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4篇
  免费   7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19篇
内科学   11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24篇
综合类   14篇
预防医学   12篇
药学   3篇
  1篇
中国医学   10篇
肿瘤学   4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6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李继  陈堃  柯希建  万里 《骨科》2019,10(6):534-538
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下胸腰筋膜间平面(thoracolumbar interfascial plane, TLIP)阻滞对后路腰椎融合手术病人术后镇痛效果的影响。方法 前瞻性选择2017年4月至2018年5月在我院择期行后路腰椎融合手术病人5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25例,TLIP阻滞联合静脉自控镇痛(patient controlled intravenous analgesia, PCIA)组(TLIP组)和单纯PCIA组(对照组)。TLIP组,男12例,女13例,年龄为(49.4±7.7)岁;对照组,男10例,女15例,年龄为(49.5±7.1)岁。TLIP组在全麻诱导后行超声引导下双侧TLIP阻滞,每侧注入0.375%罗哌卡因20 ml。两组术后均使用舒芬太尼行PCIA,维持术后24 h内静息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 VAS)评分≤3分。记录两组病人围手术期阿片类药物用量及补救镇痛例数,术后2、4、6、12、24 h的静息VAS评分和Ramsay镇静评分,术后24 h 内恶心呕吐、头晕、瘙痒和呼吸抑制的发生情况以及TLIP组阻滞相关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TLIP组术中瑞芬太尼用量及术后24 h内PCIA舒芬太尼用量明显减少(P<0.05),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明显降低(P<0.05),两组均未行补救镇痛。两组间各时间点静息VAS评分和Ramsay镇静评分,以及术后头晕、瘙痒和呼吸抑制等发生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TLIP组未发生阻滞相关并发症。结论 超声引导下TLIP阻滞可减少后路腰椎融合术病人围术期阿片类药物用量,降低术后恶心呕吐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22.
目的克隆表达型别特异性丙型肝炎病毒HCV 1b、2a嵌合抗原,并用于HCV血清分型检测。方法分别对HCV 1b、2a的C区和NS4区进行表位预测,选取优势表位序列连接后,于PGEX-4T-2载体中克隆表达嵌合的HCV 1b、2a抗原,应用竞争抑制酶联法对44份HCV 1b和18份2a血清进行血清分型检测。结果 62例血清样品中50例能分型,其中1b型34例,2a型16例,其分型率为80.6%(50/62),与基因型的符合率为90.0%(45/50)。结论丙型肝炎病毒HCV 1b、2a嵌合抗原用于HCV的血清分型检测,具有较高的准确率和分型率,可用于HCV血清分型检测。  相似文献   
23.
目的 探讨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诊断、治疗及预后.方法 对我院2003年1月至2009年6月收治的8例患者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特征、病理结果、治疗和预后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8例患者CT证实胰腺囊实性肿块或伴囊内钙化.所有患者均获得手术切除,术式包括胰十二指肠切除术、胰体尾和/或脾切除术、肿瘤局部切除.术后出现胰漏1例.术后随访1个月至6年,均未出现复发和转移.结论 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是一种少见低度恶性肿瘤,多见于年轻女性,临床表现无特异性.CT等影像学表现具有相对特异性.术后病理仍是确定诊断的可靠依据.手术是最主要治疗方法,完整手术切除后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24.
[目的]基于多表位结核分枝杆菌嵌合抗原,建立抗结核抗体IgM检测试剂,并探讨在结核病早期诊断中意义。[方法]克隆表达多表位结核分枝杆菌嵌合抗原包被酶联板,抗人IgM单抗标记HRP,建立间接免疫酶联法检测结核抗体IgM,结核抗体IgG同时检测51例结核病人血清样品,两者检测结果进行比较。[结果]51例结核病人血清抗IgG、IgM抗体分别检测率为70.58%(36/51),43.13%(22/51),其中10例结核抗体IgG阴性,IgM抗体为阳性。46例健康人血清样品IgM抗体检测2例阳性,特异性95.7%(2/46)。[结论]结核抗体IgM检测在结核病早期诊断中具有一定意义,可作为结核抗体IgG的补充实验,抗IgG、IgM抗体同时检测可提高检测的灵敏度。  相似文献   
25.
26.
目的观察黑色素瘤分化相关基因7(MDA-7/IL-24)基因对人肝癌细胞Hep3B和正常的肝细胞L02的作用,并且探讨其该作用机制。方法将携带人MDA-7/IL-24基因的腺病毒Ad.mda-7感染人正常肝细胞L02和肝癌细胞Hep3S,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和ELISA方法观察MDA-7/IL-24基因的表达,噻唑蓝染色法(MTT)观察MDA-7/IL-24对肝癌细胞的生长抑制,Hoechst染色和Annexin-V和PI双染后流式细胞仪检二种细胞的凋亡,利用PI染色后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RT-PCR方法检测bcl-2的表达变化。结果Ad.mda-7能介导外源基因MDA-7/IL-24在肝癌细胞株Hep3B和正常细胞L02中高效表达,细胞培养上清液中MDA-7/IL-24蛋白的表达(Hep3B:L02分别为790:810ng/L)。MDA-7/IL-24能明显抑制肝癌细胞的生长(抑制率分别是83%和1.2%),能促进肝癌细胞的凋亡(58%:2.2%),阻滞肝癌细胞在G2/M期(48.29%:7.95%)。而对正常的肝细胞没有促凋亡和增殖阻滞作用;能明显的抑制Hep3B的凋亡抑制基因bcl-2的表达。结论Ad.mda-7能介导MDA-7/IL-24基因在人肝癌细胞中高效表达,选择性的杀伤肝癌细胞Hep3B,促进细胞增殖阻滞,其机制是通过抑制bcl-2的表达诱导肿瘤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27.
目的研究老年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红细胞分布宽度(RDW)与心功能的关系,探讨其作为心力衰竭指标的临床评估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6月-2011年12月住院的368例老年心力衰竭患者。自动化全血细胞分析仪测患者RDW,酶联免疫吸附分析(ELISA)法测定血浆脑钠肽(BNP)浓度,超声心动图Simpson法测定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采用直线相关分析法分析各指标间的相关性。结果根据NYHA心功能分级将心力衰竭患者分成3组,其中Ⅱ级组82例、Ⅲ级组187例,V级组99例,各组RDW和BNP浓度显著不同,并随心功能级数增高而显著升高,即V级组>Ⅲ级组>Ⅱ级组(F=10.012,F=13.582,P<0.01);根据LVEF=45%为切点将心力衰竭患者分为LVEF降低组和LVEF保留组,前者RDW及BNP显著高于后者(RDW:16.4%±1.6%vs.14.2%±1.5%,P<0.01;BNP:643 ng/L±168 ng/L vs.232 ng/L±113 ng/L);根据BNP水平将心力衰竭患者分成低、中、高3组,高BNP组RDW(16.2±1.4)%显著高于中BNP组(15.2±0.9)%、低BNP组(13.7±1.1)%(q值分别为18.2和45.82,P<0.01);相关性分析显示RDW与BNP显著呈正相关(r=0.323 8,P<0.01),与LVEF呈负相关(r=-0.218,P<0.01)。结论RDW在NYHA心功能分级高、LVEF降低及高BNP老年心力衰竭患者中显著升高,并与BNP浓度呈正相关,与LVEF呈负相关,提示RDW可作为评估老年心力衰竭严重程度的方便有用辅助指标。  相似文献   
28.
腺病毒介导的mda-7/IL-24抑制肝癌VEGF和MMP-9的表达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观察mda-7/IL-24基因对高转移性人肝癌细胞HCCLM6中VEGF和MMP-9的作用,从而探讨mda-7/IL-24基因在抑制肿瘤转移方面的作用.方法 构建Ad.Mda-7并转染至HCCLM6;transwell实验检测侵袭能力的变化;通过RT-PCR和Western Blot分别检测转染mda-7/IL-24基因前后VEGF和MMP-9表达mRNA和蛋白的变化;构建HCCLM6高转移型裸鼠模型,采用Ad.Mda-7肿瘤内注射法干预,观察mda-7/IL-24对裸鼠生存状况的影响和肿瘤内VEGF和MMP-9 的变化.结果 复制缺陷型腺病毒能介导外源基因mda-7/IL-24在肝癌细胞中高效表达;mda-7/IL-24能显著下调肝癌细胞中VEGF和MMP-9的表达.Ad.mda-7能延长裸鼠的生存时间,抑制肿瘤的生长,瘤体内VEGF和MMP-9表达明显降低(P<0.05).结论 mda-7/IL-24基因能明显抑制肝癌细胞的侵袭力,其机制可能与下调VEGF和MMP-9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29.
目的 探讨黑色素瘤分化相关基因-7/白介素-24(MDA-7/IL-24)基因联合阿霉素杀伤肝癌细胞HepG2,并逆转HepG2多药耐药的机制.方法 以人肝癌细胞系HepG2为实验对象,使用MTT法和流式细胞仪比较Ad.mda-7联合阿霉素处理组与阿霉素组、Ad.mda-7组对肝癌细胞HepG2的作用差异.阐明MDA-7/IL-24对多药耐药的逆转作用的机制.实时定量PCR检测MDR-1、STAT-3、BCL-2、BAXmRNA的变化.Western blot检测gp-170、stat3、P-stat-3、PKB、bcl-2、hax蛋白的表达的变化.结果 低浓度的Ad.mda-7联合正常肝细胞半抑制浓度浓度的阿霉素(1.5 mg/L)使得细胞抑制率从阿霉素组的17.46%上升到79.5%,生长抑制逆转4.55倍(P<0.05).联合化疗组MDR-1mRNA相对表达量从16.49±0.11下降至5.48±0.05.STAT-3 mRNA相对表达量从13.17±0.08上升至21.57±0.11.BCL-2及BAX表达与其他实验组相比较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实验组P-170蛋白的表达量较其他组明显降低,PKB蛋白表达量明显降低,磷酸化stat-3蛋白的表达量增加.结论 Ad.mda-7具有逆转肝癌细胞HepG2多药耐药的作用.其在下调MDR-1mRNA表达的同时,通过抑制PKB蛋白和活化STAT-3信号通路的表达降低促进肝癌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30.
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双管多孔引流的临床应用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科自2004年开始采用乳腺癌根治术后双管引流替代单管引流 加压包扎,有效地提早了患者的拔管时间,并减少了术后皮下积液,坏死的发生.现对我科双管引流管放置方式与传统引流管放置方式的病例资料进行比较,以探讨两种引流方法与拔管时间,皮下积液和皮瓣坏死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