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98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9篇
儿科学   38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0篇
临床医学   101篇
内科学   28篇
神经病学   4篇
特种医学   56篇
外科学   17篇
综合类   146篇
预防医学   24篇
眼科学   3篇
药学   34篇
中国医学   47篇
肿瘤学   7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19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19篇
  2010年   19篇
  2009年   26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25篇
  2005年   27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30篇
  2001年   19篇
  2000年   16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16篇
  1997年   13篇
  1996年   21篇
  1995年   16篇
  1994年   30篇
  1993年   12篇
  1992年   12篇
  1991年   22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5年   1篇
  1974年   3篇
  196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14 毫秒
101.
为进一步规范血管健康管理,发挥全科医疗在健康管理中的优势,为有血管健康问题的人群提供程序化综合管理模式,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应用全科医学理念与方法制定了血管健康整体服务计划,构建了血管健康管理路径,建立了全科医疗与健康管理的闭环式管理模式,并提供程序化的干预管理,从而保证有血管健康问题的人群能够得到最佳照护,减少其血管病变并发症的发生。实践表明,通过在全科医疗实践中构建和实施血管健康管理路径,可以促进血管健康的有效管理,提升全科医疗服务质量。本文主要介绍了血管健康管理路径的团队组织构成和实施步骤,主要路径包括筛选对象与建立档案、分层评估与制定方案、干预管理与反馈修正;同时结合实践经验,分析了构建血管健康管理路径的条件和关键点,希望可以为各地区制定血管健康管理模式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2.
氨茶碱治疗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的疗效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氨茶碱治疗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的疗效。方法:选择本院住院的62例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氨茶碱治疗组(32例)和对照组(30例),对照组按常规治疗;氨茶碱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氨茶碱,一个疗程10天。结果:氨茶碱组治疗的总有效率为84.4%,与对照组的60%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常规治疗加用氨茶碱治疗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是一种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3.
介入放射学不论在放射学界,还是在整个医学界都是最活跃,最有生机的一个新兴学科,近十年来,我国介入放射学发展迅速,在血管系统介入放射学方面,不论是在 TIPSS,还是在心,脑,血管的介入放射学领域已达到了国际水平。非血管放射系统介入放射学虽然起步较晚,但是近年来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在我国,超声、CT 引导的各部位的穿刺活检,不论从病例数量和成功率上均具有较高水  相似文献   
104.
乳腺病组织学改变是以乳腺小叶增生、萎缩、间质纤维化等改变为其基本特征。我科自1987年3月至1988年4月活检诊断乳腺病50例,初步进行组织学分型,并结合临床,钼靶X线表现予以讨论。一般临床资料年龄:最小19岁,最大62岁(51岁以上仅1例)。病程:1年以内者33例,1~2年1例,3年以上11例。病状:乳痛或经期乳房胀痛32例,溢乳4例。检查触到肿块者,单侧乳房23例,双侧乳房均能触到者11例。以肥厚或扁平肿块者单侧2例,双侧16  相似文献   
105.
浅谈中西医结合与中医现代化泰安市厂企医协办公室(271000)王克仁,陈丽英中西医结合是历史的必然,积极开展中西医结合,将对医学发展起相当重要作用.随着改革开放和医学科技的进步,中医事业外部正面临着世界性新技术革命的严峻挑战和现代医学的激烈竞争,内部...  相似文献   
106.
循证护理在急性有机磷中毒致中间综合征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2001年7月~2005年6月,我院对156例有机磷中毒患者实施循证护理,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324例,均有典型的烟碱样、毒蕈碱样及中枢神经中毒症状,胆碱脂酶测定为零,均经洗胃、阿托品及氯磷定治疗。将2003年7月~2005年6月开展循证护理后收治的156例患者分为观察组,将2001年7月~2003年6月收治的168例患者分为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两组临床资料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2结果观察组发生中间综合征29例,占18.59%,对照组发生69例,占41.07%。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3循证护理3.1提出问题多数患者在发病1~5d内出现中间综合征…  相似文献   
107.
本文报道经内镜诊断碱性返流性胃炎269例,其中非手术者259例,作毕氏Ⅱ式胃切除术后者10例。着重分析了碱性返流性胃炎的发病率、临床表现、内镜下表现、并存病等。并结合文献对其发病率、发病机理、诊断和治疗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108.
电刺激小脑顶核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内皮素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电刺激小脑顶核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内皮素的影响.方法将急性脑梗死患者60例,随机分为电刺激小脑顶核治疗组30例(治疗组),和常规治疗组30例(对照组),分别观察治疗前后血浆内皮素(ET)水平的变化,并与30例健康查体者血浆内皮素水平进行比较.结果急性期脑梗死患者血浆内皮素水平(58.76±22.56)ng/L,明显高于健康体检者(40.39±12.27)ng/L,P<0.01,电刺激小脑顶核治疗组与对照组间内皮素水平差异无显著性,P>0.05,治疗后治疗组患者血浆内皮素水平(39.87±15.27)ng/L,较对照组(55.67±13.36)ng/L明显降低,P<0.01.结论电刺激小脑顶核可降低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内皮素水平,从而起到脑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09.
目的探讨对神经内科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实施优质护理服务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3月至2017年10月本院神经内科收治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7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护理组和对照组,每组35例患者,其中对照组患者给予一般性的常规护理,护理组患者则实施优质护理,探讨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护理组中,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为5.71%,对照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为25.71%,两组之间的差异存在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组患者对护理工作表示满意的有33例(94.29%),对照组患者对护理工作表示满意的有27例(77.14%),组间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优质护理服务模式有助于提高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临床疗效,减少相关并发症的发生,对促进患者的康复具有十分积极的作用,值得进行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0.
目的通过观察不同剂量、不同辐照时间二维高频诊断超声(HFDU)对新西兰兔晶状体上皮细胞(RLECs)凋亡影响的实验研究结果,结合国内外文献复习,对眼科诊断超声安全性进行探讨。方法采用频率15 MHz、热力指数(Ti)为0、机械指数(Mi)为0.1和0.37的二维诊断超声经眼直接法辐照48只新西兰兔的左眼晶状体15 min及30 min,分别于辐照后12、24和48 h取其前囊膜作电镜观察晶状体上皮细胞(RLEC)的超微结构,流式细胞术检查RLEC的细胞周期;取未辐照的右眼RLEC作为对照;复习国内外有关临床应用诊断超声对动物眼或临床试验结果文献。结果 (1)15 MHz二维诊断超声对RLEC的超微结构有一定的影响,随着辐照时间延长或Mi的增加结构损伤加重。Mi 0.1辐照15 min后12 h,多数RLEC结构正常;辐照15min或30 min后24 h,主要表现为线粒体和粗面内质网变化。Mi 0.37辐照30 min后,RLEC出现早期凋亡现象。对照眼未见上述变化。(2)15 MHz二维诊断超声引起RLEC增殖细胞周期各期比例再分布,随着辐照时间延长或Mi增加可出现凋亡峰;(3)文献显示临床应用于眼科的多普勒超声、造影超声等对动物和人体具有不同的生物学作用。结论 15 MHz二维诊断超声可引起RLEC超微结构变化、细胞周期各期比例的再分布及细胞凋亡,这种改变随辐照时间延长或Mi的增高而加重;眼科超声检查时一定要坚持最小剂量的原则,使用低Mi(<0.1)的二维超声、检查时间少于15 min较为安全,慎用多普勒超声,用SonoVue实时超声造影时必须是在低MI状态下进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