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4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5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4篇
综合类   7篇
预防医学   1篇
肿瘤学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 毫秒
11.
目的探讨联合应用甲基强的松龙(MP)和神经节苷酯(GM-1)对继发性脊髓损伤的疗效.方法急性脊髓损伤患者45例,随机分为A、B、C三组,每组15例,A组静脉给予大剂量MP治疗,B组静脉给予GM-1治疗,C组静脉给予MP和GM-1联合治疗,均为受伤后8h之内给药.全部随访1~3年,平均2.5年,根据总恢复率和有用恢复率进行比较.结果1周时MP组与GM-1组总恢复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随访期末有用恢复率比较联合组与MP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联合组与GM-1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正确、及时使用MP对早期脊髓继发性损伤有良好的预防作用,同时早期配合应用GM-1可以促进残余神经的恢复.  相似文献   
12.
41例胫骨下段骨折的治疗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胫骨下段骨折 ,传统的钢板内固定、跟骨牵引或石膏外固定效果不佳 ,目前尚无理想的固定物。我院 1997年 5月~ 2 0 0 0年 12月用交锁髓内钉及单侧多功能外固定架治疗胫骨下段骨折 4 1例 ,随访 6~ 2 4个月 ,疗效满意。临 床 资 料1.一般资料 :4 1例中男 2 7例 ,女 14例 ;年龄 2 0~ 6 9岁 ,平均 32 .4岁。交通伤 19例 ,坠落伤 16例 ,砸伤 6例。骨折部位 :骨折线距胫骨下关节面在 1.0~12 .0cm范围内。骨折分类 :闭合骨折 2 2例 ,开放骨折 19例 ;开放骨折按Gustilo分类 ,Ⅰ型 3例 ,Ⅱ型 11例 ,Ⅲ型 5例。2 .治疗方法 :(1) 18例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骨髓基质细胞(BMSC)在体外培养条件下分化为成骨细胞的能力,及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对其贴附、增殖、分化的影响。方法:将各组BMSC传代后加入bFGF,其浓度分别为0、5、10、50、100、200?ng/ml,用倒置相差显微镜、电镜、四唑盐比色法、碱性磷酸酶(ALP)染色、钙染色和电子探针等方法观察其形态、贴附、生长增殖活性、分化成熟和体外钙化的状况。结果:经10?ng/ml bFGF诱导后,BMSC贴附细胞数量明显增加。当100?ng/ml时,bFGF对BMSC的促增殖作用达到最大值。当加入bFGF时,ALP染色阳性率降低,当bFGF浓度为100?μg/L时阳性率最低(P<0.01)。传代细胞连续培养30?d后钙染色结果呈阳性,电子探针检测矿化区的Ca/P值与羟基磷灰石结晶中Ca/P值相符。电镜观察可见培养的细胞具有典型的成骨细胞形态特征,并能产生胶原纤维。结论:BMSC在体外培养条件下具有分化为成骨细胞的能力,bFGF能够促进细胞的贴壁和增殖,但对其分化成熟具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利用带蒂髌骨重建股骨内髁、外髁适用于良性肿瘤或低度恶性骨肿瘤行瘤段切除后造成的或外伤、感染破坏引起的股骨髁缺损,使其恢复正常解剖结构与功能。方法根据股骨髁缺损的部位分离股内侧肌下段及其相连的髌骨,保护通向肌肉和髌骨的血管。将髌骨关节面修整后重建股骨髁并妥善固定,一期修复髌韧带。结果 自1992年7月至2001年10月应用带肌蒂髌骨移植修复股骨内外髁缺损16例患,经随访观察关节伸屈度大于90度、功能恢复良好。结论 带肌蒂髌骨移植修复了股骨髁的缺损,基本恢复股骨髁外形。因采用带血供的自体活骨,故骨愈合较快,用髌前腱膜代替股骨髁关节面,有利于膝关节面及关节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5.
骨形态发生蛋白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骨形态发生蛋白(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s,BMPs)是一族独特的糖蛋白,是目前发现的唯一具有诱导IOPC(inducible osteogenic precursor cells)类细胞向成骨细胞方向转化的蛋白质。1979年,Urist首先从兔骨中提取出BMP。1990年,Ozkaynak从牛成骨蛋白提取物中分离出3种  相似文献   
16.
CT三维重建对肩胛骨骨折手术治疗的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肩胛骨骨折约占肩部损伤的5%、全身损伤的1%,主要由于剧烈的直接暴力所致,多合并其他器官和组织的损伤。过去多以非手术方法治疗,但易出现肩关节功能障碍、长期疼痛等较为严重的并发症。随着多层螺旋CT的问世,三维重建图像对肩胛骨折能多方位观察,手术治疗提供了详细信息。本院1999年1月至2003年12月手术治疗肩胛骨骨折12例,效果满意。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颈椎前路减压髂骨块融合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已有较多报道,植骨融合率约在60%左右。为防止植骨不愈合或吸收,我们自1988年3月以来,采用颈前路多节段潜行槽式减压,胸锁乳突肌锁骨肌骨瓣移植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22例,经临床随访观察和骨扫描证实,本法具有减压彻底,融合快,愈合率高,疗效满意等优点。现将手术方法和体会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1 一般资料 本组22例中,男18例、女4例,年龄:38~64岁,平均52.1岁。随访结果:椎间植骨愈合时间2~3月,无不愈合者。术后优良率70%。总有效率为96%。 2 手术操作 2.1 麻醉和体位:颈丛阻滞麻醉。取仰卧肩后部…  相似文献   
18.
热化疗在保肢手术治疗下肢骨肉瘤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术前肢体局部热化疗在手术治疗下肢骨肉瘤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术前一周患肢注入化疗药物然后升温至41.8℃每次60—120rain。一周后行保肢手术治疗。结果 30例下肢骨肉瘤的患者在术前行局部热化疗后疼痛不同程度减轻,术中出血少,易切除并见瘤体缩小有坏死灶。结论 术前热化疗可以减轻患者疼痛,缩小肿瘤体积,有利于手术切除肿瘤,很大程度上保留肢体功能。  相似文献   
19.
目的:为了探讨甲基强的松龙(MP)和神经节苷脂(GM-1)在急性脊髓损伤中继发性损伤的疗效观察。方法:本组患者共31例。随机分为2组,A组15例静脉给予大剂量MP治疗,B组16例静脉给予GM-1治疗,用药时间A组在8h之内,B组在72h之内。结果:本组患者全部随访1~3年,平均2.5年,按照总恢复率和有用恢复率进行比较,应用MP组总恢复率1周为66.7%,半年为73.3%,1年为80%,GM-1总恢复率1周为25%,半年为43.7%,1年为56.3%,有用恢复率MP为46.7%,GM-1组为31%。依据统计学分析,两者1周总恢复率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者1年总恢复率与有用恢复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正确及时的使用MP对早期脊髓继发性损伤有良好的预防作用。明显优于GM-1且持久,GM-1可以促进残余神经的恢复。  相似文献   
20.
目的:通过体外培养脐血干细胞并诱导分化为神经元样细胞,为研究脐血干细胞移植修复脊髓损伤奠定基础。方法: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将脐血单个核细胞从脐血中分离出来,置于含20%胎牛血清的DMEM/F12培养液中培养、扩增、传代,取体外扩增5代的脐血间充质干细胞(MSCs),接种于培养板内,将诱导剂3-叔丁基4-羟基茴香醚(BHA)和二甲基亚砜(DMSO)加入条件培养基静置培养,观察细胞的形态学和组织学变化,取神经元样细胞进行免疫组化检测细胞表面标志物神经元烯醇化酶(NSE)、神经丝蛋白(NF)及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然后,在光镜下随机数取10个非重叠视野(×100), 计算NSE、NF及GFAP阳性细胞占总细胞数的比例,实验结果用统计学分析。结果:光镜下hMSC在预诱导液中处理24?h后,加入诱导液,1?h后细胞形态发生变化,原来宽大扁平的hMSCs胞质向核收缩,胞体向胞核收缩成锥形且变得致密并有折光性,有较多的长突起,6?h后多数细胞均转变为类似于神经元的形态,3?d后免疫组化检测NSE、NF及GFAP的阳性率分别为(35.24±3.63)%、(33.46±3.21)%、(15.12±1.65)%。结论:脐血MSC在体外有较强的扩增能力,并且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诱导成为神经元样细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