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3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1篇
外科学   11篇
综合类   5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4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37 毫秒
11.
目的 应用Meta分析评价空心加压螺钉与动力髋螺钉治疗股骨颈骨折对术后股骨头坏死及相关并发症的影响。方法 计算机检索 PubMed、Cochrane Library、Web of Science、CNKI等医学文献数据库所有关于空心加压螺钉与动力髋螺钉治疗股骨颈骨折的随机对照研究或回顾性对照研究文献,截止到2018年10月。采用RevMan 5.3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共7篇文献 纳入标准,其中RCT3篇,CCT4篇,Meta 分析结果显示,股骨头坏死率与两种内固定方式无显著差异(OR=0.71,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总结青少年肱骨外髁骨折后骨不连伴肘外翻畸形的手术方法 和治疗效果. 方法 2004年6月-2006年lO月,收治肱骨外髁骨折后骨不连伴肘外翻畸形5例.其中男3例,女2例;年龄8~17岁.曾于外院行外固定2~3周3例,误诊为软组织损伤2例.外伤后4~12年发现骨折不连伴肘外翻畸形就诊.术前肘外翻角25~55°,平均44.8°;肘关节活动范围为屈135~140°,平均139°;伸0~20°,平均70°1例伴尺神经炎表现,确诊为尺神经不全损伤.入院至手术时间3~7 d.均行髁上内翻楔形短缩截骨和外侧柱重建内固定术治疗.术后定期随访,按Jupiter等肘关节评分系统评价肘关节功能. 结果 5例术后切口均Ⅰ期愈合;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4~28个月,平均20个月.X线片示5例骨折均达骨性愈合,其中髁上内翻楔形短缩截骨区愈合时间为术后5~8周,平均6周;外侧柱重建区为术后3~6个月.肘外翻畸形均矫正,末次随访时肘外翻角-5~10°,平均2°;肘关节屈曲100~135°,平均121.;伸直0~30°,平均13°.根据Jupiter等评分系统评价肘关节功能,优2例,良2例,可1例.1例术后出现桡神经牵拉损伤表现,3个月时自行恢复;1例原有尺神经炎表现者,术后6个月症状消失;无其他并发症. 结论 髁上内翻楔形短缩截骨和外侧柱重建内固定术治疗青少年肱骨外髁骨折后骨不连伴肘外翻畸形可获得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术前不明原因的C-反应蛋白(CRP)和红细胞沉降率(ESR)升高对初次全膝关节置换术(total knee arthroplasty,TKA)术后早期假体周围感染(periprosthetic joint infection,PJI)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11月至2021年10月在我院因膝骨关节炎行TKA治疗的病人,均排除CRP、ESR升高的明显诱因,经纳入和排除标准获得882例,男293例,女589例,年龄为(67.00±7.91)岁(43~98岁)。根据病人术前血CRP和ESR水平将病人分为四组:双阳组44例,CRP阳性组27例,ESR阳性组176例,双阴组635例。评估四组病人行TKA术后90 d内PJI的发生率,通过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CRP和ESR升高的风险因素。结果 双阳组、CRP阳性组、ESR阳性组和双阴组术后90 d内的PJI发生率分别为6.82%(3/44)、0(0/27)、2.27%(4/176)、1.10%(7/635),四组的感染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2)。合并糖尿病(OR=2.629,95% CI:1.535~4.502,P<0.001)和身体质量指数(BMI)高(OR=2.575,95% CI:1.867~3.552,P<0.001)是术前CRP水平升高的风险因素;女性(OR=2.701,95% CI:1.810~4.031,P<0.001)、高BMI(OR=1.207,95% CI:2.435~3.942,P<0.001)和合并糖尿病(OR=1.827,95% CI:1.218~2.739,P=0.004)是术前ESR水平升高的风险因素。结论 术前不明原因CRP和ESR升高增加初次TKA术后90 d内PJI发生风险,应结合性别、BMI、是否合并糖尿病,最后确定能否进行手术,是否需要围术期的额外治疗来预防和降低PJI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髋关节强直患者行全髋关节置换术的特点及临床疗效。方法2005年7月-2011年7月对61例(70髋)髋关节强直(Ankylosed Hip)的患者实施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在术后1、3、6、12个月及此后每年1次随访,采用 Harris 评分标准及放射学评价临床效果。结果所有髋关节强直的患者行全髋关节置换术(THA)手术治疗,手术时间50~90 min,平均65.4 min,术中出血量100~400 mL,平均194.8 mL,61例患者均获随访,时间12~73个月,平均32个月。Harris 评分由术前的平均(41.3±15.8)分提高到末次随访时平均(86.5±13.4)分,其中优25髋(35.7%),良36髋(51.4%),中4髋(5.7%),差5髋(7.2%),手术优良率为87.1%,手术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术中、术后未出现假体周围骨折、感染等并发症,随访期内未出现松动翻修病例。结论全髋关节置换术是治疗由各种原因引起的髋关节强直的一种有效方法。如若髋关节骨性融合,手术难度较大,则术前准备应充分。  相似文献   
15.
患者男,20岁,维吾尔族。自幼左下肢增粗、无力,加重1年并小腿前侧大片黑痂形成。自出生后发现左大腿外侧、小腿多发性皮肤葡萄酒色斑块,小腿及足大于对侧。行走无力,沉重,不能跑步,走路略显蹒跚。4岁时肢体增粗、增长,浅静脉迂曲、扩张明显。15岁开始穿特制鞋。1年来左小腿及足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股骨颈骨折闭合复位空心加压螺钉内固定术后股骨头坏死的影响因素。方法根据纳入标准选择118例股骨颈骨折行闭合复位空心加压螺钉内固定的患者,分别对年龄、性别、民族、骨折Garden分型、手术时机、Garden对线指数、甘油三酯、总胆固醇及低密度脂蛋白9个因素进行统计学分析,分析这些因素与内固定术后股骨头坏死之间的关系。结果根据对9个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其中民族、总胆固醇对股骨颈骨折内固定术后股骨头坏死无统计学意义,而年龄、性别、骨折Garden分型、手术时机、Garden对线指数、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则有统计学意义;将单因素分析有意义的纳入二分类Logistic回归,其中性别、甘油三酯无统计学意义,而年龄、骨折Garden分型、手术时机、Garden对线指数、低密度脂蛋白则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股骨颈骨折患者,年龄、骨折Garden分型、手术时机、Garden对线指数、低密度脂蛋白是股骨颈骨折闭合复位空心加压螺钉内固定术后股骨头坏死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估因膝关节假体周围感染行膝上截肢术患者术后主观满意度与客观功能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13例因膝关节假体周围感染行膝上截肢术患者,女性7例,男性6例,中位数为69 (45~73)岁。所有患者自初次膝关节置换术至截肢手术前因假体周围感染接受手术次数平均为2.9次(范围1~6)。13例患者按接受截肢手术时年龄被分为非老年组(<65岁)和老年组(≥65岁)。采用SF-12评分和Barthel指数评定量表评价患者术后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通过调查问卷评价患者术后满意度。【结果】4例患者于截肢术后6个月内死亡,9名存活患者平均随访时间中位数为4.2 (1.9~8.2)年,其中3例患者术后因残肢感染再次入院接受手术治疗。非老年组患者术后均可佩戴假肢步行,老年组患者中仅1例患者术后可佩戴假肢行走。非老年组患者截肢术后功能评分明显优于老年组病例(P<0.05),而老年组病例较年轻患者显示了更高的术后满意度。【结论】年轻的膝关节假体周围感染患者在接受膝上截肢术后功能水平及日常生活能力较高,然而由于对术后功能的较高期望和需求,使年轻患者对截肢手术的满意度低于老年患者;同时,尽管由于欠...  相似文献   
18.
陈旧性肱骨外髁骨折的手术治疗观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陈旧性肱骨外髁骨折的手术方法和治疗效果。方法2003年6月~2006年6月,收治儿童陈旧性肱骨外髁骨折13例,男8例,女5例;年龄4~17岁,平均10岁。其中畸形愈合8例,均有肘关节活动受限,平均活动范围20~100°;骨不连伴肘外翻畸形5例,外翻畸形角度28~55°,平均44.2°,术前肘关节活动基本正常。受伤至手术治疗时间1个月~10年。8例畸形愈合者行切开复位内固定;5例骨不连并肘外翻畸形者行在内侧柱髁上楔形短缩截骨和外侧柱重建术。结果13例术后随访8个月~2年4个月,平均16个月,均获骨折愈合,平均愈合时间6周。8例畸形愈合者肘关节活动度改善了30~60°,平均36°。5例骨不连并肘外翻畸形者肘外翻畸形平均改善40.2°。根据Jupiter等评分系统评价肘关节功能,优9例,良2例,可2例。1例术后出现桡神经牵拉损伤表现,3个月后完全恢复,无其他并发症。结论对于儿童陈旧性肱骨外髁骨折,积极的手术治疗能有效恢复肘关节外观和功能。  相似文献   
19.
非骨水泥型人工关节置换治疗老年不稳定股骨转子间骨折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探讨非骨水泥型人工关节置换治疗老年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手术技术和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3 年12 月至2011 年5 月采用非骨水泥型全涂层矩形柄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23例老年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的资料, 男6 例, 女17 例;年龄73~95 岁, 平均77.6 岁。骨折按Evans-Jensen 分型: IIA 型2 例, IIB 型9 例, III型12 例。骨质疏松按Singh指数分级: IV级2 例, III级8 例, II级12 例, I级1 例。结果 2 例患者术中并发股骨近端再骨折, 复位后采用钛捆绑带固定骨折。1 例患者术后3 d 发生急性左心衰, 给予扩血管、强心、利尿治疗后痊愈。3 例患者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 其中1 例因合并急性肺栓塞而死亡, 另2 例经抗凝、溶栓后痊愈。22 例患者获得随访, 随访时间12~64 个月, 平均31 个月。其中3 例患者死于内科系统疾病。末次随访时3 例患者小转子骨折仍未愈合, 其中1 例患者大转子向近端移位, 患侧外展肌无力, 跛行步态, 另16 例患者骨折均愈合;无一例患者发生假体脱位、感染及松动迹象。Harris评分从术前平均(33.11±6.58)分, 提高到末次随访时平均(87.12±5.05)分;其中优6 例, 良8 例, 可4 例, 差1 例, 优良率为74豫(14/19)。结论 非骨水泥型全涂层矩形柄人工髋关节置换治疗老年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近期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