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胃肠外科中心121例胃肿瘤择期手术病人的临床资料,比较有并发症组和无并发症组的临床-手术-病理相关指标有无差异,并确定综合风险分数(CRS )预警术后并发症的切点值。 结果 121例病人中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4.9%,有并发症组和无并发症组的年龄、性别、肿瘤组织学类型、糖尿病、体能状态指数、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切口大小、失血量-体重比、体重、失血量、手术时间、术前风险分数(PRS)和手术应激分数(SSS)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两组之间术前合并严重心脏疾病(P=0.000)和严重肺部疾病(P=0.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有并发症组CRS高于无并发症组(P=0.043),但相关分析并未得出CRS值预警术后并发症的切点值(r<0.400,P>0.05)。结论 E-PASS评分系统中CRS值对预测胃肿瘤择期手术风险有一定价值,但CRS预警切点值的确定须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54.
目的:观察滑肠通便片合用健胃益肠宁治疗老年慢传输型便秘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62例慢传输型便秘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予本院自制制剂滑肠通便片合用健胃益肠宁治疗,对照组予聚乙二醇4000散治疗,观察2组临床疗效。结果:2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停药后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滑肠通便片合用健胃益肠宁治疗老年慢传输型便秘临床疗效显著,疗效维持时间长,是一种安全可靠的治疗方式,值得临床借鉴应用。  相似文献   
55.
目的探讨影响超低位直肠/直肠肛管癌经括约肌间切除术(Intersphincteric resection, ISR)选择的临床病理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由同一组专业医师共同完成的超低位直肠癌(肿瘤距肛缘≤5cm 或距齿状线≤3cm)切除术患者156例。纳入指标包括:年龄、性别、肿瘤分化程度、肿瘤距肛缘距离、病理TNM分期、术前CS分期和新辅助治疗。 结果共有63例患者接受ISR,93例患者未接受此术式。单因素分析表明肿瘤病理T分期(P=0.038)、N分期(P=0.044)和术前CS分期(P<0.001)与ISR选择有关。多因素分期显示肿瘤病理T分期、N分期和CS分期是影响直肠肛管癌ISR选择的独立因素。 结论超低位直肠癌患者是否可行经括约肌间切除术与肿瘤局部浸润程度、淋巴结受累情况有关,而与肿瘤距肛缘距离、肿瘤分化程度及新辅助化疗无关。直肠指检仍是决定是否可行经括约肌间切除术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56.
陈小龙  周永醇  张兆明 《广西医学》2014,(10):1415-1418
目的探讨腹腔镜阑尾切除术(LA)后发生中远期粘连性肠梗阻的危险因素。方法选择接受同一施术者主刀完成LA的急性阑尾炎患者627例,根据施术者行LA的时间先后从627例患者中选择最先进行LA的患者50例为A组,其后进行LA的患者577例为B组。对比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对LA后发生粘连性肠梗阻的影响因素进行单因素、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627例患者均治愈出院,无围术期死亡病例。全部患者术后随访1-10年,平均5.7年。单因素分析显示施术者已经开展LA手术例数≤50例、病程为25-72 h、阑尾穿孔、留置引流管、肛门排气时间〉24 h、腹腔残余感染、炎症性肠梗阻、穿刺孔愈合不良为LA后发生粘连性肠梗阻的危险因素(P〈0.05)。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病程25-72 h为LA后发生粘连性肠梗阻发生的危险因素(P〈0.05);施术者已经开展LA手术例数〉50例为LA后发生粘连性肠梗阻的保护因素(P〈0.05)。结论早诊断早治疗、提高施术者的手术操作技能可降低LA后中远期粘连性肠梗阻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57.
目的:观察三联疗法加参苓白术散治疗慢性糜烂性胃炎(CEG)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79例CEG患者随机分为2组进行治疗。对照组39例采用三联疗法治疗,即口服克拉霉素缓释片、雷贝拉唑钠胶囊和甲硝唑片。观察组40例在对照组三联疗法的基础上加用参苓白术散治疗。比较2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临床治愈率为67.5%,总有效率为97.5%;对照组临床治愈率为35.9%,总有效率为79.5%,2组临床治愈率及总有效率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三联疗法联合参苓白术散治疗CEG有显著的疗效。  相似文献   
58.
目的 探讨弥散加权成像(DWI)以及相对ADC(rADC)值在脑脓肿、高级别胶质瘤、单发脑转移瘤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35例颅内单发环形强化病灶行DWI,分别测量并计算病变环内坏死区、近远侧周围水肿ADC值及相对ADC值(rADC值),同时以29例健康人脑脊液的rADC值为对照组,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10.0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脑脓肿、高级别胶质瘤、脑转移瘤环内坏死区及正常人脑脊液的rADC 值之间有统计学差异(F=146,P<0.05);3种疾病近侧周围水肿rADC值之间亦有统计学意义(F=17.8,P<0.05),远侧周围水肿的rADC值之间无统计学意义(F=1.808,P>0.05),3种疾病近远侧水肿之间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大多数脑脓肿DWI环内呈高信号,高级别胶质瘤及转移瘤DWI环内呈低信号;高级别胶质瘤近侧周围水肿rADC值低于远侧,而转移瘤相反.  相似文献   
59.
目的:对结节性甲状腺肿采取全切术与次全切术的临床疗效进行对比分析。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月在某院就诊的110例结节性甲状腺肿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每组55例,实验组采取次全切除术,对照组采取全切除术,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并发症发生及复发率。结果:经两种不同的切除术后,发现对照组的治疗效果优于实验组,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少于对照组,实验组的复发率高于对照组,以上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分析实验数据发现,采取全切除术治疗结节性甲状腺肿,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术后无复发,但并发症发生较多;采取次全切除术治疗结节性甲状腺肿,则术后复发率较高,但并发症发生较少;两种术式各有优缺点,在临床上需根据患者不同情况进行术式选择,临床上表现为局部结节者,则选择次全切除术;若临床表现为多发者,则选择全切除术。  相似文献   
60.
本实验分别采用洗涤过的10%正常人A型或B型红细胞悬液、或蒸馏水低渗法提取相当于50%压积红细胞膜抗原0.2~0.3毫升经腹腔或肌肉给8~10周龄BALB/c小鼠两次基础免疫,融合前三天再以0.1毫升上述抗原经尾静脉或脾内加强免疫一次。按常法取此种免疫鼠脾细胞1×10~8与骨髓瘤细胞(NSI或SP2/0)1×10~7在50%PEG(MW1000)、37℃下进行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