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6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5篇
内科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24篇
综合类   10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3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3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8篇
  2003年   3篇
  199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9 毫秒
41.
目的 探讨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 (rHuEPO)对大鼠脊髓损伤后白细胞介素 10 (IL 10 )表达的影响。方法 SD大鼠 10 2只 ,随机分为 4组 ,采用改良Allen脊髓损伤打击模型 ,以逆转录 -聚合酶链反应(RT PCR)法测定伤段脊髓组织IL 10mRNA的表达情况。结果 正常脊髓组织内存在IL 10mRNA的表达 ;脊髓损伤后IL 10mRNA表达逐渐增强 ,在伤后 16 8h达高峰 (本实验的最后观察点 ) ;脊髓损伤后 30min注射rHuEPO能明显上调损伤脊髓组织内IL 10mRNA的表达。结论 脊髓损伤后IL 10mRNA表达逐渐增强 ;rHuEPO通过上调IL 10mRNA的表达 ,对脊髓继发性损伤可能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42.
【摘要】 目的:观察慢病毒介导脑红蛋白(Ngb)体内基因转染兔损伤的脊髓组织后对后肢运动功能的影响,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用球囊压迫法制成兔脊髓损伤(SCI)模型96只,随机分为对照组(A组)、生理盐水组(B组)、空载体组(C组)和Ngb慢病毒组(D组),每组动物24只,A组SCI后无治疗;B组SCI后向脊髓内注射生理盐水;C组SCI后向脊髓内注射空病毒;D组SCI后向脊髓内注射Ngb重组慢病毒。各组分别在1、3、7、14、21d采用BBB运动功能评分系统检测兔后肢运动功能情况;观察损伤脊髓组织内标记荧光的表达;Real-time PCR和Western blot检测Ngb mRNA及其相应蛋白的表达情况,生化方法检测丙二醛(MDA)和一氧化氮(NO)水平。结果:损伤后14d和21d,D组BBB评分明显高于其他3组(P<0.05),但A、B及C组之间比较无差异(P>0.05);C组和D组兔损伤部位脊髓组织均有GFP表达的绿色荧光信号;损伤后7d、14d和21d,D组的Ngb表达与其他3组比较明显增强(P<0.05);损伤后7d、14d和21d,D组损伤脊髓组织中MDA、NO含量明显低于其他3组(P<0.05)。结论:慢病毒介导脑红蛋白(Ngb)体内基因转染可使Ngb高表达,可能是通过减轻继发性SCI,从而促进SCI后后肢运动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43.
患者,男,17岁,因自幼颈部活动受限外伤加重伴双上肢疼痛麻木20d入院。入院前20d,与同学玩耍时不慎跌倒,头部着地,伤后即感颈部疼痛,以上肢麻木无力。颈围领固定,症状稍有缓解。入院时查体:颈短、后发际低,颈棘突叩击痛,颈椎旁肌紧张。活动受限。心尖搏动在胸骨左旁第5肋间约1cm,心浊音界右移。右手大鱼际变平,拇指短而细小,对掌不能,双上肢感觉减  相似文献   
44.
CD44在胃癌中的表达及预后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研究胃癌CD44的表达及其预后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方法,研究110例胃癌手术标本中CD44的表达。结果胃癌原发灶中CD44表达阳性率为53.64%(59/110);CD44表达与癌组织浸润胃壁深度、区域淋巴结转移与否及胃癌临床病理学分期的进展呈密切正相关(P<0.05)。CD44表达阴性组患者术后3年、5年生存率明显高于CD44表达阳性组(P<0.01)。结论CD44可能参与胃癌的浸润和淋巴结转移过程;CD44表达阴性患者预后好。检测胃癌CD44的表达,有助于对胃癌生物学行为的了解及对患者预后的判断。  相似文献   
45.
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效果确实 ,已为医学界所公认。但因种种原因导致部分患者术后效果不佳或再次出现症状而需进行再次手术 ,再次手术率为 2 %~ 9.2 %。 1987~ 2 0 0 2年我院收治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再手术治疗 4 3例 ,分析如下。1 对象和方法1.1 对象 本组男 37例 ,女 6例 ,初次手术年龄 2 4~ 6 5岁 ,平均年龄 38岁 ,再次手术年龄 2 8~ 6 8岁 ,平均年龄 4 6岁。两次手术间隔时间 1个月~ 12 a,平均 35个月。外院初次手术 30例 ,我院初次手术 13例。腰痛伴左或右下肢放射痛 35例 ,腰臀部痛伴两下肢疼痛 8例。小腿外侧或后侧皮肤麻木 34…  相似文献   
46.
目的:观察褪黑素对人骨肉瘤细胞系MG63增殖和凋亡的影响及其对细胞周期和Fas基因表达的调控.方法:体外培养MG63细胞,CCK8法检测不同浓度褪黑素对MG63细胞增殖的影响,通过Hoechst 33258染色观察细胞凋亡的形态学变化,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及细胞周期改变,实时荧光定量PCR及免疫印迹检测MG63细胞Fas基因表达情况.结果:CCK8法检测显示,褪黑素可抑制MG63细胞增殖,并具有时间和剂量依赖性;Hoechst 33258染色可见凋亡小体;流式细胞术检测显示褪黑素可使凋亡的MG63细胞明显增加,并使细胞周期阻滞在G2/M期;实时荧光定量PCR及免疫印迹分析显示经褪黑素作用后MG63细胞表达Fas蛋白明显增强.结论:褪黑素对MG63细胞的增殖有抑制作用,并诱导其发生凋亡,其机制可能与细胞周期阻滞在G2/M期及上调Fas蛋白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47.
48.
[目的]探讨兔脊髓损伤(SCI)后脑红蛋白(Ngb)的表达变化规律及其意义。[方法]健康新西兰大白兔48只,随机分为8组,采用球囊压迫SCI模型,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time PCR)和蛋白质印迹(West-ern blot)检测伤段脊髓组织Ngb mRNA和蛋白的表达变化情况。[结果]Ngb在正常兔脊髓组织内表达,SCI后6 hNgb表达逐渐增强,伤后24 h达到高峰;随后逐渐下降但维持较高水平至损伤后72 h,伤后7 d Ngb表达接近正常水平。[结论]Ngb存在于正常的脊髓组织内,Ngb的高表达与SCI的时间密切相关,SCI后Ngb表达上调是机体内源性保护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49.
目的评估不同节段脊柱结核前路内固定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46例患者平均年龄45.58岁,测量术前、术后及最终的后凸畸形的角度及病椎的融合率。在有神经系统症状的患者中,随访其神经功能恢复情况。所有患者最少随访2年,平均随访39个月。结果前路内固定能有效地纠正后凸畸形,平均矫正角度(18.58°±4.37°),有利于脊柱融合,平均丢失角度(1.72°±1.56°)。有神经症状的44例患者中27例(61.3%)全部恢复,17例(38.7%)部分恢复。所有病例没有假关节形成,无内固定失败。所有患者都临床愈合,无未愈及复发病例。结论前路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由于手术方法相对简单,融合节段短,能够为脊柱融合提供可靠的稳定性,融合率高,是一种治疗脊柱结核的安全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